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73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包括:主体,与所述主体一端连接的牙线端,与所述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刷毛端;所述牙线端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牙线端远离所述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所述U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牙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牙线端的牙线进行清洁,牙线端远离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牙线端伸入口腔内部后,可通过牙齿咬合咬齿助力牙线进入牙缝,使得清洁更加容易,从而有效提高清洁效率;可通过刷毛端进行清洁,刷毛端配合牙线端进行使用,可保证牙齿、牙缝间的清洁,且牙线端、主体、刷毛端一体设计,方便携带,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
本技术涉及牙线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
技术介绍
牙线棒是一种配合牙刷一起使用的洁牙护齿产品,可用于剔除牙间和牙龈下,牙刷所接触不到的食物残渣、牙菌斑、牙垢等,从而保证口腔健康。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牙线棒存在以下问题:1、牙线端的牙线通常是直接进线,牙线进入牙缝较难,难以有效的清理顽固的齿间食物残渣,导致清洁效率较低;2、牙线棒的刷毛与牙线棒主体一体成型,刷毛通常较硬,不够柔软,可能损伤牙齿或牙龈,且刷毛端不可拆卸,导致其无法进行更换,降低其实用性。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解决现有技术中,牙线进线较难,导致清洁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解决刷毛端较硬,损伤牙龈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包括:主体,与所述主体一端连接的牙线端,与所述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刷毛端;所述牙线端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牙线端远离所述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所述U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牙线,所述U形槽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6mm~17mm。需要清洁牙齿间的食物等残渣时,可通过牙线端的牙线进行清洁,牙线端远离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牙线端伸入口腔内部后,可通过牙齿咬合咬齿助力牙线进入牙缝,使得清洁更加容易,从而有效提高清洁效率;U形槽开口之间的距离根据牙齿的形状大小特征设置为16mm~17mm,使得牙线端可以很好的完成牙齿间的清洁;需要清理牙齿表面和牙缝之间的污垢时,可通过刷毛端进行清洁,刷毛端配合牙线端进行使用,可保证牙齿、牙缝间的清洁,且牙线端、主体、刷毛端一体设计,方便携带,提高其实用性。进一步地,所述刷毛端与所述主体间为插拔式连接。刷毛端与主体间采用插拔式连接,使得刷毛端可进行拆卸,可随时更换刷毛端,更换过程快捷方便,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清洁性,同时提供本技术中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握持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两端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牙线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刷毛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下侧设置有圆弧形凸起;所述握持部的两侧上均设置有防滑凸点。主体的握持部的下侧设置有圆弧形凸起,使用过程中可更好的握住主体,且在握持部的两侧的面上设置有防滑凸点,增强摩擦力,保证本技术中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使用过程中的手感。进一步地,所述刷毛端包括: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外侧上的刷毛;所述刷毛的材料为软胶,所述支撑杆的材料为硬胶。刷毛采用软胶材料,可有效防止牙齿、牙龈的损伤。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牙线端均由硬胶层及设置在所述硬胶层两侧的软胶层组成。硬胶层设置在内侧,保证主体、牙线端具有一定强度,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受力而易弯曲,外层采用软胶层,手握时的舒适感更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伤牙齿,同时使得主体、牙线端具有一定的韧性,不易折断。进一步地,所述牙线的材料为高分子聚乙烯纤维。进一步地,所述U形槽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7mm,所述刷毛端的长度为17mm。U形槽的开口距离、刷毛端的长度是根据人体牙齿的形状大小特征进行设计的,U形槽的开口距离、刷毛端的长度均17mm时为最佳长度。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可通过牙线端的牙线进行清洁,牙线端远离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牙线端伸入口腔内部后,可通过牙齿咬合咬齿助力牙线进入牙缝,使得清洁更加容易,从而有效提高清洁效率;U形槽开口之间的距离根据牙齿的形状大小特征设置为16mm~17mm,使得牙线端可以很好的完成牙齿间的清洁;可通过刷毛端进行清洁,刷毛端配合牙线端进行使用,可保证牙齿、牙缝间的清洁,且牙线端、主体、刷毛端一体设计,方便携带,同时,刷毛端与主体间采用插拔式连接,使得刷毛端可进行拆卸,可随时更换刷毛端,更换过程快捷方便,提高其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刷毛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体、牙线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主体1、握持部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圆弧形凸起13、防滑凸点14、牙线端2、U形槽20、咬齿21、牙线22、刷毛端3、支撑杆30、刷毛31、硬胶层4、软胶层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包括:主体1,与所述主体1一端连接的牙线端2,与所述主体1另一端连接的刷毛端3;所述牙线端2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20,所述牙线端2远离所述U形槽20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21;所述U形槽20的开口处设置有牙线22,所述U形槽20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6mm~17mm。需要清洁牙齿间的食物等残渣时,可通过牙线端2的牙线22进行清洁,牙线端2远离U形槽20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21,牙线端2伸入口腔内部后,可通过牙齿咬合咬齿21助力牙线22进入牙缝,使得清洁更加容易,从而有效提高清洁效率;U形槽20开口之间的距离根据牙齿的形状大小特征设置为16mm~17mm,使得牙线端2可以很好的完成牙齿间的清洁;需要清理牙齿表面和牙缝之间的污垢时,可通过刷毛端3进行清洁,刷毛端3配合牙线端2进行使用,可保证牙齿、牙缝间的清洁,且牙线端2、主体1、刷毛端3一体设计,方便携带,提高其实用性。所述刷毛端3与所述主体1间为插拔式连接。刷毛端3与主体1间采用插拔式连接,使得刷毛端3可进行拆卸,可随时更换刷毛端3,更换过程快捷方便,保证使用过程中的清洁性,同时提供本技术中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所述刷毛端3包括:支撑杆3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0外侧上的刷毛31;所述刷毛31的材料为软胶,所述支撑杆30的材料为硬胶。刷毛31采用软胶材料,可有效防止牙齿、牙龈的损伤。所述主体1包括握持部10,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0的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牙线端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刷毛端3连接。所述握持部10下侧设置有圆弧形凸起13;所述握持部10的两侧上均设置有防滑凸点14。主体1的握持部10的下侧设置有圆弧形凸起13,使用过程中可更好的握住主体1,且在握持部10的两侧的面上设置有防滑凸点14,增强摩擦力,保证本技术中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使用过程中的手感。所述主体1、牙线端2均由硬胶层4及设置在所述硬胶层4两侧的软胶层5组成。硬胶层4设置在内侧,保证主体1、牙线22端2具有一定强度,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受力而易弯曲,外层采用软胶层5,手握时的舒适感更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损伤牙齿,同时使得主体1、牙线端2具有一定的韧性,不易折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牙线22的材料为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所述U形槽20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7mm,所述刷毛端3的长度为17mm。U形槽20的开口距离、刷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所述主体一端连接的牙线端,与所述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刷毛端;所述牙线端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牙线端远离所述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所述U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牙线,所述U形槽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6mm~17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所述主体一端连接的牙线端,与所述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刷毛端;所述牙线端的一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牙线端远离所述U形槽的一侧上设置有咬齿;所述U形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牙线,所述U形槽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为16mm~1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端与所述主体间为插拔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握持部,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两端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牙线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刷毛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刷毛的牙线棒,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冠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