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62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包括固定板、主转动杆、分条板、横梁,分条板顶部设有前后延伸的分条槽,分条槽为通槽,分条槽为顶部开口的通槽,分条槽在分条板上自左向右排列分布,分条板尾端与横梁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横梁位于分条板尾端上方,弹性机构对分条板施加有向上的弹力,主转动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主转动杆轴线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条板上的分条槽实现分切后的背胶分离,不会导致背胶撕裂,同时防止分卷套芯收卷时对背胶的侧向牵引力传递到分切刀处,保证分切精度,主转动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便于分条板随背胶收卷外径增大而自动调整到合适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面胶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
技术介绍
双面胶通常生产后成卷材存放,在使用时通过分切机分切成适当宽度和长度的双面胶交,然后再收卷,现有的分切设备没有分条机构,分卷时的收卷套芯分散,导致收卷套芯预与双面胶分切的切刀不在一个面上,易导致分条后双面胶跑偏,同时分条后的双面胶分离时易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主转动杆、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底部且向后延伸的分条板、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后侧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横梁,所述分条板顶部设有前后延伸的分条槽,所述分条槽为通槽,所述分条槽为顶部开口的通槽,所述分条槽在所述分条板上自左向右排列分布,所述分条板尾端与所述横梁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分条板尾端上方,所述弹性机构对所述分条板施加有向上的弹力,所述主转动杆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主转动杆轴线共线。上述设计中通过分条板上的分条槽实现分切后的双面胶分离,不会导致双面胶撕裂,同时防止分卷套芯收卷时对双面胶的侧向牵引力传递到分切刀处,保证分切精度,主转动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便于分条板随双面胶收卷外径增大而自动调整到合适角度。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转动杆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主转动杆两侧,所述主转动杆上设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贯穿所述条形孔,所述分条板上设有便于所述固定螺杆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螺杆伸出所述分条板底部一端螺纹连接有锁死螺母,所述锁死螺母一端抵止所述分条板底部,所述分条板顶部抵止所述主转动杆。条形孔和固定螺杆便于调整分条板的位置同时便于固定不同宽度的分条板。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孔为顶部大底部小的阶梯孔,所述固定螺杆尾端设有陷入所述条形孔大端的防滑块,所述锁死螺母为蝶形螺母。阶梯孔和蝶形螺母便于单手紧固锁死螺母。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与所述横梁螺纹连接的调整螺杆、与所述调整螺杆尾端转动连接的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和所述分条板的拉簧,所述调整螺杆轴线垂直于所述主转动杆轴线。拉簧和调整螺杆便于调整弹簧的松紧,同时便于调整分条板的上行程位置。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横梁的轴线共线,便于保证调整螺杆轴线与所述拉簧的轴线始终处于一条线,防止拉簧破坏。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簧与所述分条板尾端中心连接,保证拉簧对分条板的拉力平衡。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条板尾端设有左右水平延伸的滑竿,所述拉簧上设有与所述滑竿滑动的连接的连接环,便于防止拉簧受侧向力,同时降低连接环处的磨损。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条槽前端为前方大尾端小的八字开口,便于对双面胶条的分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分条板上的分条槽实现分切后的双面胶分离,不会导致双面胶撕裂,同时防止分卷套芯收卷时对双面胶的侧向牵引力传递到分切刀处,保证分切精度,主转动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便于分条板随双面胶收卷外径增大而自动调整到合适角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固定板,2.固定螺杆,3.主转动杆,4.锁死螺母,5.分条板,6.滑竿,7.拉簧,8.连接套,9.横梁,10.调整螺杆,11.条形孔,12.分条槽,13.安装孔,14.防滑块,15.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板1、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之间的主转动杆3、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3底部且向后延伸的分条板5、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3后侧所述固定板1之间的横梁9,所述分条板5顶部设有前后延伸的分条槽12,所述分条槽12为通槽,所述分条槽12为顶部开口的通槽,所述分条槽12在所述分条板5上自左向右排列分布,所述分条板5尾端与所述横梁9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所述横梁9位于所述分条板5尾端上方,所述弹性机构对所述分条板5施加有向上的弹力,所述主转动杆3与所述固定板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主转动杆3轴线共线。上述设计中通过分条板5上的分条槽12实现分切后的双面胶分离,不会导致双面胶撕裂,同时防止分卷套芯收卷时对双面胶的侧向牵引力传递到分切刀处,保证分切精度,主转动杆3与固定板1转动连接便于分条板5随双面胶收卷外径增大而自动调整到合适角度。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转动杆3上设有条形孔11,所述条形孔11贯穿所述主转动杆3两侧,所述主转动杆3上设有固定螺杆2,所述固定螺杆2贯穿所述条形孔11,所述分条板5上设有便于所述固定螺杆2贯穿的安装孔13,所述固定螺杆2伸出所述分条板5底部一端螺纹连接有锁死螺母4,所述锁死螺母4一端抵止所述分条板5底部,所述分条板5顶部抵止所述主转动杆3。条形孔11和固定螺杆2便于调整分条板5的位置同时便于固定不同宽度的分条板5。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孔11为顶部大底部小的阶梯孔,所述固定螺杆2尾端设有陷入所述条形孔11大端的防滑块14,所述锁死螺母4为蝶形螺母。阶梯孔和蝶形螺母便于单手紧固锁死螺母4。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与所述横梁9螺纹连接的调整螺杆10、与所述调整螺杆10尾端转动连接的连接套8、连接所述连接套8和所述分条板5的拉簧7,所述调整螺杆10轴线垂直于所述主转动杆3轴线。拉簧7和调整螺杆10便于调整弹簧的松紧,同时便于调整分条板5的上行程位置。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9与所述固定板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横梁9的轴线共线,便于保证调整螺杆10轴线与所述拉簧7的轴线始终处于一条线,防止拉簧7破坏。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簧7与所述分条板5尾端中心连接,保证拉簧7对分条板5的拉力平衡。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条板5尾端设有左右水平延伸的滑竿6,所述拉簧7上设有与所述滑竿6滑动的连接的连接环15,便于防止拉簧7受侧向力,同时降低连接环15处的磨损。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条槽12前端为前方大尾端小的八字开口,便于对双面胶条的分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主转动杆、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底部且向后延伸的分条板、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后侧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横梁,所述分条板顶部设有前后延伸的分条槽,所述分条槽为通槽,所述分条槽为顶部开口的通槽,所述分条槽在所述分条板上自左向右排列分布,所述分条板尾端与所述横梁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分条板尾端上方,所述弹性机构对所述分条板施加有向上的弹力,所述主转动杆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主转动杆轴线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主转动杆、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底部且向后延伸的分条板、设置于所述主转动杆后侧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横梁,所述分条板顶部设有前后延伸的分条槽,所述分条槽为通槽,所述分条槽为顶部开口的通槽,所述分条槽在所述分条板上自左向右排列分布,所述分条板尾端与所述横梁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分条板尾端上方,所述弹性机构对所述分条板施加有向上的弹力,所述主转动杆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主转动杆轴线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转动杆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主转动杆两侧,所述主转动杆上设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贯穿所述条形孔,所述分条板上设有便于所述固定螺杆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螺杆伸出所述分条板底部一端螺纹连接有锁死螺母,所述锁死螺母一端抵止所述分条板底部,所述分条板顶部抵止所述主转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双面胶模切分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银松刘佳俊刘先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建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