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萍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82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置,移动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顶部均螺接有升降套筒,升降套筒的顶部固接有抢救台,两组支撑螺杆底部固定有转动杆,转动杆贯穿移动底座顶部设置并延伸至移动底座内腔,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通过同步连接带同步传动连接,从动锥齿轮设于主动轮的下方,抢救台顶部一侧壁均匀固接转轴安装座,转轴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辊轴,辊轴的两端轴部通过发条弹簧与转轴安装座相连接,辊轴的外壁固定缠绕有防护卡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防护卡带对患者进行紧固防止运输时造成二次损伤,能够调整抢救台的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医生进行抢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抢救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急诊在英语被写作“Emergencytreatment”,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并不仅是等待,而应在掌握准确的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完全也可能在最紧急的时候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急救装置即紧急救治所用到医疗装置,泛指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装置,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医疗装置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装置都是急救装置。现有的急救装置在对患者运输时,无法对患者进行紧固,在移动时患者因为疼痛乱动,会有跌落的风险,并且同时现有的急诊抢救护理装置的高度无法进行调节,并且调高不够精确,从而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对不同高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螺杆(2),所述支撑螺杆(2)的顶部均螺接有升降套筒(3),所述升降套筒(3)的顶部固接有抢救台(4),两组所述支撑螺杆(2)底部固定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贯穿移动底座(1)顶部设置并延伸至移动底座(1)内腔,位于右侧的所述转动杆(6)外壁套接有从动轮(7),位于左侧的所述转动杆(6)外壁套接有主动轮(8)和从动锥齿轮(9),所述从动轮(7)和主动轮(8)之间通过同步连接带(10)同步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9)设于主动轮(8)的下方,所述移动底座(1)的内腔左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螺杆(2),所述支撑螺杆(2)的顶部均螺接有升降套筒(3),所述升降套筒(3)的顶部固接有抢救台(4),两组所述支撑螺杆(2)底部固定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贯穿移动底座(1)顶部设置并延伸至移动底座(1)内腔,位于右侧的所述转动杆(6)外壁套接有从动轮(7),位于左侧的所述转动杆(6)外壁套接有主动轮(8)和从动锥齿轮(9),所述从动轮(7)和主动轮(8)之间通过同步连接带(10)同步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9)设于主动轮(8)的下方,所述移动底座(1)的内腔左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转杆(11),所述驱动转杆(11)位于移动底座(1)的内腔一侧设置有与从动锥齿轮(9)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2);
所述抢救台(4)顶部一侧壁均匀固接转轴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萍蔡少青杨露曾艳张英利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