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及拼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162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包括驳船本体,驳船本体的首部设有分浪艏,驳船本体的尾部设有艉滑道,分浪艏与艉滑道配合连接;驳船本体靠近艉滑道处设有动力系统,驳船本体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有驾驶室和操纵室,分浪艏位于驳船本体船首底部,分浪艏的前进方向端转动连接有艏跳板,艏跳板两侧对应设置首部限位铰链,所述艉滑道位于驳船本体船尾的顶部,艉滑道倾斜设置;所述艉滑道两侧设置为向船尾两侧外开的喇叭口结构,此喇叭口结构与驳船本体的船首轮廓相适配;所述艉滑道两侧对应设有尾部限位铰链,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两相撞的搭接方式,通过喇叭口结构限位使前后两艘驳船本体之间纵向不易摆动、铰链实现可靠相连、定位桩实现横向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及拼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驳船
,尤其是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及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见的浮式码头一般由趸船连接岸边的引桥组成,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其使用工况较为单一,只能作为岸边固定码头使用,不能随任务需要灵活移动。对于特定地点的船舶临时停靠问题,不宜采用该种形式的浮式码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及拼装方法,驳船之间能够两两快速连接,拼装形成灵活移动的浮式码头,同时驳船自身具有钢桩定位能力,从而实现驳船之间稳定连接、形成可供船舶停靠、车辆转运的稳定浮式码头。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包括驳船本体,所述驳船本体的首部设有分浪艏,驳船本体的尾部设有艉滑道,分浪艏与艉滑道配合连接;所述驳船本体靠近艉滑道处设有动力系统,驳船本体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有驾驶室和操纵室,所述分浪艏位于驳船本体船首底部,分浪艏的前进方向端转动连接有艏跳板,艏跳板两侧对应设置首部限位铰链,所述艉滑道位于驳船本体船尾的顶部,艉滑道倾斜设置;所述艉滑道两侧设置为向船尾两侧外开的喇叭口结构,此喇叭口结构与驳船本体的船首轮廓相适配;所述艉滑道两侧对应设有尾部限位铰链,所述尾部限位铰链与首部限位铰链配合连接,所述驳船本体两侧还设有由液压件驱动的定位桩。所述艉滑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小于15°,分浪艏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艉滑道的坡度角大小。所述驳船本体两侧的定位桩交错设置,每根定位桩对应有一个定位孔。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所述驳船本体的船中两舷水线下方设有开闭两用泄压槽,开闭两用泄压槽在驳船本体航行时处于关闭状态,在驳船本体静止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驳船本体两侧设有艏侧推。所述驳船本体的主甲板中线位置设有车道,车道贯通主甲板首尾。所述车道上设置防滑板块,防滑板块处对应设置绑扎机构。一种利用快速拼装的机动式浮式驳船的拼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前驳船本体停驻,其动力系统处于制动状态;后驳船本体的动力系统启动,推动后驳船本体前冲,后驳船本体的分浪艏冲上前驳船本体的艉滑道;此时船员手动将前一艘驳船本体的尾部限位铰链与后一艘驳船本体的首部限位铰链连接,后驳船本体的艏跳板搭接至前驳船本体的船尾,实现前后两艘驳船本体的首尾连接;前驳船本体的定位桩插进岸边河床,限制驳船本体横向位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驳船本体上增设动力系统,使每一艘驳船本体都能具有动力,便于后驳船本体冲上前驳船本体的艉滑道,通过首部限位铰链和尾部限位铰链实现连接,达到机动驳船拼装、拆卸灵活、无需借助外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驳船本体拼装时,通过两两相撞的搭接方式完成连接,该过程利用的是驳船本体自身的动力及驳船本体自重惯性实现,并且通过喇叭口结构限位使前后两艘驳船本体之间纵向不易摆动、铰链实现可靠相连,以及通过定位桩实现横向限位。本专利技术中的驳船本体的定位桩,能够有效限制驳船本体受波浪影响而横向位移的情况。遇到作业风浪大的情况,左右两舷的定位桩由相应的液压机构操作,通过定位孔插进岸边河床。在多艘驳船本体拼接完成后,能够作为浮式码头使用。同时,拼装后的浮式码头还能够根据任务情况灵活移动,弥补了固定式浮式码头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中的驳船本体能够坐底在浅水、滩涂区。本专利技术的分浪艏能够减小波浪中航行时船首的拍击。本专利技术中的开闭两用泄压槽能够减小波浪对船体运动的影响。浮驳航行时,开闭两用泄压槽处于关闭状态,用于减小航行阻力;浮驳拼装后,打开开闭两用泄压槽,用于减轻波浪、水流对浮式码头的冲击,减小浮式码头横向位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单艘驳船本体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首部限位铰链的结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单艘驳船本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两驳船本体的拼接关系。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两艘驳船本体拼接完成后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两艘驳船本体拼接完成后的俯视图。其中:1、驳船本体;2、分浪艏;3、艉滑道;4、动力系统;5、艏跳板;6、首部限位铰链;7、尾部限位铰链;8、定位桩;9、开闭两用泄压槽;10、车道;11、驾驶室;12、操纵室;13、液压缸;14、拉索;15、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包括驳船本体1,驳船本体1的首部设有分浪艏2,驳船本体1的尾部设有艉滑道3,分浪艏2与艉滑道3配合连接;驳船本体1靠近艉滑道3处设有动力系统4,驳船本体1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有驾驶室和操纵室12,分浪艏2位于驳船本体1船首底部,分浪艏2的前进方向端转动连接有艏跳板5,艏跳板5两侧对应设置首部限位铰链6,艉滑道3位于驳船本体1船尾的顶部,艉滑道3倾斜设置;艉滑道3两侧设置为向船尾两侧外开的喇叭口结构,此喇叭口结构与驳船本体1的船首轮廓相适配;艉滑道3两侧对应设有尾部限位铰链7,尾部限位铰链7与首部限位铰链6配合连接,驳船本体1两侧还设有由液压件驱动的定位桩8。艉滑道3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小于15°,分浪艏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艉滑道3的坡度角大小。驳船本体1两侧的定位桩8交错设置,每根定位桩8对应有一个定位孔15。驳船本体1的船中两舷水线下方设有开闭两用泄压槽9,开闭两用泄压槽9在驳船本体1航行时处于关闭状态,在驳船本体1静止时处于打开状态。驳船本体1两侧设有艏侧推。驳船本体1的主甲板中线位置设有车道10,车道10贯通主甲板首尾。车道10上设置防滑板块,防滑板块处对应设置绑扎机构。本实施例的利用快速拼装的机动式浮式驳船的拼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前驳船本体1停驻,其动力系统4处于制动状态;后驳船本体1的动力系统4启动,推动后驳船本体1前冲,后驳船本体1的分浪艏2冲上前驳船本体1的艉滑道3;此时船员手动将前一艘驳船本体1的尾部限位铰链7与后一艘驳船本体1的首部限位铰链6连接,后驳船本体1的艏跳板5搭接至前驳船本体1的船尾,实现前后两艘驳船本体1的首尾连接;前驳船本体1的定位桩8插进岸边河床,限制驳船本体1横向位移。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为单艘驳船本体1的结构,单艘驳船本体1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有驾驶室11和操纵室12,驾驶室11操控驳船本体1的艏跳板5和驳船本体1的航行状态;操纵台控制驳船本体1的定位桩8。在驳船本体1的尾部设有动力系统4,本实施例中的动力系统4包括喷泵和柴油机,为驳船本体1提供航行动力。驳船本体1安装有多个动力系统4,以保证每个驳船本体1都有足够的动力以完成连接、拆卸作业。本实施例的驳船本体1采用钢制浮驳船型,线型简单、便于制造。在驳船本体1的尾部设计艉滑道3,艉滑道3的坡度小于15°,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包括驳船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驳船本体(1)的首部设有分浪艏(2),驳船本体(1)的尾部设有艉滑道(3),分浪艏(2)与艉滑道(3)配合连接;所述驳船本体(1)靠近艉滑道(3)处设有动力系统(4),驳船本体(1)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有驾驶室和操纵室(12),所述分浪艏(2)位于驳船本体(1)船首底部,分浪艏(2)的前进方向端转动连接有艏跳板(5),艏跳板(5)两侧对应设置首部限位铰链(6),/n所述艉滑道(3)位于驳船本体(1)船尾的顶部,艉滑道(3)倾斜设置;所述艉滑道(3)两侧设置为向船尾两侧外开的喇叭口结构,此喇叭口结构与驳船本体(1)的船首轮廓相适配;所述艉滑道(3)两侧对应设有尾部限位铰链(7),所述尾部限位铰链(7)与首部限位铰链(6)配合连接,/n所述驳船本体(1)两侧还设有由液压件驱动的定位桩(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包括驳船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驳船本体(1)的首部设有分浪艏(2),驳船本体(1)的尾部设有艉滑道(3),分浪艏(2)与艉滑道(3)配合连接;所述驳船本体(1)靠近艉滑道(3)处设有动力系统(4),驳船本体(1)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有驾驶室和操纵室(12),所述分浪艏(2)位于驳船本体(1)船首底部,分浪艏(2)的前进方向端转动连接有艏跳板(5),艏跳板(5)两侧对应设置首部限位铰链(6),
所述艉滑道(3)位于驳船本体(1)船尾的顶部,艉滑道(3)倾斜设置;所述艉滑道(3)两侧设置为向船尾两侧外开的喇叭口结构,此喇叭口结构与驳船本体(1)的船首轮廓相适配;所述艉滑道(3)两侧对应设有尾部限位铰链(7),所述尾部限位铰链(7)与首部限位铰链(6)配合连接,
所述驳船本体(1)两侧还设有由液压件驱动的定位桩(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艉滑道(3)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小于15°,分浪艏(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艉滑道(3)的坡度角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拼装的机动浮式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驳船本体(1)两侧的定位桩(8)交错设置,每根定位桩(8)对应有一个定位孔(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眭爱国倪其军潘建强蒋一蒋昌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