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75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驱动轴、偏心轴、连接臂、运动组件和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互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允许所述驱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偏心轴,所述运动组件第一侧具有允许所述偏心轴端部移动的限位槽,所述运动组件第二侧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与所述滑动槽相匹配的滑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设备整体刚性及往复位移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电子、仪表等实体企业生产中,自动化需求及应用占比在不断提高,而自动化的实现在各种产品从零部件加工到成品总装的整个工艺流程中,都使用着大量的输送设备,用于完成毛坯、零件、半成品、成品的序间转运工作。而通常输送设备均采用循环式皮带或链板传动。这样就造成了输送设备制造成本的提高,使用能源消耗增大,存在大量能源浪费。同时有些产品件的特性,以及在自动线流转中要求的工件姿态,也不适宜采用循环式设备输送。因此就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精巧的输送方式,以满足节能、保证工件姿态、同时实现缓存等功能,即利用摩擦力采用的蠕动式输送设备,这就需要设计能够实现往复位移动作的便捷机构。另外在自动化设备中还存在其它如工件除屑、筛选等设备,也需此机构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提高设备整体刚性及往复位移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驱动轴、偏心轴、连接臂、运动组件和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互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允许所述驱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偏心轴,所述运动组件第一侧具有允许所述偏心轴端部移动的限位槽,所述运动组件第二侧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与所述滑动槽相匹配的滑轨。进一步,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限位导轨、运动架和滑动块,所述运动架连接所述限位导轨和所述滑动块,所述限位导轨具有所述限位槽,所述滑动块具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所述滑动槽。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之间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驱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进一步,所述限位槽为半封闭的条形槽体。进一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偏心轴平行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连接。进一步,所述运动架包括呈直角互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进一步,所述运动架和所述限位导轨、所述运动架和所述滑动块均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驱动轴穿过通孔并通过连接臂连接偏心轴,转动驱动轴,驱动轴带动偏心轴呈圆弧曲线移动,偏心轴移动带动运动组件往复位移运动,实现了由旋转运动到往复直线运动的轨迹转换。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的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的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的第三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深沟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深沟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驱动轴;4-偏心轴;5-连接臂;6-运动组件;7-滑轨;8-深沟球轴承;9-联轴器;61-限位导轨;62-运动架;63-滑动块;621-第一支架;622-第二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驱动轴3、偏心轴4、连接臂5、运动组件6和滑轨7,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互呈角度连接,第一支撑板1开设允许驱动轴3穿过的通孔,驱动轴3可转动的穿过通孔,并且驱动轴3通过连接臂5连接偏心轴4,运动组件6第一侧具有允许偏心轴4端部移动的限位槽,运动组件6第二侧具有滑动槽,第二支撑板2具有与滑动槽相匹配的滑轨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驱动轴3、偏心轴4、连接臂5、运动组件6和滑轨7,第一支撑板1开设允许驱动轴3穿过的通孔,驱动轴3穿过通孔并且可进行转动,驱动轴3通过连接臂5连接偏心轴4,驱动轴3转动而带动偏心轴4呈圆弧曲线移动,运动组件6第一侧具有允许偏心轴4端部移动的限位槽,运动组件6第二侧具有滑动槽,第二支撑板2具有与滑动槽相匹配的滑轨7,进而带动运动组件6往复位移运动,实现了由旋转运动到往复直线运动的轨迹转换,可应用于蠕动式输送设备、工件除屑和筛选等领域。具体的,滑轨7采用直线滑轨,以满足其直线方向的灵活运动。具体的,偏心轴4与限位槽间采用间隙配合,两件均通过热处理达到(52-57)HRC的硬度要求,减小摩擦,以保证使用寿命。如图1、图2、图3和图4,运动组件6包括限位导轨61、运动架62和滑动块63,运动架62连接限位导轨61和滑动块63,限位导轨61具有限位槽,滑动块63具有与滑轨7相匹配的滑动槽,拆卸安装方便。如图5所示,通孔的内壁与驱动轴3的外壁之间设有深沟球轴承8,深沟球轴承8的外圈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深沟球轴承8的内圈与驱动轴3的外壁固定连接,减小摩擦,延长驱动轴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驱动轴3和深沟球轴承8之间均采用间隙很小的精密配合,达到精确动作的目的。如图1所示,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3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具有启动转距小、操作简单和节约能源的特点。如图1所示,驱动轴3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连接,保证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驱动电机可配备变频器,以满足不同位移速率可调的要求。如图2所示,限位槽为半封闭的条形槽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限位槽为半封闭的条形槽体,使偏心轴4在条形槽体内滑动,定心回转运动转化为往复位移运动的目的,同时,使驱动端和运动架端均有一定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可对接适用多种构件,从而实现多用途。如图5所示,驱动轴3与偏心轴4平行设置,减小扭矩,小动力驱动完成功能要求,实现节能效果,避免能源浪费,提高传动效率。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垂直连接,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实现运动轨迹转化的同时,又能通过小动力驱动实现节能效果,避免能源浪费。如图3所示,运动架62包括呈直角互相连接的第一支架621和第二支架622。如图3所示,运动架62和限位导轨61、运动架62和滑动块63均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运动架62结构上部无固定形式,可直接设置为平台,或连接、安装其他构件以实现具体设备功能。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驱动轴、偏心轴、连接臂、运动组件和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互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允许所述驱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偏心轴,所述运动组件第一侧具有允许所述偏心轴端部移动的限位槽,所述运动组件第二侧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与所述滑动槽相匹配的滑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驱动轴、偏心轴、连接臂、运动组件和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互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允许所述驱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偏心轴,所述运动组件第一侧具有允许所述偏心轴端部移动的限位槽,所述运动组件第二侧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与所述滑动槽相匹配的滑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限位导轨、运动架和滑动块,所述运动架连接所述限位导轨和所述滑动块,所述限位导轨具有所述限位槽,所述滑动块具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所述滑动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偏心轴往复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之间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驱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奇刘泽中刘重显东黎霞霞鲁利民吕桂东王若怡刘晓彤崔红斌黄健郑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