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94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面设置有显影标,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嘴,所述锥形嘴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面设置有导丝,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球囊体与夹扣,所述球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药物层,所述夹扣的一端设置有贴片,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管口,所述贴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吸水药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夹扣与贴片,能够将导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导管滑动,避免给药位置出现偏差,方便了患者的使用;通过设置吸水药棉,能够将患者切口处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保证了患者切口处的干爽,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球囊导管是一种介入型医疗器械,是一次性使用的,它的作用就好比下水道堵住了或者变窄,导致水流(血液)流动不通畅的时候,将工具送到堵住的位置去疏通,球囊导管(如果没有支架的话),是单纯的扩张堵塞部位的血管,使其变小的内径恢复到正常血管内径或者比正常的小一点。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使用的球囊导管,没有固定装置,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导管容易滑动位置,导致给药位置出现偏差,不利于患者的使用。2、现在使用的球囊导管,不具有吸水作用,患者的切口会流出液体,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的擦拭患者的切口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解决了目前使用的球囊导管,没有固定装置以及不具有吸水作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面设置有显影标,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嘴,所述锥形嘴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面设置有导丝,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球囊体与夹扣,所述球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药物层,所述夹扣的一端设置有贴片,所述贴片的一侧设置有油膜层,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管口,所述管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一端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孔,所述贴片的内侧面设置有吸水药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影标固定连接于管体的内侧面,所述锥形嘴固定连接于管体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固定连接于锥形嘴的内侧面,所述导丝活动连接于空腔的内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球囊体固定连接于管体的外表面,所述夹扣活动连接于管体的外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物层固定连接于球囊体的外表面,所述贴片固定连接于夹扣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膜层活动连接于贴片的一侧,所述管口固定连接于管体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支管固定连接于管体的上端面,所述气管固定连接于分支管的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孔固定连接于气管的外表面,所述吸水药棉固定连接于贴片的内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心内科球囊导管,通过设置夹扣与贴片,能够将导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导管滑动,避免给药位置出现偏差,方便了患者的使用。2、该心内科球囊导管,通过设置吸水药棉,能够将患者切口处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保证了患者切口处的干爽,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贴片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图。图中:1、管体;2、显影标;3、锥形嘴;4、空腔;5、导丝;6、球囊体;7、夹扣;8、药物层;9、贴片;10、油膜层;11、管口;12、分支管;13、气管;14、气孔;15、吸水药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包括管体1,管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显影标2,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嘴3,锥形嘴3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4,空腔4的内侧面设置有导丝5,管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球囊体6与夹扣7,球囊体6的外表面设置有药物层8,夹扣7的一端设置有贴片9,贴片9的一侧设置有油膜层10,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管口11,管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分支管12,分支管12的一端设置有气管13,气管13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孔14,贴片9的内侧面设置有吸水药棉15。本实施方案中,管体1是装置的主体结构,为球囊体6与夹扣7提供了支撑作用;显影标2对称设置有两组,方便医护人员知道球囊体6的位置;吸水药棉15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够保证患者局部皮肤的干燥。具体的,显影标2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内侧面,锥形嘴3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显影标2能够显示装置的位置;锥形嘴3为空腔4提供了安装位置。具体的,空腔4固定连接于锥形嘴3的内侧面,导丝5活动连接于空腔4的内侧面。本实施例中,空腔4为导丝5的移动提供了轨道;导丝5能够牵引管体1进行移动。具体的,球囊体6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外表面,夹扣7活动连接于管体1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球囊体6为药物层8提供了支撑作用;夹扣7用于固定贴片9的位置。具体的,药物层8固定连接于球囊体6的外表面,贴片9固定连接于夹扣7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药物层8用来携带治疗所用的药物;贴片9能够对导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导管滑动。具体的,油膜层10活动连接于贴片9的一侧,管口11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油膜层10为贴片9提供了保护作用,避免贴片9沾到灰尘;管口11用来连接外界的注射器。具体的,分支管12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上端面,气管13固定连接于分支管1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通过分支管12为球囊体6的内部提供气体;气管13为气体提供了移动轨道。具体的,气孔14固定连接于气管13的外表面,吸水药棉15固定连接于贴片9的内侧面。本实施例中,气孔14是气体的出口;吸水药棉15能够将患者切口处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保证了患者切口处的干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导丝5穿到患者的体内,随后通过导丝5的引导将球囊体6牵至患者的病患处,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显影标2观察球囊体6的位置;进而移动夹扣7的位置,使贴片9今天贴与患者的切口位置;并将油膜层10撕掉,用贴片9对导管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对导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导管滑动,避免给药位置出现偏差;然后通过分支管12为球囊体6进行充气,使球囊体6膨胀,并将药物层8紧贴于患者的血管壁,使药物能够作用于病变处,从而对患者进行进料,吸水药棉15能够将患者切口处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保证了患者切口处的干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显影标(2),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嘴(3),所述锥形嘴(3)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4),所述空腔(4)的内侧面设置有导丝(5),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球囊体(6)与夹扣(7),所述球囊体(6)的外表面设置有药物层(8),所述夹扣(7)的一端设置有贴片(9),所述贴片(9)的一侧设置有油膜层(10),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管口(11),所述管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分支管(12),所述分支管(12)的一端设置有气管(13),所述气管(13)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孔(14),所述贴片(9)的内侧面设置有吸水药棉(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显影标(2),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嘴(3),所述锥形嘴(3)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4),所述空腔(4)的内侧面设置有导丝(5),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球囊体(6)与夹扣(7),所述球囊体(6)的外表面设置有药物层(8),所述夹扣(7)的一端设置有贴片(9),所述贴片(9)的一侧设置有油膜层(10),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管口(11),所述管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分支管(12),所述分支管(12)的一端设置有气管(13),所述气管(13)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孔(14),所述贴片(9)的内侧面设置有吸水药棉(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2)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内侧面,所述锥形嘴(3)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固定连接于锥形嘴(3)的内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思虞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