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制装置及磨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28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钳制装置,并公开了具有前述钳制装置的磨床,其中钳制装置包括:研磨机构,具有底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的平移座,所述平移座设置有研磨件;第一钳制机构,具有第一钳制件和第二钳制件,所述第一钳制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钳制件与所述平移座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钳制件和所述第二钳制件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压紧件、驱动所述第一压紧件压紧的压缩气腔,所述第一压紧件与所述第一钳制件和所述第二钳制件中的另一个抵接钳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钳制装置及磨床,能够减少振动,提高研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钳制装置及磨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床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钳制装置及磨床。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多需要使用磨床。结构上,磨床具有底座、平移座,其中,底座会设置电机和螺杆,而平移座设置螺母,螺母套装在螺杆上。使用时,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相对螺母旋转,进而,带动平移座移动。同时,平移座会设置磨盘,磨盘研磨产品。然而,当磨盘研磨的产品越大,研磨的作用力也越大,使得平移座发生振动,降低研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钳制装置,能够减少振动,提高研磨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钳制装置的磨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钳制装置,包括:研磨机构,具有底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的平移座,所述平移座设置有研磨件;第一钳制机构,具有第一钳制件和第二钳制件,所述第一钳制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钳制件与所述平移座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钳制件和所述第二钳制件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压紧件、驱动所述第一压紧件压紧的压缩气腔,所述第一压紧件与所述第一钳制件和所述第二钳制件中的另一个抵接钳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钳制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压紧件,使得第一压紧件与第一钳制件或第二钳制件发生挤压,因而,当平移座将要发生移动时,第一压紧件与第一钳制件或第二钳制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一方面,可以阻碍平移座的移动,特别的,与研磨的作用力相抗衡,减少振动,确保研磨质量,另一方面,相当于在平移座和底座之间施加了阻尼,不会导致平移座相对底座卡在,还使得平移座的移动平稳、精确,尤其可以弥补螺杆与螺母之间的游隙,方便精确的调整平移座。2.通过设置压缩气腔,从而,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第一压紧件移动,结构简洁、零部件数量少,而且,压缩空气可以是封存的或外部提供,能够保持力的作用持续和恒定,延长使用寿命。3.压缩气腔的气压可以通过常见的方式调压,进而,精准的改变压力和相应的摩擦力,满足多类型磨床的实际情况,能够同时适用于小型磨床和大型磨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紧件设置有用于抵接压紧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有益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使得第一端面近似吸盘,使得第一端面能够紧贴抵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而且,设置第一凹槽,还方便的刮除和容纳碎屑和冷却液,避免卡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凹槽为环槽,若干所述第一凹槽同心布置。有益的是: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凹槽,可以增强贴合能力,确保第一钳制机构持续有效。通过使第一凹槽为环槽,而且,多个第一凹槽同心布置,使得第一压紧件在多个方向上产生的摩擦力一致,不需要特定方向安装第一压紧件,降低装配难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紧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配合密封所述压缩气腔。有益的是:通过在第一压紧件的外侧设置第一密封圈,因而,压缩空气直接驱动第一压紧件压紧,结构简化,零部件少,而且,使得了第一压紧件的弹性接触,不会导致完全卡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容置所述第一压紧件的安装孔、盖合所述安装孔的安装盖,所述安装盖和所述安装盖配合形成所述压缩气腔。有益的是:通过设置安装孔,对第一压紧件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压紧件在压紧的过程中偏摆。而设置安装盖,可以方便的形成压缩气腔,降低制造难度。而且设置安装盖,还可以利用安装盖来拆装第一压紧件,拆装保养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连接外部气源,所述安装盖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气道的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所述压缩气腔。有益的是:通过在第一侧壁设置第一进气道,在安装盖设置第二进气道,可以方便安装,避免管路连接安装盖而增加布管难度。而且,安装盖设置第二进气道,可以防止第一压紧件阻断进气道,避免钳制失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压紧件相对的夹紧或撑紧。有益的是:通过设置有两个第一压紧件,可以进行夹紧或撑紧,降低第一钳制机构松动的风险,同时,增加钳制面积,提高摩擦力,防止失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和所述平移座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轨,所述第一钳制机构位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有益的是:将第一钳制机构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间,另一方面,使得摩擦力的方向与导轨平行,降低偏磨的风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和所述平移座之间设置螺杆和套装在螺杆外侧的螺母,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配合驱动所述平移座移动,所述第一钳制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有益的是:将第一前置机构布置在螺杆的轴线方向,较少占用导轨与螺杆之间的空间,避免增大磨床的规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钳制机构,所述第二钳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座一侧,所述第二钳制机构具有第二压紧件、安装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压紧件的底部与所述平移座抵接压紧。有益的是:通过设置第二钳制机构,从而,从上向下的对平移座施加压力,对平移座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和钳制,减少平移座的振动,确保研磨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磨床,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钳制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钳制装置及磨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压紧件,使得第一压紧件与第一钳制件或第二钳制件发生挤压,因而,当平移座将要发生移动时,第一压紧件与第一钳制件或第二钳制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一方面,可以阻碍平移座的移动,特别的,与研磨的作用力相抗衡,减少振动,确保研磨质量,另一方面,相当于在平移座和底座之间施加了阻尼,不会导致平移座相对底座卡在,还使得平移座的移动平稳、精确,尤其可以弥补螺杆与螺母之间的游隙,方便精确的调整平移座。2.通过设置压缩气腔,从而,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第一压紧件移动,结构简洁、零部件数量少,而且,压缩空气可以是封存的或外部提供,能够保持力的作用持续和恒定,延长使用寿命。3.压缩气腔的气压可以通过常见的方式调压,进而,精准的改变压力和相应的摩擦力,满足多类型磨床的实际情况,能够同时适用于小型磨床和大型磨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磨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磨床中第二钳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二钳制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1磨床中含有第一钳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一钳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第一钳制机构的剖切示意图;图7为图5第一钳制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图7中第一压紧件和安装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钳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研磨机构,具有底座(100)、与所述底座(100)滑动连接的平移座(110),所述平移座(110)设置有研磨件;/n第一钳制机构(120),具有第一钳制件(130)和第二钳制件(140),所述第一钳制件(130)与所述底座(100)固定,所述第二钳制件(140)与所述平移座(110)固定;/n其中,所述第一钳制件(130)和所述第二钳制件(140)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压紧件(150)、驱动所述第一压紧件(150)压紧的压缩气腔(160),所述第一压紧件(150)与所述第一钳制件(130)和所述第二钳制件(140)中的另一个抵接钳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研磨机构,具有底座(100)、与所述底座(100)滑动连接的平移座(110),所述平移座(110)设置有研磨件;
第一钳制机构(120),具有第一钳制件(130)和第二钳制件(140),所述第一钳制件(130)与所述底座(100)固定,所述第二钳制件(140)与所述平移座(110)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钳制件(130)和所述第二钳制件(140)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压紧件(150)、驱动所述第一压紧件(150)压紧的压缩气腔(160),所述第一压紧件(150)与所述第一钳制件(130)和所述第二钳制件(140)中的另一个抵接钳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件(150)设置有用于抵接压紧的第一端面(170),所述第一端面(170)设置有第一凹槽(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件(15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90),所述第一密封圈(190)能够配合密封所述压缩气腔(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200),所述第一侧壁(200)设置有容置所述第一压紧件(150)的安装孔(210)、盖合所述安装孔(210)的安装盖(220),所述安装盖(220)和所述安装盖(220)配合形成所述压缩气腔(1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钳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润节孔荣桂何宁勇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高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