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茂勇专利>正文

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85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包括注射器、三通阀、软管、合流管、合流支管以及针头,所述注射器、软管、合流管均与三通阀相连通,所述合流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连通有多个合流支管,所述合流支管远离合流管的一端与软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均安装有针头。该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操作简单,配制同一种药物是无需更换配药器,能同时稀释瓶药,缩短配药时间,提高效率,配药全部过程均在密封环境中进行,符合无菌操作规定,减少交叉感染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
技术介绍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内科学的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以前的医学家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去伪存真、去粗采精,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多年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有系统的诊治疾病的方法,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将这些实践得来的知识,经过整理和归纳,并加以系统地研究(包括近年来循证医学的研究),才发展为现在的内科学,而配药器是感染内科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之一。已往在临床稀释药物配药时,通常是用一般注射器将盐水抽出注射到药瓶内(如青霉素等)进行稀释,而后抽出再注入液体瓶内,如药物多,需反复多次,一费时间,二因经过空间容易交叉感染,增加了污染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已往在临床稀释药物配药时一费时间,二因经过空间容易交叉感染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包括注射器、三通阀、软管、合流管、合流支管以及针头,所述注射器、软管、合流管均与三通阀相连通,所述合流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连通有多个合流支管,所述合流支管远离合流管的一端与软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均安装有针头;所述三通阀包括壳体、阀芯以及转动把手,所述壳体有三个端口,所述三个端口内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呈“T”形互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连通处开设有垂直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限位孔内活动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所述阀芯底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对应的第一转孔、第二转孔以及第三转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孔、第二转孔以及第三转孔的半径分别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的半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合流管以及注射器的输入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护连接套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壳体的三个端口处开设有与连接套外壁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槽,所述壳体与连接套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内壁设置有球形限位突起,所述阀芯外壁开设有与球形限位突起相适配的限位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每两个球形限位突起与限位凹槽之间的夹角均为6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把手开设有与第一转孔、第二转孔以及第三转孔相对应的指向槽。(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操作简单,配制同一种药物是无需更换配药器,能同时稀释瓶药,缩短配药时间,提高效率,配药全部过程均在密封环境中进行,符合无菌操作规定,减少交叉感染几率。(2)、该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通过设置球形限位突起和限位槽,可使三通阀开启或关闭,不使用时减少污染几率;通过设置管和合流直管,可同时对多瓶药进行稀释;合流管、软管、注射器均与三通阀螺纹连接方便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的三通阀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注射器1,三通阀2,软管3,针头4,合流管5,合流支管6,壳体7,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第三空腔703,球形限位突起704,阀芯8,第一转孔801,第二转孔802,第三转孔803,限位凹槽804,把手9,连接套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包括注射器1、三通阀2、软管3、合流管5、合流支管6以及针头4,注射器1、软管3、合流管5均与三通阀2相连通,合流管5远离三通阀2的一端连通有多个合流支管6,合流支管6远离合流管5的一端与软管3远离三通阀2的一端均安装有针头4,设置多个合流支管6可同时对多瓶药进行稀释,缩短配药时间;三通阀2包括壳体7、阀芯8以及转动把手9,壳体7有三个端口,三个端口内均开设有空腔,空腔包括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呈“T”形互相连通;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连通处开设有垂直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的限位孔,限位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限位孔内活动安装有阀芯8,阀芯8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9,阀芯8底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相对应的第一转孔801、第二转孔802以及第三转孔803。第一转孔801、第二转孔802以及第三转孔803的半径分别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的半径相等。软管3、合流管5以及注射器1的输入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0,所护连接套10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壳体7的三个端口处开设有与连接套10外壁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槽,壳体7与连接套10螺纹连接,方便使用者应对不同情况时可对软管3、合流管5以及注射器1进行拆卸。限位孔内壁设置有多个球形限位突起704,阀芯8外壁开设有与球形限位突起704相适配的限位凹槽804,方便三通阀2的开启或关闭。每两个球形限位突起704与限位凹槽804之间的夹角均为60°。转动把手9开设有与第一转孔801、第二转孔802以及第三转孔803相对应的指向槽,方便使用者观察球阀8转孔的方向。工作原理,该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在使用时,先将软管3带有的针头4插入液体瓶内,然后旋转转动把手9,转动把手9带动阀芯8转动调整三通阀2,关闭与合流管5一侧(所需稀释药物端)的通路,用手回抽注射器芯,使液体进入注射器1内,再旋转转动把手9,关闭三通阀2与软管3一侧通路,用力推注射器芯,使液体注入药瓶内,反复抽推注射器芯,使药物稀释无颗粒为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包括注射器(1)、三通阀(2)、软管(3)、合流管(5)、合流支管(6)以及针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软管(3)、合流管(5)均与三通阀(2)相连通,所述合流管(5)远离三通阀(2)的一端连通有多个合流支管(6),所述合流支管(6)远离合流管(5)的一端与软管(3)远离三通阀(2)的一端均安装有针头(4);/n所述三通阀(2)包括壳体(7)、阀芯(8)以及转动把手(9),所述壳体(7)有三个端口,所述三个端口内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所述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呈“T”形互相连通;/n所述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连通处开设有垂直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限位孔内活动安装有阀芯(8),所述阀芯(8)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9),所述阀芯(8)底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相对应的第一转孔(801)、第二转孔(802)以及第三转孔(8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内科用三通阀式半自动配药器,包括注射器(1)、三通阀(2)、软管(3)、合流管(5)、合流支管(6)以及针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软管(3)、合流管(5)均与三通阀(2)相连通,所述合流管(5)远离三通阀(2)的一端连通有多个合流支管(6),所述合流支管(6)远离合流管(5)的一端与软管(3)远离三通阀(2)的一端均安装有针头(4);
所述三通阀(2)包括壳体(7)、阀芯(8)以及转动把手(9),所述壳体(7)有三个端口,所述三个端口内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所述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呈“T”形互相连通;
所述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连通处开设有垂直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限位孔内活动安装有阀芯(8),所述阀芯(8)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9),所述阀芯(8)底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702)以及第三空腔(703)相对应的第一转孔(801)、第二转孔(802)以及第三转孔(803)。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茂勇郭珂
申请(专利权)人:田茂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