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85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洗涤塔,为内外分层的双层塔构造,包括内塔和外塔,所述内塔的底部设有发动机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船舶发动机连接,所述内塔的顶部设有发动机废气排气口,所述外塔的底部设有锅炉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燃油锅炉连接,所述外塔的顶部设有锅炉废气排气口并连接锅炉废气排出管路;喷淋层,设置于所述内塔,与海水泵相连,用于向发动机废气中喷淋海水;集液板,设置于所述内塔,位于所述喷淋层的下方,用于收集喷淋后的海水,并将收集之后的海水导入所述外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船废气脱硫及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MARPOL73/78公约》附则VI中《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的修正案的要求,船舶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必须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才能排放。对于硫氧化物,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球海域内远洋船舶所使用的燃油的硫含量不得超过0.5%,对于使用超过0.5%硫含量的燃油,需加装船舶废气脱硫系统。对于船舶废气脱硫系统,目前普遍采用海水洗涤的方法。洗涤塔作为废气脱硫系统的核心设备,一般采用喷淋塔。为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一般会在洗涤塔内安装填料,以便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气液接触时间,增加脱硫效率。但填料的增加会造成较大的压损,同时填料材质要求较高,设备成本增加较多。此外,海水洗涤塔还存在着海水倒灌进入柴油机排烟管道的危险,对柴油机造成很大的安全风险。油船装载的是易燃易爆的原油或成品油,当货油舱内的油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的含氧量后,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因而需要通过惰气系统向货油舱内充注惰性气体以使其中的氧气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从而防止火灾及爆炸事故,以保证油船的安全。目前油船上采用较多的一种惰气系统是利用燃油锅炉燃烧柴油产生的低氧废气作为惰气。该种方法需要在锅炉出口增加单独的洗涤塔,以除去锅炉废气中的硫氧化物、颗粒物等杂质,系统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包括:洗涤塔,为内外分层的双层塔构造,包括内塔和外塔,所述内塔的底部设有发动机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船舶发动机连接,所述内塔的顶部设有发动机废气排气口,所述外塔的底部设有锅炉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燃油锅炉连接,所述外塔的顶部设有锅炉废气排气口并连接锅炉废气排出管路;喷淋层,设置于所述内塔,与海水泵相连,用于向发动机废气中喷淋海水;集液板,设置于所述内塔,位于所述喷淋层的下方,用于收集喷淋后的海水,并将收集之后的海水导入所述外塔。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板在所述内塔倾斜布置。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板由上下两层交错布置的分布板组成,上下交错布置的分布板覆盖整个内塔的截面。进一步地,所述内塔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设置有所述喷淋层,且每一所述喷淋层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集液板。进一步地,所述内塔的底部区域设置有风帽导流装置和位于所述风帽导流装置上方的喷淋层,所述风帽导流装置包括导烟筒位于所述导烟筒上方的防水帽,所述导烟筒用于从下往上导流发动机废气,所述防水帽用于改变发动机废气上升的方向,使发动机废气向两边扩散同时防止喷淋下来的海水进入到所述导烟筒内。进一步地,所述内塔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设置有一层所述喷淋层,所述内塔的底部区域设置有两层所述喷淋层,所述内塔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的两层所述喷淋层的水量大于所述内塔的底部区域的两层所述喷淋层的水量。进一步地,所述外塔内设有上下间隔的多个填料层。进一步地,所述外塔内设有环形导流板,所述环形导流板在所述外塔内呈螺旋式上升并覆盖整个外塔的截面,且所述环形导流板上设有多个导流口。进一步地,所述内塔的底部还设有内塔排水口,所述外塔的底部还设有外塔排水口,所述内塔排水口和所述外塔排水口均与海水排水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锅炉废气排出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阀门、风机、汽水分离器和氧传感器,所述锅炉废气排出管路上还连接有锅炉废气排放旁通管,所述锅炉废气排放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油船,配备有如上所述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所述内塔底部的发动机废气进气口与船舶发动机连接,所述外塔底部的锅炉废气进气口与燃油锅炉连接,所述锅炉废气排出管路与油船的油舱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可优化各系统的设备配置,减小各系统占地面积,即解决了洗涤塔海水倒灌的问题,提高了洗涤塔效率,同时又提供了油船所需的惰气供应系统,优化系统配置,降低了系统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集液板在内塔中的分布图;图3为集液板的上下两层分布板交错分布的示意图;图4为集液板的上下两层分布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环形导流板在外塔中的分布图;图6为环形导流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包括船舶主发动机1、船舶辅发动机2、3、4、燃油锅炉5、除氧器6、填料层7、环形导流板8、洗涤塔9、防水帽10、喷嘴11、集液板12、除雾器13、烟气分析仪14、阀门16、17、风机18、膜式汽水分离器19、氧传感器20、海水泵21、水质分析仪22、内塔23、外塔24、内塔排水口26、外塔排水口25和水质分析仪29。洗涤塔9为内外分层的双层塔构造,包括内塔23和外塔24,内塔23的底部设有发动机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船舶发动机1、2、3、4连接,内塔23的顶部设有发动机废气排气口,外塔24的底部设有锅炉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燃油锅炉5连接,外塔24的顶部设有锅炉废气排气口并连接锅炉废气排出管路27。喷淋层15,设置于内塔23,与海水泵21相连,用于向发动机废气中喷淋海水。集液板12,设置于内塔23,位于喷淋层15的下方,用于收集喷淋后的海水,并将收集之后的海水导入外塔24。请结合图1至图4,具体地,集液板12在内塔23倾斜布置,以利于将喷淋后的海水进行收集并导入外塔24。集液板12由上下两层交错布置的分布板31组成,上下交错布置的分布板31覆盖整个内塔23的截面,以利于将喷淋后的大部分海水进行收集并导入外塔24。内塔23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设置有喷淋层15,且每一喷淋层15的下方均设置有集液板12,以将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喷淋后的海水均收集至外塔24。内塔23的底部区域设置有风帽导流装置10和位于风帽导流装置10上方的喷淋层15。风帽导流装置10用于引导改变烟气流向和防止喷淋下来的洗涤液喷淋或倒灌进入排烟管路。风帽导流装置10包括导烟筒101位于导烟筒101上方的防水帽102,导烟筒101用于从下往上导流发动机废气,防水帽102用于改变发动机废气上升的方向,使发动机废气向两边扩散同时防止喷淋下来的海水进入到导烟筒101内。内塔23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设置有一层喷淋层15,内塔23的底部区域设置有两层喷淋层15,内塔23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的两层喷淋层15的水量大于内塔23的底部区域的两层喷淋层15的水量,以利于海水更充分地对废气进行洗涤,提高废气脱硫效果。外塔24内设有上下间隔的多个填料层7。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洗涤塔,为内外分层的双层塔构造,包括内塔和外塔,所述内塔的底部设有发动机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船舶发动机连接,所述内塔的顶部设有发动机废气排气口,所述外塔的底部设有锅炉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燃油锅炉连接,所述外塔的顶部设有锅炉废气排气口并连接锅炉废气排出管路;/n喷淋层,设置于所述内塔,与海水泵相连,用于向发动机废气中喷淋海水;/n集液板,设置于所述内塔,位于所述喷淋层的下方,用于收集喷淋后的海水,并将收集之后的海水导入所述外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洗涤塔,为内外分层的双层塔构造,包括内塔和外塔,所述内塔的底部设有发动机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船舶发动机连接,所述内塔的顶部设有发动机废气排气口,所述外塔的底部设有锅炉废气进气口并用于与燃油锅炉连接,所述外塔的顶部设有锅炉废气排气口并连接锅炉废气排出管路;
喷淋层,设置于所述内塔,与海水泵相连,用于向发动机废气中喷淋海水;
集液板,设置于所述内塔,位于所述喷淋层的下方,用于收集喷淋后的海水,并将收集之后的海水导入所述外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板在所述内塔倾斜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板由上下两层交错布置的分布板组成,上下交错布置的分布板覆盖整个内塔的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塔的顶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设置有所述喷淋层,且每一所述喷淋层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集液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脱硫与惰气供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塔的底部区域设置有风帽导流装置和位于所述风帽导流装置上方的喷淋层,所述风帽导流装置包括导烟筒位于所述导烟筒上方的防水帽,所述导烟筒用于从下往上导流发动机废气,所述防水帽用于改变发动机废气上升的方向,使发动机废气向两边扩散同时防止喷淋下来的海水进入到所述导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昊刘城君宋瑞国李梦森张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