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湘萍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84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套接有第一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康复装置不能进行面部康复按摩,如要对面部进行按摩,需要医护人员用手进行按摩的问题,具备能进行面部按摩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康复装置不能对患者进行低温刺激训练,如需对患者进行低温刺激训练,则需要用冰棒进行刺激,在使用冰棒刺激训练时,冰棒会融化,会使融化的水流进患者肺部,可能产生吸入性肺炎,而且不易操作的问题,具备能对患者进行低温刺激训练的优点,不会使水流进患者肺部,操作简单,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查找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康复治疗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经过检索,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20780594.0,公开号:CN210472799U,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包括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外部电极贴片、口腔内电极触头及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电缆连接外部电极贴片及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的底端连接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包括安放板及压板;所述安放板的前端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压板设置于安放板的板身上,压板呈圆形,所述安放板的前端与压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安放板的手持端向下折弯与安放板呈135°~150°夹角。本技术中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设置了口腔内电极触头,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栓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中心处套接有第一传动杆(3),且第一传动杆(3)的左端穿过壳体(1)并栓接有底壳(4),所述底壳(4)的内壁安装有松紧网(11),所述底壳(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按摩头(5),所述第一传动杆(3)的表面栓接有阻挡板(6),且阻挡板(6)位于固定板(2)的右侧,所述阻挡板(6)与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弹簧(7),且弹簧(7)套接在第一传动杆(3)的表面,所述第一传动杆(3)的右端设置有按压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栓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中心处套接有第一传动杆(3),且第一传动杆(3)的左端穿过壳体(1)并栓接有底壳(4),所述底壳(4)的内壁安装有松紧网(11),所述底壳(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按摩头(5),所述第一传动杆(3)的表面栓接有阻挡板(6),且阻挡板(6)位于固定板(2)的右侧,所述阻挡板(6)与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弹簧(7),且弹簧(7)套接在第一传动杆(3)的表面,所述第一传动杆(3)的右端设置有按压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8)包括第二传动杆(81),所述第二传动杆(81)的左端与第一传动杆(3)的右端栓接,且第二传动杆(81)的右端穿过壳体(1),所述第二传动杆(8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湘萍
申请(专利权)人:董湘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