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杨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43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包括:修复池,其内分别包括砂滤层、重金属土层以及覆土层;移动浇水装置,其包括导轨、移动架、升降架以及供水管,修复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轨;两个导轨上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架,每个移动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升降架横跨于两个移动架之间并能够沿着两个移动架上下滑动;供水管安装于升降架上,且供水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第一水泵,其安装于升降架上;供水池,其设置于修复池的左侧或右侧,第一水泵能够将供水池内的水抽送至供水管内;以及回水管,其连接于砂滤层与供水池之间;且回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浇水装置能够边移动边浇水,结构简单,供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重金属在环境中稳定,对生物毒性大,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常采用生物处理法来对重金属进行处理,即在生态修复床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来进行吸收和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但是在植物种植好后需要经常浇水;因此需要在地面上铺设供水管网,对植物进行灌溉,但供水管网的结构复杂,且供水管网为定点浇水模式,供水范围有限,常出现部分浇水过多,而另一部分浇水不足的现象,供水不均匀。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从而克服现有生态修复床的供水管网的结构复杂和供水不均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包括:修复池,其内从下往上分别包括砂滤层、重金属土层以及覆土层;移动浇水装置,其包括导轨、移动架、升降架以及供水管,所述修复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轨,每个所述导轨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导轨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移动架,每个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有与对应的所述导轨相互配合的行走轮,且每个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架横跨于两个所述移动架之间且位于所述覆土层的上方,所述升降架能够沿着两个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且所述升降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滑动;所述供水管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且所述供水管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头;第一水泵,其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供水池,其设置于所述修复池的左侧或右侧,该供水池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修复池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供水池连通;以及回水管,其进水口与所述砂滤层连通,出水口与所述供水池连通;其中,所述回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修复池内还包括麦秸纤维层,所述麦秸纤维层铺设于所述重金属土层与所述覆土层之间。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为软管结构,且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设有配重块。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重金属土层内设有湿度传感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液压缸,每个所述移动架上设有一个所述液压缸;每个所述液压缸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移动架连接,上端与所述升降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生态修复床的修复池上设有移动供水装置,能够沿着修复池前后移动,边移动边浇水,不需要铺设供水管网,结构简单,供水均匀,以便于植物的灌溉和生长,加快重金属土壤的修复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移动架和升降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修复池,2-砂滤层,3-湿度传感器,4-重金属土层,5-麦秸纤维层,6-驱动电机,7-移动架,8-导轨,9-覆土层,10-行走轮,11-升降架,12-供水管,13-喷头,14-第一水泵,15-连接管,16-供水池,17-配重块,18-回水管,19-第二水泵,20-过滤网,21-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的结构示意图,该生态修复床包括修复池1、移动浇水装置、第一水泵14、供水池16以及回水管18。参考图1和图2,修复池1内从下往上分别包括砂滤层2、重金属土层4以及覆土层9,其中,可在覆土层9上种植草本植物,重金属土层4上种植木本植物,以促进重金属的吸收。移动浇水装置包括导轨8、移动架7、升降架11以及供水管12,修复池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轨8,每个导轨8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分布;两个导轨8上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架7,两个移动架7左右相对分布,每个移动架7的底部设有与对应的导轨8相互配合的行走轮10,且每个移动架7上设有用于驱动行走轮10转动的驱动电机6,以驱动移动架7沿着导轨8前后移动;升降架11横跨于两个移动架7之间且位于覆土层9的上方,升降架11能够沿着两个移动架7上下滑动,且升降架11通过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滑动,以调节升降架11相对于覆土层9的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植物;供水管12安装于升降架11上,且供水管12的长度沿左右方向分布并位于覆土层9的正上方,其中,供水管1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头13。第一水泵14安装于升降架11上,供水管12的进水口与第一水泵14的出水口连通。供水池16设置于修复池1的左侧或右侧,且供水池16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小于修复池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以便于第一水泵14的移动取水;第一水泵14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15与供水池16连通,以将供水池16的水抽送至供水管12上。回水管18的进水口与修复池1的砂滤层2连通,回水管18的出水口与供水池16连通;其中,回水管18上设有第二水泵19,以将修复池1内多余的水份抽送回供水池16内,循环利用。采用本技术的生态修复床,移动供水装置能够沿着修复池1前后移动,边移动边浇水,不需要铺设供水管12网,结构简单,供水均匀,以便于植物的灌溉和生长,加快重金属土壤的修复速度。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修复池1内还包括麦秸纤维层5,麦秸纤维层5铺设于重金属土层4与覆土层9之间,供肥保湿。参考图1,优选地,连接管15为软管结构,且连接管15的进水口设有配重块17,便于升降架11的升降和移动抽水。参考图1,优选地,回水管18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20,过滤杂质,避免堵塞回水管18。参考图1,优选地,重金属土层4内设有湿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重金属土层4内的湿度。参考图2,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液压缸21,每个移动架7上设有一个液压缸21;每个液压缸21的下端与对应的移动架7连接,每个液压缸21的上端与升降架11连接,通过驱动液压缸21的伸缩,来带动升降架11的上下滑动。使用时,草本植物种植于覆土层9内,木本植物种植于重金属土层4内,通过驱动液压缸21伸缩,将升降架11调整到合适高度;当湿度传感器3检测到重金属土层4的湿度低于设定的最小值时,控制启动第一水泵14,将供水池16内的水抽送至供水管12上,给植物浇水;并启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修复池,其内从下往上分别包括砂滤层、重金属土层以及覆土层;/n移动浇水装置,其包括导轨、移动架、升降架以及供水管,所述修复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轨,每个所述导轨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导轨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移动架,每个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有与对应的所述导轨相互配合的行走轮,且每个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架横跨于两个所述移动架之间且位于所述覆土层的上方,所述升降架能够沿着两个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且所述升降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滑动;所述供水管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且所述供水管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头;/n第一水泵,其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n供水池,其设置于所述修复池的左侧或右侧,该供水池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修复池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供水池连通;以及/n回水管,其进水口与所述砂滤层连通,出水口与所述供水池连通;其中,所述回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修复池,其内从下往上分别包括砂滤层、重金属土层以及覆土层;
移动浇水装置,其包括导轨、移动架、升降架以及供水管,所述修复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轨,每个所述导轨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导轨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移动架,每个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有与对应的所述导轨相互配合的行走轮,且每个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架横跨于两个所述移动架之间且位于所述覆土层的上方,所述升降架能够沿着两个所述移动架上下滑动,且所述升降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滑动;所述供水管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且所述供水管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喷头;
第一水泵,其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供水池,其设置于所述修复池的左侧或右侧,该供水池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修复池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供水池连通;以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黄威
申请(专利权)人:李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