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70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是槟榔经过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浸泡处理后得到,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在0.02wt%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碱液配合表面活性剂,能够充分浸出槟榔中具有致癌威胁的槟榔碱,同时有效除去色素和农残。保留了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鞣质和多酚类成分并未受到影响,其生理活性和特有风味仍然保留。方法工艺简洁,设计巧妙,可操作性强,无污染,原料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槟榔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槟榔,别名槟榔子、大腹子、宾门、橄榄子、青仔、槟榔玉、榔玉,是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成熟果实。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的槟榔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槟榔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传统医学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曾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据医术记载,槟榔的主治功能还有:“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槟榔中有很多种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发现,槟榔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酚、鞣质、多糖、脂肪酸、粗纤维、生物碱、花青素、原花青素、槟榔红色素、皂苷、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等。其中,槟榔果中的各种生物碱是槟榔特有的活性成分,含量约0.3%~0.6%。槟榔中的生物碱主要是槟榔碱,其次是槟榔次碱,此外还有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和高槟榔碱等,这些生物碱都与鞣酸结合存在。如今槟榔的用途已经不局限于药用,各种品牌的食用槟榔遍地开花,食用槟榔风靡湖南、台湾等省。据资料显示,我国槟榔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值已经超过400亿元,其中湖南和海南两省是我国槟榔产业的主要市场,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我国台湾、海南、广西等槟榔原产地都有嚼槟榔的习俗,但在湖南人面前,他们通通相形见绌,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38.4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高达50.36%。槟榔在上述地方的广泛食用,使嚼槟榔早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但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致命”食品文化。医学界认为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下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癌变,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槟榔果中的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医学界已发现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然而目前国家并未颁布食用槟榔国标,对槟榔生物碱的含量做出限定;湖南省出台的食用槟榔地方标准,同样没有槟榔碱的相关质量指标。除槟榔碱外,槟榔的种植到采收过程中,易发生叶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疫病、果穗枯萎病、叶细菌性条斑病、芽腐病、黄化病等病害,还有红脉穗螟、叶蝉、蚜虫、粉虱,蚧壳虫、红蜘蛛、椰心叶甲等虫害。因此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槟榔果中的农残较高。普通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杀青处理,无法将农残彻底去除。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模式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上是一类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其毒性远高于氰化物、碘化物和有机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致癌能力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常见于花生、谷物和中药材等植物源性农副产品中,槟榔干果亦是一类极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产品。《中国药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对药用槟榔和食用槟榔的黄曲霉毒素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明确。但是近几年,陆续有新闻公开报道,个别企业或品牌旗下的食用、药用槟榔抽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CN200910005023.0公开了超声波辅助法从槟榔中同时提取槟榔生物碱和色素的方法,是以槟榔果实为原料,经前处理、干燥、粉碎得到槟榔粉末,再经氨水和无水乙醚混合超声提取得到浸膏,最后分别用氯仿萃取和含盐酸的乙醇超声提取,最终得到槟榔生物碱和槟榔色素。由于氨水和无水乙醚无法混溶且无法均相融合,因此该方法无法充分、彻底的将生物碱浸出;酸性乙醇虽然可以将槟榔色素部分浸出,但是,酸性乙醇同样会将槟榔中的其它活性成分——例如:多酚、氨基酸、皂苷等——一同浸出。此外,该方法中的原料已被粉碎,经过工艺处理之后的提取渣无任何实用价值。CN200810213409.6公开了一种低槟榔碱含量的绿色槟榔干果的加工方法,是以槟榔果为原料,经清洗、切片、用醋酸锌、柠檬酸和山梨酸甲的混合溶液浸泡、鼓风干燥等步骤,得到成品。该方法不仅无法针对性去除槟榔碱,且对槟榔碱的去除效果非常有限。CN201410677814.9公开了一种槟榔休闲食品的制备方法,其包括高温高压蒸煮以及超声波预处理、卤制、烘制及上表等步骤。其实采用高压蒸煮和超声预处理工艺,声称能够显著降低槟榔碱等致癌物质的含量。但是一方面,高温高压的环境实际是对槟榔中各活性成分可能发生一些变化,降低口感;另一方面,基于本领域的常识,采用上述手段并不可能对槟榔内部的槟榔生物碱去除干净,虽然其声称槟榔的去除率达到了97%,但是可能只是槟榔表层的槟榔碱,其内部的槟榔碱并没有有效除去。目前亟需一种工艺简洁、设备要求低、安全环保、原料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且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及制备方法,不但可以去除生物碱、农残等致癌物,还可以去除对口腔健康不利的其它有害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槟榔产品,生物碱含量较高,或者农残含量较高,会对食用者产生严重的健康隐患和危害,在目前市场缺乏槟榔的生物碱和农残含量标准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是槟榔经过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浸泡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在0.02wt%以下。优选地,处理后的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在0.01wt%以下,更最优选在0.005wt%以下。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水溶液,碱液的pH为11-13。所述碱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1-0.5g/L,优选为0.15-0.2g/L。往碱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目的,是增强碱液的渗透能力,使碱液充分发挥作用。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食品级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卵磷脂、大豆磷脂、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硬酯酰乳酸钙、聚甘油脂肪酯、蔗糖甘油脂肪酸酯。优选为磷酯类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大豆磷脂)和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硬酯酰乳酸钙、聚甘油脂肪酯、蔗糖甘油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3-5:1的复配;更优选为大豆磷脂和甘油二硬脂酸酯按照质量比3-5:1的复配。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果:挑选槟榔鲜果或干果作为原料;(2)碱液浸泡:将步骤(1)中的槟榔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浸泡;(3)清洗:将步骤(2)中的槟榔从碱液中捞出,水洗至中性,干燥;(4)提取:将步骤(3)沥干水分的槟榔用混合溶剂提取,过滤除去溶剂后,用水蒸汽将槟榔中残留的溶剂蒸馏干净,干燥,得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是槟榔经过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浸泡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在0.02wt%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是槟榔经过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浸泡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在0.02wt%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特征在于,其槟榔碱的含量在0.01wt%以下,更优选在0.005wt%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水溶液,碱液的pH为1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1-0.5g/L,优选为0.15-0.2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食品级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卵磷脂、大豆磷脂、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硬酯酰乳酸钙、聚甘油脂肪酯、蔗糖甘油脂肪酸酯。优选为磷酯类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大豆磷脂)和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硬酯酰乳酸钙、聚甘油脂肪酯、蔗糖甘油脂肪酸酯)按照质量比3-5:1的复配;更优选为大豆磷脂和甘油二硬脂酸酯按照质量比3-5:1的复配。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无生物碱/低生物碱槟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果:挑选槟榔鲜果或干果作为原料;
(2)碱液浸泡:将步骤(1)中的槟榔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碱液浸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黄华学贺进军黄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