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77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包括伤口膏药贴,所述伤口膏药贴的前端面胶接有连接布条,所述连接布条一端胶接有贴布,所述伤口膏药贴端部均安装有护理带,所述护理带一端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护理带前端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护理带中部靠近安装孔端部位置处对称缝合有弹性连接布,所述安装槽内侧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护理带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松紧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布条、贴布、护理带、安装槽、第一安装孔、弹性连接布和固定槽,通过安装槽将伤口膏药贴端部卡接,固定槽将贴布卡接,方便伤口膏药贴的限位固定,且更换更加方便,使护理带能够多次使用,节省护理带的使用,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术后恢复
,具体为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手术后的恢复一般有个过程,主要包括像伤口的恢复,还有一些生理功能的恢复以及心理方面的恢复等等,最常见的表现主要是伤口,这个是直接可以看到的,不同部位的手术,伤口愈合时间也不一样,像面部的伤口愈合一般比较快,五到七天就可以愈合。腹部的一般是七到九天;但是目前术后恢复使用的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护理带通常与伤口膏药贴为一体式结构,护理带与伤口膏药贴需要一起进行更换,导致护理带的浪费,且经常更换护理带容易撕扯皮肤,容易损坏皮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术后恢复使用的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护理带通常与伤口膏药贴为一体式结构,护理带与伤口膏药贴需要一起进行更换,导致护理带的浪费,且经常更换护理带容易撕扯皮肤,容易损坏皮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包括伤口膏药贴,所述伤口膏药贴的前端面胶接有连接布条,所述连接布条一端胶接有贴布,所述伤口膏药贴端部均安装有护理带,所述护理带一端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护理带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护理带中部靠近第一安装孔端部位置处对称缝合有弹性连接布,所述安装槽内侧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护理带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松紧条,两个所述护理带之间粘连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中部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部滚动安装有按摩珠,所述护理带与连接带端部均缝合连接有魔术贴。优选的,所述贴布卡接于固定槽内部,所述伤口膏药贴卡接于安装槽内部。优选的,所述贴布后端面与护理带中部均胶接有双面粘胶。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孔胶接有防护垫,所述第二安装孔中部半径是其边部半径的1.3倍;所述连接带端部的魔术贴表面为刺面。优选的,所述伤口膏药贴后端面均匀开设有限位槽,四周所述限位槽内部胶接有限位贴条,中部所述限位槽内部胶接有限位贴环。优选的,位于所述伤口膏药贴后端面中部的限位槽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贴环胶接于环形结构的限位槽内部,剩余所述限位槽为条形槽,所述限位贴条胶接于条形结构的限位槽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通过设置连接布条、贴布、护理带、安装槽、第一安装孔、弹性连接布和固定槽,通过安装槽将伤口膏药贴端部卡接,固定槽将贴布卡接,方便伤口膏药贴的限位固定,且更换更加方便,使护理带能够多次使用,节省护理带的使用,减少浪费。2、通过设置松紧条、连接带、第二安装孔、按摩珠和魔术贴,方便对患者腰部进行按摩,在伤口恢复期能够缓解腰部的疼痛,且在夜间睡觉时可将连接带取下,减少束缚感,方便患者的使用。3、通过设置限位槽、限位贴条和限位贴环,利用限位贴条和限位贴环支撑固定作用,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患者在行走时对伤口位置的撕扯,对伤口进行防护,使伤口愈合更快。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伤口膏药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伤口膏药贴的后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伤口膏药贴;2、连接布条;3、贴布;4、护理带;5、安装槽;6、第一安装孔;7、弹性连接布;8、固定槽;9、松紧条;10、连接带;11、第二安装孔;12、按摩珠;13、魔术贴;14、限位槽;15、限位贴条;16、限位贴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包括伤口膏药贴1,伤口膏药贴1的前端面胶接有连接布条2,连接布条2一端胶接有贴布3,伤口膏药贴1端部均安装有护理带4,贴布3后端面与护理带4中部均胶接有双面粘胶,方便贴布3和护理带4的固定,护理带4一端部开设有安装槽5,护理带4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护理带4中部靠近第一安装孔6端部位置处对称缝合有弹性连接布7,安装槽5内侧对称开设有固定槽8,贴布3卡接于固定槽8内部,伤口膏药贴1卡接于安装槽5内部,方便贴布3的固定限位;护理带4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松紧条9,两个护理带4之间粘连有连接带10,连接带10中部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1内部滚动安装有按摩珠12,第二安装孔11胶接有防护垫,第二安装孔11中部半径是其边部半径的1.3倍,方便按摩珠12的滚动,护理带4与连接带10端部均缝合连接有魔术贴13,连接带10端部的魔术贴13表面为刺面,防止刺面的魔术贴13与皮肤接触。伤口膏药贴1后端面均匀开设有限位槽14,四周限位槽14内部胶接有限位贴条15,中部限位槽14内部胶接有限位贴环16,位于伤口膏药贴1后端面中部的限位槽14为环形结构,限位贴环16胶接于环形结构的限位槽14内部,剩余限位槽14为条形槽,限位贴条15胶接于条形结构的限位槽14内部,方便限位贴条15与限位贴环16的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伤口膏药贴1的两端卡接于护理带4端部的安装槽5内部,然后将连接布条2和贴布3穿过一个第一安装孔6,再拉动第一安装孔6边部使弹性连接布7拉伸,贴布3从另一个第一安装孔6穿入安装槽5内部,使贴布3与固定槽8连接固定,然后将护理带4贴于患者腰部,使伤口膏药贴1中部与腹部伤口贴合,限位槽14内部的限位贴条15与限位贴环16均与伤口周围的皮肤贴合,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限位,减少患者行走时对伤口的撕扯,对伤口进行防护,使伤口愈合效果更好;在对伤口膏药贴1进行更换时,将拉动第一安装孔6边部使弹性连接布7拉伸,然后将贴布3与伤口膏药贴1撕开分离,使贴布3穿过一个第一安装孔6,再将伤口膏药贴1端部与安装槽5分离,缓慢将伤口膏药贴1撕下,便于伤口膏药贴1的更换,节省护理带4;然后将连接带10置于腰部位置,拉伸松紧条使护理带4端部的魔术贴13与连接带10端部的魔术贴13粘黏固定,用手掌滚动按摩珠12,使按摩珠12在第二安装孔11内部滚动对腰部位置进行按摩,在夜间睡觉时将连接带10直接撕下,减少患者腰部的束缚,使患者腰部更加舒适,按摩缓解腰部疼痛,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包括伤口膏药贴(1),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膏药贴(1)的前端面胶接有连接布条(2),所述连接布条(2)一端胶接有贴布(3),所述伤口膏药贴(1)端部均安装有护理带(4),所述护理带(4)一端部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护理带(4)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所述护理带(4)中部靠近第一安装孔(6)端部位置处对称缝合有弹性连接布(7),所述安装槽(5)内侧对称开设有固定槽(8);/n所述护理带(4)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松紧条(9),两个所述护理带(4)之间粘连有连接带(10),所述连接带(10)中部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所述第二安装孔(11)内部滚动安装有按摩珠(12),所述护理带(4)与连接带(10)端部均缝合连接有魔术贴(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包括伤口膏药贴(1),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膏药贴(1)的前端面胶接有连接布条(2),所述连接布条(2)一端胶接有贴布(3),所述伤口膏药贴(1)端部均安装有护理带(4),所述护理带(4)一端部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护理带(4)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所述护理带(4)中部靠近第一安装孔(6)端部位置处对称缝合有弹性连接布(7),所述安装槽(5)内侧对称开设有固定槽(8);
所述护理带(4)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松紧条(9),两个所述护理带(4)之间粘连有连接带(10),所述连接带(10)中部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所述第二安装孔(11)内部滚动安装有按摩珠(12),所述护理带(4)与连接带(10)端部均缝合连接有魔术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伤口造口术后恢复的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布(3)卡接于固定槽(8)内部,所述伤口膏药贴(1)卡接于安装槽(5)内部。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名辉侯保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誉望之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