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822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释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为:以异构烯烃和氢气为原料,以M‑La/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释剂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Purex流程中所需的稀释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Purex(普雷克斯)流程是目前国际上乏燃料后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工艺流程,是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流程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利用TBP与乏燃料硝酸水溶液接触时,它能选择性地萃取已经使用3%~4%的铀和钚,而对裂变产物及其杂质的萃取率极低,从而通过多级逆流萃取,使铀和钚与裂变产物分离。回收的铀和钚在核电厂混合氧化物燃料中再循环使用。TBP的化学稳定性好、闪点高、挥发性低,与水混溶性差,处理乏燃料后容易实现再生,便于重复利用,是目前最适宜的萃取剂。然而,TBP的密度和粘度较高,不易与水相中的铀、钚接触,为了获得最优的萃取效果,需要对其加以稀释。目前,常用的稀释剂是正十二烷和高级煤油。然而,这两种稀释剂的分相时间较长,饱和萃取量较低,萃取性能仍有提高空间。因此,仍需开发低成本、具有更高性能的稀释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性能优于正十二烷和高级煤油的低成本稀释剂的制备方法。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A)以异构烯烃(按质量百分含量计,C10-C12异构烯烃的含量>75%,C5-C8馏分低于5%,C14-C17馏分低于5%,其余为C9和C13)和氢气为原料,以M-La/Al2O3为催化剂,在反应压力为0.5MPa-5.0MPa,优选0.5-3MPa,反应温度为100℃-400℃,优选100℃-300℃,空速为5h-1-20h-1,优选5h-1-15h-1,氢油比为100:1-800:1优选200:1-500:1,条件下,反应生成饱和链烃;B)将生成的饱和链烃精馏分离出中间馏分,即得到目标稀释剂。所述步骤A)中所述C12异构烯烃其含量>50%.所述步骤A)中催化剂M-La/Al2O3中M是指Pd、Pt等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组合,催化剂中M的质量分数为0.5wt%-2wt%,优选0.5wt%-1wt%,La的质量分数为0.5wt%-5wt%,优选1wt%-2wt%;Al2O3为富含不饱和配位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20m2/g-250m2/g(优选150m2/g-220m2/g),平均孔径为5nm-8nm,M和La均以单个原子分散在Al2O3载体上。所述步骤B)中精馏处理时,精馏塔理论塔板数为100-200(优选150-200),精馏塔内釜温为:80℃~140℃(优选90℃~120℃),釜压为:0.1kPa-1kPa(优选0.2kPa-0.6kPa),收集塔顶蒸汽温度为50℃-75℃(优选55℃-70℃)的馏分,回流比为:10-20(优选10-15)。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稀释剂用于乏燃料萃取剂,与乏燃料摩尔浓度3.0mol/L-4.0mol/L硝酸水溶液接触时,能选择性地萃取分离出铀和钚。乏燃料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4mol/L-0.7mol/L.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稀释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稀释剂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操作条件温和、工艺简单,获得的稀释剂性能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列举以下实施例,但它并不限制各附加权利要求所定义的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1催化剂的制备:称取2.0gP123溶于40ml无水乙醇中,滴加3ml浓硝酸,剧烈搅拌下加入7.5g九水合硝酸铝,待九水合硝酸铝完全溶解后,继续搅拌5小时。然后,将所得溶液于60℃下蒸干乙醇,老化48小时,得到淡黄色固体。将该淡黄色固体于马弗炉中,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焙烧4小时,得到富含不饱和配位(氧化铝中铝原子周围氧的配位数为4配位、5配位和6配位,其中不饱和配位为5配位,其含量可由固体核磁表征手段测定,该氧化铝中不饱和配位的含量为30%)的氧化铝。按催化剂Pd和La最终含量质量百分数均为1%配制Pd(NH3)4Cl2和La(NO3)3前驱体溶液(Pd和La的质量浓度均为16.7g/L),加入所需的氧化铝(比表面积为150m2/g,平均孔径为7nm),搅拌均匀后,于室温下老化24h,得到的固体于120℃烘箱中干燥过夜,然后,400℃下焙烧4h,即获得Pd-La/Al2O3催化剂(电镜结果表明Pd和La均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Al2O3上)。原料加氢反应:以四聚丙烯(按质量百分含量计,C10-C12异构烯烃的含量为76.8%,其中C12的含量为四聚丙烯质量的43%,C5-C8馏分为2.1%,C14-C17馏分为1.5%,其余为C9和C13)为原料,在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2MPa、体积空速:10h-1、氢油比:300:1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得到的四聚丙烯加氢产物,用荧光指示剂吸附法测定四聚丙烯的转化率为100%.加氢产物精馏:在精馏塔理论塔板数为200,精馏塔内釜温为:100℃~125℃,釜压为:0.5kPa,收集塔顶蒸汽温度为55℃-68℃的馏分,回流比为:15的精馏条件下对四聚丙烯加氢产物进行精馏,切割出的产品即为目标稀释剂(按质量百分含量计,C10-C12异构烷烃的含量为95.6%,其中C12的含量为稀释剂质量的54%,C8以下馏分为0.4%,C14以上馏分为0.7%,其余为C9和C13馏分)。稀释剂的萃取实验测试:1、分相时间:按体积比配制成30%TBP-稀释剂溶液,分别与1mol/L的HNO3或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振荡,充分混合后,静置记录分相时间,两个体系的分相时间相同,均为0.9min。将体积比配制成30%TBP-正十二烷溶液分别与1mol/L的HNO3溶液等体积振荡,充分混合后,静置记录分相时间,两个体系的分相时间相同,均为1.5min;目标稀释剂的分相时间为0.9min优于正十二烷的1.5min。2、萃取性能测试:按体积比配制成30%TBP-稀释剂溶液,并与3.5mol/LHNO3溶解的摩尔浓度0.55mol/LPu(IV)金属离子溶液按体积比1:1充分混合,测定30%TBP-稀释剂溶液中金属的饱和萃取容量。经试验30%TBP-目标稀释剂萃取饱和容量为96g/L,30%TBP-正十二烷萃取饱和容量为58g/L。实施例2除了在原料加氢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改为100℃外,以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方法得到的目标稀释剂,并按实施例1条件进行萃取实验测试(采用1mol/L的HNO3测定分相时间),在萃取试验过程中,分相时间为0.9min优于十二烷,30%TBP-目标稀释剂萃取饱和容量为88g/L。实施例3除了在原料加氢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改为150℃外,以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方法得到的目标稀释剂,并按实施例1条件进行萃取实验测试(采用1mol/L的HNO3测定分相时间),在萃取试验过程中,分相时间为0.9min优于十二烷,30%TBP-目标稀释剂萃取饱和容量为90g/L。实施例4除了在原料加氢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改为250℃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释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nA)以含有碳数C10-C12的异构烯烃和氢气为原料,以M-La/A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释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A)以含有碳数C10-C12的异构烯烃和氢气为原料,以M-La/Al2O3为催化剂,M是指Pd、Pt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在反应压力为0.5MPa-5.0MPa,优选0.5-3MPa,反应温度为100℃-400℃,优选100℃-300℃,空速为5h-1-20h-1,优选5h-1-15h-1,氢油比为100:1-800:1优选200:1-500:1,条件下,反应生成饱和链烃;
B)将生成的饱和链烃精馏分离出中间馏分,即得到目标稀释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碳数C10-C12的异构烯烃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其组成为,C10-C12异构烯烃的含量>75%,C5-C8烯烃馏分低于5%,C14-C17烯烃馏分低于5%,其余为C9和/或C13烯烃馏分。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碳数C10-C12的异构烯烃中所述C12异构烯烃其质量含量>40%含有碳数C10-C12的异构烯烃原料质量。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M-La/Al2O3中M是指Pd、Pt等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催化剂中M的质量分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昱唐南方商庆浩陈帅吴春田许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