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悬架装置及转向系统
本申请属于车辆转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转向悬架装置及使用该转向悬架装置的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电驱动技术和线控技术的发展,集成了轮毂电机和线控转向能力的车辆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车辆的线控转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1)采用电动液压转向系统,并在转向柱管上添加驱动电机,通过该驱动电机进行转向操作;(2)转向系统直接控制原有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的液压助力泵进行转向操纵。然而,电动液压转向系统中的轮毂电机占据了大量的轮内空间,使得转向拉杆、悬架横臂、防倾杆等杆件布置空间受到了较大约束,杆件之间的运动干涉导致转向悬架系统难以获得理想的悬架定位参数,因此转向悬架系统的机动性能和舒适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线控转向幅度也受到较大限制。而且,迫于转向梯形结构的约束,车轮的转向角幅度也受到较大的限制,一般只能达到40°左右;并且,左右车轮之间的转向运动相互约束、不能做独立转向机动,在转向时左右车轮难以同时到达理想的角度,不能实现精准控制、轮胎磨损不可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转向悬架装置,包括转向基座、安装于所述转向基座上的车轮组件、铰接于所述转向基座之一端上的第一悬架横臂和铰接于所述转向基座之另一端上的第二悬架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悬架装置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基座上的转向拉杆和用于驱动所述转向拉杆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向基座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悬架装置,包括转向基座、安装于所述转向基座上的车轮组件、铰接于所述转向基座之一端上的第一悬架横臂和铰接于所述转向基座之另一端上的第二悬架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悬架装置还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基座上的转向拉杆和用于驱动所述转向拉杆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向基座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架横臂与所述转向基座的铰接位置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悬架横臂与所述转向基座的铰接位置为第二铰接点,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转向基座的铰接位置为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第三铰接点围合成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三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第三铰接点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丝杆、安装于所述丝杆上的滑块和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相连,所述转向拉杆远离所述转向基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安装于所述丝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和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连的第二滑动块,所述转向拉杆远离所述转向基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成,徐刚,沈剑豪,林国勇,周阳,谢智林,李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