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8224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取植物毛油进行水化脱胶处理,获得脱胶后的油脂;取脱胶后的油脂进行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以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并降低油脂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获得低酸价及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其中,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的反应条件包括:超量碱添加系数为0.05%~0.3%,碱炼脱酸油的洗脱溶剂为乙醇或乙醇含量不小于70%的乙醇水溶液,醇洗料液比为1:3~1:5,醇洗次数为1次~3次;取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进行水蒸气蒸馏脱臭处理,获得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
,特别涉及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onochloro-1,2-propanediolester,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esters,GEs)的安全风险倍受业界关注,这是因为这两种成分被人体摄入后,其自身及其水解产物,如3-氯丙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和缩水甘油(GE),均具有肾脏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致癌性等。2019年7月,OFI(Oils&FatsInternational)杂志披露,欧盟委员会(EC)考虑对一般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最高限设定量为1.25mg/kg,婴幼儿食品用植物油限量为0.75mg/kg。欧盟委员会(EC)于2018年发布的修订版(EU)1881/2006号法规对食用植物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限量为1.00mg/kg,对婴幼儿食品用植物油限量为0.5mg/kg。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对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作明确限量,但近年研究表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很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均远高于上述限量规定。基于此,有必要对油脂生产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防范和控制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植物毛油进行水化脱胶处理,获得脱胶后的油脂;步骤2,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进行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以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并降低油脂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获得低酸价及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其中,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的反应条件包括:超量碱添加系数为0.05%~0.3%,碱炼脱酸油的洗脱溶剂为乙醇或乙醇含量不小于70%的乙醇水溶液,醇洗料液比为1:3~1:5,醇洗次数为1次~3次;步骤3,取步骤2获得的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进行水蒸气蒸馏脱臭处理,获得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可选地,超量碱添加系数为0.3%,碱炼脱酸油的洗脱溶剂为乙醇,醇洗料液比为1:5,醇洗次数为2次。可选地,所述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进行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包括:根据毛油酸价计算理论加碱量,并根据毛油油重和超量碱添加系数计算超量碱的量,根据理论加碱量和超量碱的总量配置碱液;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搅拌并加热至65℃~75℃后加入碱液进行中和反应15min~25min;待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碱液反应形成絮状的皂时,降低搅拌速度并升高油温至85℃~95℃,保持7min~15min以促使皂粒絮凝;以4000r/min~5000r/min离心15min~25min使油皂分离,分离出的油脂加热至65℃~70℃,用同温的洗脱溶剂按照醇洗料液比洗涤油脂至中性,其中进行至少一次醇洗操作;取洗涤至中性的油脂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的油脂经减压干燥脱除洗脱溶剂,以获得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并对脱除的洗脱溶剂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可选地,步骤3获得的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不超过1.25mg/kg。可选地,步骤3获得的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中,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不超过1.0mg/kg。可选地,在步骤3中,水蒸气蒸馏脱臭处理的脱臭温度为230℃~250℃、脱臭时间为60min~120min,脱臭器中残压为0.27KPa~0.40KPa。可选地,所述植物毛油包括:玉米毛油、米糠毛油、花生毛油、菜籽毛油、葵花籽毛油、大豆毛油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该食用植物油通过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获得。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在制备婴幼儿油脂、婴幼儿配方食品油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的制备方法至少可以具有下述特点:(1)通过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可显著降低待脱臭油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得到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待脱臭油。(2)待脱臭油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较低,从而有效防范了油脂脱臭过程中3-氯丙醇酯的形成,得到低含量3-氯丙醇酯的食用植物油。(3)待脱臭油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较低,从而有效防范了油脂脱臭过程中缩水甘油酯的形成,得到低含量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4)通过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使得油脂中的甘一酯、甘二酯和游离脂肪酸与添加的碱发生反应生成皂,可降低待脱臭油中甘一酯、甘二酯、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得到高含量甘三酯和低含量甘一酯、甘二酯、游离脂肪酸的待脱臭油。且生成的皂可作为油脂精炼副产品被加工利用。(5)经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后再进行油脂脱臭,所得到的脱臭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低,提高脱臭油的食用安全性。(6)适用于高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高酸价的植物毛油的油脂精炼工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3-氯丙醇酯的化学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缩水甘油酯的化学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非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所采用的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本专利技术实施所采用的数据库均为公开的在线数据库。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氯丙醇酯类包含单氯丙醇酯和双氯丙醇酯类。考虑到单氯丙醇酯的含量远超过双氯丙醇酯类的含量,且单氯丙醇酯中的3-氯丙醇酯的含量是2-氯丙醇酯含量的数十倍,故而可以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来反映食品加工中氯丙醇类物质的生成状况。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3-氯丙醇酯是一种结构多样性的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取植物毛油进行水化脱胶处理,获得脱胶后的油脂;/n步骤2,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进行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以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并降低油脂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获得低酸价及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n其中,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的反应条件包括:超量碱添加系数为0.05%~0.3%,碱炼脱酸油的洗脱溶剂为乙醇或乙醇含量不小于70%的乙醇水溶液,醇洗料液比为1:3~1:5,醇洗次数为1次~3次;/n步骤3,取步骤2获得的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进行水蒸气蒸馏脱臭处理,获得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植物毛油进行水化脱胶处理,获得脱胶后的油脂;
步骤2,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进行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以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并降低油脂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的含量,获得低酸价及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
其中,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的反应条件包括:超量碱添加系数为0.05%~0.3%,碱炼脱酸油的洗脱溶剂为乙醇或乙醇含量不小于70%的乙醇水溶液,醇洗料液比为1:3~1:5,醇洗次数为1次~3次;
步骤3,取步骤2获得的低含量甘一酯和甘二酯的油脂进行水蒸气蒸馏脱臭处理,获得低含量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食用植物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超量碱添加系数为0.3%,碱炼脱酸油的洗脱溶剂为乙醇,醇洗料液比为1:5,醇洗次数为2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进行碱炼脱酸和醇洗处理,包括:
根据毛油酸价计算理论加碱量,并根据毛油油重和超量碱添加系数计算超量碱的量,根据理论加碱量和超量碱的总量配置碱液;
取步骤1获得的脱胶后的油脂,搅拌并加热至65℃~75℃后加入碱液进行中和反应15min~25min;
待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碱液反应形成絮状的皂时,降低搅拌速度并升高油温至85℃~95℃,保持7min~15min以促使皂粒絮凝;
以4000r/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兰马宇翔张家枫魏安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