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53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该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包括柔性板、柔性板铺设机构和定位部件,柔性板收容于柔性板铺设机构内,柔性板铺设机构与定位部件固定连接并通过定位部件预设在桩顶标高位置处,柔性板铺设机构能够将柔性板在现浇混凝土中展开并形成隔离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能够在桩顶标高位置的混凝土中形成一圈物理隔离层,将无效桩头和桩体分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
,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公路桥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需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现行行业标准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混凝土灌注至桩顶部位时,应采取措施保持导管内的混凝土压力,避免桩顶泥浆密度过大而产生泥团或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松散等现象;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灌注桩桩顶高程应比设计高程高出不小于0.5m,当存在地质条件较差、孔内泥浆密度过大、桩径较大等情况时,应适当提高其超灌的高度;超灌的多余部分在承台施工前或接桩前应凿除,凿除后的桩头应密实、无松散层,混凝土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而在上述施工过程中,需凿除的超灌部分混凝土即为凿桩头。目前超灌部分桩头的凿除多采用人工用风镐或者其他机械切割设备破除,然后清理、校正钢筋笼中的主筋。这些方法不仅费时费工,还有可能会损伤主筋,造成质量安全隐患,而且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对周边环境和作业人员健康均会造成一定危害。现有专利《一种桥梁桩基桩头破除装置及桩头破除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5297729B)提出,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桩顶标高位置布置一圈橡胶软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人工牵引橡胶软管,在桩体周围形成一圈凹槽,凿除超灌部分桩头时采用风镐沿凹槽向桩体中心水平钻孔,钻孔完成后在钻孔内打入数根钢錾,并撬动混凝土桩头,以便在混凝土凹槽部位形成水平断裂面,从而使得有效桩体和无效桩体截断分离。但是在采用风镐钻孔时,对作业人员操作要求较高,不能确保断面水平平整,钻孔过程中也会产生振动和大量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需人工打入钢錾并撬动混凝土桩头,整个作业过程不仅耗费人工,劳动强度较大,耗时也较长。另一现有专利《一种桩头分隔式装置及破桩施工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1877312A)提出,利用钢板预制锥形的阻隔板以及套筒,并将阻隔板及套筒焊接成整体,通过阻隔板上的桩内主筋穿孔将装置整体安装到已经完成的桩内主筋上,并使用“焊一过一”的焊接办法将桩内主筋与阻隔钢板进行焊接固定。浇筑混凝土后,待混凝土凝固,在桩保护层外部定位超灌部分分隔线,用切割机沿分割线环形凿开桩外保护层,抬起桩头。使用切割机将阻隔板与部分主筋焊接处切开,取出阻隔板与套筒的焊接体﹐破除突出的小部分锥形混凝土柱及中间的圆形混凝土柱,完成无效桩头的破除。但是利用钢板预制锥形的阻隔板以及套筒,并将阻隔板及套筒焊接成整体,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且需将阻隔板焊接在主筋上,后期还需将阻隔板与部分主筋焊接处切开,工序较繁琐,对作业人员焊接水平、阻隔板套件安装及切割要求都较高,对主筋可能会有损伤,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隐患;混凝土凝固后,用切割机沿分割线环形凿开桩外保护层,现场需拉接临时用电,对临时用电、切割设备使用与管理上要求较高,且使用切割机时也会产生大量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会造成一定危害,若切割深度把握不当还会损伤主筋。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实验设计出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能够在桩顶标高位置的混凝土中形成一圈物理隔离层,将无效桩头和桩体分隔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包括柔性板、柔性板铺设机构和定位部件,所述柔性板收容于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内,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与所述定位部件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定位部件预设在桩顶标高位置处,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能够将所述柔性板在现浇混凝土中展开形成隔离层。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柔性板为铝板、钢板或塑料板。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柔性板外包覆有混凝土脱模剂层。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包括固定杆、卷轴杆和连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卷轴杆平行设置且具有间隙,所述柔性板预先卷制在所述卷轴杆上,且所述柔性板的端头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套环,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卷轴杆的一端且垂直于所述卷轴杆设置,所述连杆贯穿所述套环并与所述套环转动配合,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卷轴杆绕所述套环转动,并使所述柔性板以所述固定杆为起点展开形成所述隔离层。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中心管和至少一个定位支架,所述中心管竖直设置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所述连杆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并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上,所述连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卷轴杆相连接,所述套环位于所述卷轴杆和所述中心管之间,所述定位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连杆通过转动轴承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上,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上固设有与所述转动轴承对位配合的限位环,所述转动轴承其外圈的底端卡设在所述限位环上端,所述转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中心管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容置腔的密封垫,所述连杆贯穿所述密封垫。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多个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沿所述中心管的径向外延,多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中心管的周向均布。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连杆的顶端向上贯穿所述容置腔并设置有手柄。如上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中,所述中心管上还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杆的顶端相连接并驱动所述连杆绕其轴线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通过定位部件将柔性板铺设机构预设在桩顶标高位置处,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柔性板铺设机构再将柔性板在桩顶标高位置处的现浇混凝土中展开并形成隔离层,进而对无效桩头(超灌部分)与桩体之间的物理隔离。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无需人工切割或风镐凿除混凝土,无需搭接临时用电,基本不产生粉尘,不会损伤主筋,可直接采用吊车或装载机上提桩头,即可去除无效桩头。不但大大降低了凿桩头的劳动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避免了对混凝土中钢筋的破坏,提高了混凝土桩体的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柔性板铺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杆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包括柔性板、柔性板铺设机构和定位部件,所述柔性板收容于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内,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与所述定位部件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定位部件预设在桩顶标高位置处,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能够将所述柔性板在现浇混凝土中展开形成隔离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包括柔性板、柔性板铺设机构和定位部件,所述柔性板收容于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内,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与所述定位部件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定位部件预设在桩顶标高位置处,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能够将所述柔性板在现浇混凝土中展开形成隔离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为铝板、钢板或塑料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外包覆有混凝土脱模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铺设机构包括固定杆、卷轴杆和连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卷轴杆平行设置且具有间隙,所述柔性板预先卷制在所述卷轴杆上,且所述柔性板的端头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套环,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卷轴杆的一端且垂直于所述卷轴杆设置,所述连杆贯穿所述套环并与所述套环转动配合,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卷轴杆绕所述套环转动,并使所述柔性板以所述固定杆为起点展开形成所述隔离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桩头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中心管和至少一个定位支架,所述中心管竖直设置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和平曲继君吕明宋杰吴爱国樊馗杭建国翟春涛张虎乔浩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省京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