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16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注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PBT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BT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10‑30份,增韧剂3‑6份,脱模剂0.1‑1份,抗氧剂0.1‑0.5份,成核剂0.5‑1份,成核促进剂0.2‑0.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成核剂和成核促进剂,利用成核剂促进异相成核,使树脂中的气泡成核稳定进行,得到孔洞结构微发泡的树脂金属复合件,显著降低介电常数;同时结合成核促进剂组合使用,可使树脂体系进入到金属片表面孔洞中结晶固化,使树脂与金属的结合面快速形成致密的没有发泡孔洞的实体层,获得高的铝塑结合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注塑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纳米注塑技术(NMT)技术先对金属表面进行纳米孔洞处理,再将塑料注射在金属表面,可将镁、不锈钢、钛等金属与硬质树脂结合,实现一体化成型。应用NMT技术制备手机后盖天线隔断条是成熟的技术,但是相比4G时代,5G通讯时代高速高频的信号传输方式对用于纳米注塑的塑胶材料提出要求更低的介电常数,要求2.8-3.0之间,未来发展方向更是要求在2.8以下。PBT材质是目前NMT天线隔断条的主要材质,其介电常数在2.8-3.0,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纤作为增强剂,而常规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为6.5左右,低介电玻璃纤维规格也在4.2以上,因此玻纤增强PBT树脂体系的介电常数难以降到2.8以下。现有降低材料介电常数的方法,主要通过添加PP、PTFE等非极性第二组分,但是组分间的相容性不足,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同时也对铝塑结合力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研究公开基于空气介电接近于1,通过加入中空结构的玻璃微珠,有利于降低介电常数,但是由于玻纤的存在,经过双螺杆挤出共混剪切会使空心微珠破碎,难以保持空心微珠的空心率,难以保证介电的降低。超临界气体微发泡技术是物理发泡,能够在制件中密布微米级的封闭微孔,中空结构的存在可显著降低整个体系的介电常数,同时基本保持了材料原有的强度。但是微发泡孔洞的存在会影响到表层纳米注塑树脂与金属的结合力,很难通过微发泡技术实现纳米注塑应用中所需要的金属和塑料的结合力。因此,目前未见有微发泡技术应用于纳米注塑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PBT树脂组合物经微发泡纳米注塑可制备得到具有微发泡孔洞结构的树脂金属复合件,其既具有显著降低的介电常数,又与金属材料具有强的结合力,可应用于对介电性能要求更高的领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BT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10-30份,增韧剂3-6份,脱模剂0.1-1份,抗氧剂0.1-0.5份,成核剂0.5-1份,成核促进剂0.2-0.6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PBT树脂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75-1.0dL/g。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成核剂可选自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苯甲酸钠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优选包括长链脂肪酸钙和长链脂肪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成核促进剂包括聚醚多元醇、聚乙二醇、三芐基叉丙醚双酯己醇等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的,所述成核剂与成核促进剂的质量比为4:1-5: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玻璃纤维可为任意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玻纤,如可包括不同成分(E型玻纤、S型玻纤、D型玻纤)和不同形状(圆柱形、扁平型)的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增韧剂可为任意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增韧剂,如可为但不限于乙烯-辛烯共聚物、聚烯烃-缩水甘油酯共聚物、聚烯烃-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烯烃-醋酸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脱模剂可为任意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脱模剂,如可为但不限于硅酮类、多元醇硬脂酸类、改性聚乙烯蜡、酯蜡等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抗氧剂可为任意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抗氧剂,如可为但不限于受阻酚类化合物、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和有机硫抗氧剂等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将各组分混合,经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PBT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挤出造粒的温度优选为230-270℃。本专利技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成核剂和成核促进剂,在进行微发泡纳米注塑时,树脂物理微发泡过程中,利用成核剂促进异相成核,使树脂中的气泡成核稳定进行,形成封闭的孔洞,得到孔洞结构微发泡的树脂金属复合件,可显著降低聚酯组合物的介电常数;同时结合成核促进剂组合使用,可使树脂体系进入到金属片表面孔洞中结晶固化产生高铝塑粘接力,使树脂与金属的结合面快速形成致密的没有发泡孔洞的实体层,保证NMT需要的高结合力,解决了由于微发泡形成的孔洞结构导致塑胶与金属样片接触不良而结合力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铝塑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金属样片;2为树脂实体层;3为树脂内孔洞结构;4为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下列实施例中涉及的物料若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渠道获得。所述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一实施方法,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BT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10-30份,增韧剂3-6份,脱模剂0.1-1份,抗氧剂0.1-0.5份,成核剂0.5-1份,成核促进剂0.2-0.6份。一实施方式,所述PBT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75-1.0dL/g。如可为蓝星化工PBT1084。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成核剂选自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苯甲酸钠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包括长链脂肪酸钙和长链脂肪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一实施例中,所用的成核剂1为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科莱恩Nav101;另一实施例中,所用的成核剂2为苯甲酸钠。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成核促进剂包括聚醚多元醇、聚乙二醇、三芐基叉丙醚双酯己醇等中的至少一种。一实施例中,所述成核促进剂1为聚醚P1000;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成核促进剂2为聚醚P2000;所述成核促进剂3为PEG200;所述成核促进剂4为PEG300;所述成核促进剂5为PEG400;所述成核促进剂6为PEG600;所述成核促进剂7为三芐基叉丙醚双酯己醇。一实施方式,所述成核剂与成核促进剂的质量比为4:1-5:6。一实施例中,所述成核剂与成核促进剂的用量比例为4:1;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成核剂与成核促进剂的用量比例为5:2;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成核剂与成核促进剂的用量比例为5:6。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玻璃纤维为任意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玻纤,如可包括不同成分(E型玻纤、S型玻纤、D型玻纤)和不同形状(圆柱形、扁平型)的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下列实施例中,所用玻璃纤维为重庆国际CPICECS303N-3-K(HL)。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增韧剂为任意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增韧剂,如可为但不限于乙烯-辛烯共聚物、聚烯烃-缩水甘油酯共聚物、聚烯烃-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烯烃-醋酸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下列实施例中,所用增韧剂为EMA,具体为杜邦1125AC。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脱模剂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BT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10-30份,增韧剂3-6份,脱模剂0.1-1份,抗氧剂0.1-0.5份,成核剂0.5-1份,成核促进剂0.2-0.6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BT树脂60-80份,玻璃纤维10-30份,增韧剂3-6份,脱模剂0.1-1份,抗氧剂0.1-0.5份,成核剂0.5-1份,成核促进剂0.2-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BT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75-1.0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核剂包括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苯甲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微发泡纳米注塑的PBT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金属长链脂肪酸盐包括长链脂肪酸钙和长链脂肪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权星李东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辰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