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162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及系统,无线充电缆桩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上的放线滑轮及从放线滑轮引出的系泊缆绳和市电电缆,市电电缆的一端呈波浪状紧固在系泊缆绳上,市电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两组或者以上的无线充电模组,采用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系统通过将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安装在岸边,且将桩体和市电电缆均深埋于地下,系泊缆绳将电动船艇端固定在无线充电缆桩的范围内,电动船艇端上设置有无线模组接收天线,同样采用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以完成无线馈电及充电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3米以下电动船艇400W以上大功率无线充电,全程IP68级防水并结合传统的系泊缆绳,完成对停泊在码头的电动船艇整船直接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船艇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及系统。
技术介绍
3米以下电动船艇的充电传统方式采用拆卸下电池,将电池运送回充电站充电的离岸充电方式。随着对船艇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续航能力要求越来越长,电池也开始越来越大,越来越重,离岸充电流程变得很复杂,成本越来越高,这时,不需要拆卸电池,直接对停泊在码头的电动船艇整船充电的方式,就非常有必要。但是,在水面上对电动船艇整船直接充电,还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1、3米以下的电动船艇重量轻,吃水浅,容易受风浪侵袭,电子设备部分需要做IP68级全防水处理,传统充电用金属接插件不能胜任。2、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最大功率只能做到200W,而电动船艇需要使用的充电器,最小功率也需要达到400W,两者之间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升级现有无线充电技术。3、电动船艇停泊在水面不是静止的,其受风浪的影响会产生起伏异动,在大的风浪影响下,甚至连同整个浮动码头都会发生大范围的移动,要求无线充电器与市电连接的电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并且不影响充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及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上的放线滑轮及从放线滑轮引出的系泊缆绳和市电电缆,所述市电电缆的一端呈波浪状紧固在系泊缆绳上,所述市电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两组或者以上的无线充电模组,该无线充电模组采用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包括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分压电阻R12、分压电阻R13、LMC7101AIM5电压跟随器U4、补偿引脚COMP1、LMC555计时芯片U3、2N7002贴片三极管Q4、同步端SYNC1,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包括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基准电压REF2、同步端SYNC2,所述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和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分别完成两相电源DC/DC变换处理,其中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出电压,由分压电阻R12和分压电阻R13的分压决定,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的输出电压,由基准电压REF2决定,而基准电压REF2是通过LMC7101AIM5电压跟随器U4跟随补偿引脚COMP1,使得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的输出电压,总是跟随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出电压,令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和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可以通过并联实现电流共享。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的同步端SYNC1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同步端SYNC2受LMC555计时芯片U3、2N7002贴片三极管Q4调制,总是互为反相,实现相位交错。进一步的,所述放线滑轮为带万向节的万向滑轮。进一步的,所述系泊缆绳为钢丝绳材质的系泊缆绳。进一步的,所述桩体内置有系泊缆绳的卷扬收纳盘。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收纳盘的中部设置有单向轮控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轮控制结构包括单向凸轮、转动套和弹性钢片,所述单向凸轮的外壁设有若干个沿逆时针分布的单向弧形凸台,所述单向弧形凸台的一端为凸起部,另一端与相邻单向弧形凸台的凸起部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转动套套设在所述单向凸轮的外壁上,所述弹性钢片嵌于所述转动套中并朝所述定位槽伸出,所述弹性钢片通过与所述单向弧形凸台的凸起部抵触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钢片朝所述单向弧形凸台的凸起部的方向倾斜设置。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及电动船艇端,所述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安装在岸边,所述桩体和市电电缆均深埋于地下,所述系泊缆绳用于将电动船艇端固定在无线充电缆桩的范围内,所述电动船艇端上设置有无线模组接收天线,同样采用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完成无线馈电及充电的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可实现3米以下电动船艇400W以上大功率无线充电,全程IP68级防水并结合传统的系泊缆绳,完成对停泊在码头的电动船艇整船直接充电。通过本专利技术,(1)解决了大功率电池组在岸充电的种种技术难题;(2)将电池充电及船艇停泊两个功能高效低成本地组合在一起;(3)丰富了电动船艇产品的使用场景;(4)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及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桩体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单向轮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包括桩体6、设置在桩体6上的放线滑轮1及从放线滑轮1引出的系泊缆绳10和市电电缆11,市电电缆11的一端呈波浪状紧固在系泊缆绳10上,这种形状可以使得系泊缆绳10在紧绷状态下,也不会将拉力传递到市电电缆11上,市电电缆11的另一端连接有两组或者以上的无线充电模组12。该无线充电模组12采用了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突破当前无线充电功率限制的同时,减小了输入输出的电压及电流纹波,可以取消大容量大体积的电容以及电感,使大功率的无线充电模组小体积化。其中,所述系泊缆绳10为钢丝绳材质的系泊缆绳,用于将电动船艇端固定在无线充电缆桩的范围内。其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放线滑轮1为带万向节2的万向滑轮。通过滑轮的作用让钢缆总是做滚动摩擦而不做滑动摩擦,延长钢缆使用寿命,而万向节2的作用是当停泊的船舰发生移动改变方向时,避免钢缆从放线滑轮中脱离。所述桩体6还内置有系泊缆绳10的卷扬收纳盘5,卷扬收纳盘5的中部设置有单向轮控制结构4。结合图3所示,所述单向轮控制结构4包括单向凸轮8、转动套7和弹性钢片9,单向凸轮8的外壁设有若干个沿逆时针分布的单向弧形凸台,单向弧形凸台的一端为凸起部,另一端与相邻单向弧形凸台的凸起部之间形成定位槽,转动套7套设在单向凸轮8的外壁上,弹性钢片9嵌于转动套7中并朝定位槽伸出,弹性钢片9通过与单向弧形凸台的凸起部抵触定位,较佳的,弹性钢片9朝单向弧形凸台的凸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上的放线滑轮及从放线滑轮引出的系泊缆绳和市电电缆,所述市电电缆的一端呈波浪状紧固在系泊缆绳上,所述市电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两组或者以上的无线充电模组,该无线充电模组采用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上的放线滑轮及从放线滑轮引出的系泊缆绳和市电电缆,所述市电电缆的一端呈波浪状紧固在系泊缆绳上,所述市电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两组或者以上的无线充电模组,该无线充电模组采用两相或者多相交错并联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包括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分压电阻R12、分压电阻R13、LMC7101AIM5电压跟随器U4、补偿引脚COMP1、LMC555计时芯片U3、2N7002贴片三极管Q4、同步端SYNC1,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包括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基准电压REF2、同步端SYNC2,所述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和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分别完成两相电源DC/DC变换处理,其中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出电压,由分压电阻R12和分压电阻R13的分压决定,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的输出电压,由基准电压REF2决定,而基准电压REF2是通过LMC7101AIM5电压跟随器U4跟随补偿引脚COMP1,使得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的输出电压,总是跟随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的输出电压,令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1和LM5116电源管理芯片U5可以通过并联实现电流共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船艇无线充电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的同步端SYNC1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的同步端SYNC2受LMC555计时芯片U3、2N7002贴片三极管Q4调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耿涛叶锦华刘淑君张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