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保温锅及其自动充换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5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4
一种电保温锅及其自动充换电装置,其电保温锅,包括外锅、内锅,外锅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外锅腔,外锅腔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加热锅、保温锅、第一外锅隔板、第二外锅隔板,加热锅内侧安装有内锅,加热锅外侧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以加热加热锅;保温锅套装在电热丝外、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上,保温锅上安装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用于探测加热锅的温度,温度探头的信号接入温度传感器;主板上还安装有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的放电端向各个供电设备供电,放电电路的进电端与插座导电连接,插座与插头插接、导电,插头安装在电池上,且用于将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放电电路中进行放电;电池安装在电池组件上,电池组件安装在外的电池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保温锅及其自动充换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保温锅及无线充电、换电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保温锅及其自动充换电装置。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美食是人们的重要追求之一。目前的食物一般盛放在餐具中,然后摆盘上桌供人食用。而每道菜的最佳食用温度不相同,一旦超出了最佳食用温度则会使得口味大大折扣,严重影响餐饮企业的形象及口碑。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菜上桌不久就会冷却,食用时难以入口,这虽然不是厨师做菜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会归结到餐饮企业上,影响食客对餐饮企业的评价。因此确保食用时菜品温度保持在合适区间内就十分重要,对此申请人设计了电保温锅,其通过电热丝对内锅进行加热以实现对菜品的保温效果。另外由于餐饮企业流量比较大,要是准备非常多的电保温锅不但会大大增加采购成本,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另外充电的等待时间也非常致命,因为一旦需要充电,那么至少要准备两倍需求量的电保温锅,这显然大大超出了餐饮企业的承受范围,对此申请人还设计了对电保温锅进行电池更换、无线充电的自动充换电装置,用以解决充电、换电池带来的时间、成本、人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保温锅及其自动充换电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保温锅,包括外锅、内锅,外锅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外锅腔,外锅腔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加热锅、保温锅、第一外锅隔板、第二外锅隔板,所述加热锅内侧安装有内锅,加热锅外侧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以加热加热锅;保温锅套装在电热丝外、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上,所述保温锅上安装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用于探测加热锅的温度,所述温度探头的信号接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分析温度探头送来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输入MCU,MCU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热;MCU安装在主板上;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的放电端向各个供电设备供电,放电电路的进电端与插座导电连接,插座与插头插接、导电,所述插头安装在电池上,且用于将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放电电路中进行放电;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组件上,电池组件安装在外的电池腔内。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充换电装置,其用于对上述电保温锅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外罩、充电底架,所述充电外罩安装在充电底架上,所述充电底架上安装有充电底架板,所述充电底架板与充电旋转轴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充电旋转轴的上端与充电安装轴同轴装配;所述充电安装轴上安装有充电安装槽,所述充电安装槽与充电滑块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充电滑块安装在充电安装座上,充电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槽,充电槽底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器,无线充电发射器用于向无线充电接收器发射无线充电磁场信号,无线充电接收器接收到磁场信号后转化为电能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槽内安装有两根充电带轴,充电输送带绕过;两根充电带并构成带传动机构,且其中一根充电带轴穿出充电安装座后与充电输送带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充电输送带底面与电池组的顶面贴紧;所述充电旋转轴外套装有充电蜗轮,充电蜗轮与充电蜗杆部分啮合并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充电蜗杆部分设置在充电动力轴上,充电动力轴一端穿出充电底架后与充电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充电安装座卡合、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充电内腔中,充电内腔设置在充电外罩上,充电外罩上还分别设置有充电输入口、充电出口;所述充电内腔内与充电输入口、充电出口对应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块充电推板,所述充电推板安装在充电螺杆顶部,充电螺杆穿过充电螺套后穿出充电底板,所述充电底板、充电底架分别安装在充电支板上;所述充电螺套与充电底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充电螺杆与充电螺套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充电螺套安装在空心电机的空心输出轴内且与之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保温锅能够实现对内锅中的食材进行保温,从而确保食材始终处于最佳口感。另外还利用称重传感器、ZigBee模块实现对食材食用时长、食用量的监测,从而为后续的改善提供数据基础。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充换电装置用于对电保温锅的电池组进行自动拆装、充电,从而大大避免直接充电造成的时间成本,也就能够降低采购量、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图4是电保温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是内锅17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4是图3中F1处放大图。图5-图6是电保温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电保温锅的电气构成框图。图8-图16是充换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图21是充电模块C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图18分别为充电安装轴C210轴线所在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面处剖视图;图21是充电安装轴C210、充电安装座C130处结构示意图。图22-图26是第一推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7-图31是第一拆装模块的改进结构示意图。图32是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的电保温锅,包括外锅110、内锅170,外锅110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外锅腔112,外锅腔112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加热锅181、保温锅182、第一外锅隔板161、第二外锅隔板162,所述加热锅181内侧安装有内锅170,加热锅181外侧缠绕有电热丝240,电热丝240通电后发热以加热加热锅181,加热锅181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保温锅182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成,保温锅182套装在电热丝240外、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162上;所述保温锅182上安装有温度探头230,温度探头230用于探测加热锅181的温度,所述温度探头230的信号接入温度传感器250,温度传感器250通过分析温度探头230送来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输入MCU,MCU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250安装在第一外锅隔板161上,所述MCU安装在主板260上,所述主板260上还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输入端与称重轴261一端贴紧,称重轴261另一端穿过保温锅182后与加热锅170底部贴紧,从而可以对内锅、加热锅的总重量进行称重。这种设计可以得出食客的食用时长、食用量,从而为后续的餐饮改进提供数据基础。所述主板260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162上。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的放电端向各个供电设备供电,放电电路的进电端与插座262导电连接,插座262与插头223插接、导电,所述插头223安装在电池221上,且用于将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保温锅,其特征是:包括外锅、内锅,外锅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外锅腔,外锅腔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加热锅、保温锅、第一外锅隔板、第二外锅隔板,所述加热锅内侧安装有内锅,加热锅外侧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以加热加热锅;/n保温锅套装在电热丝外、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上,所述保温锅上安装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用于探测加热锅的温度,所述温度探头的信号接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分析温度探头送来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输入MCU,MCU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热;MCU安装在主板上;/n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的放电端向各个供电设备供电,放电电路的进电端与插座导电连接,插座与插头插接、导电,所述插头安装在电池上,且用于将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放电电路中进行放电;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组件上,电池组件安装在外的电池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保温锅,其特征是:包括外锅、内锅,外锅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外锅腔,外锅腔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加热锅、保温锅、第一外锅隔板、第二外锅隔板,所述加热锅内侧安装有内锅,加热锅外侧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以加热加热锅;
保温锅套装在电热丝外、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上,所述保温锅上安装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用于探测加热锅的温度,所述温度探头的信号接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分析温度探头送来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输入MCU,MCU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热;MCU安装在主板上;
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放电电路,放电电路的放电端向各个供电设备供电,放电电路的进电端与插座导电连接,插座与插头插接、导电,所述插头安装在电池上,且用于将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放电电路中进行放电;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组件上,电池组件安装在外的电池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保温锅,其特征是: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外锅隔板上,所述MCU安装在主板上,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输入端与称重轴一端贴紧,称重另一端穿过保温锅后与加热锅底部贴紧,从而可对内锅、加热锅的总重量进行称重;所述主板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保温锅,其特征是:所述外锅的外部还分别安装有外锅定位环、支撑脚、耳座,所述支撑脚至少有三根且其用于支撑外锅;所述外锅定位环上安装有天线,天线通过数据线与ZigBee模块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所述耳座上安装有把手,把手用于便于搬运外锅。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保温锅,其特征是:所述主板上分别安装有:
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探测电池电量,且将探测信号输入MCU;
放电电路,用于对电池进行放电,并对各个用电设备供电;
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运算、程序运行;
称重传感器,用于对加热锅、内锅进行称重;
RFID芯片,用于内置数据信息,然后通过外部RFID读写器读写,以实现对电保温锅的标示;
ZigBee模块,用于和外部服务器或ZigBee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MCU通过ZigBee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从而实现信息传输及通过ZigBee技术对电保温锅进行定位;
接触器,用于控制电热丝的电流通断,接触器的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放电电路的放电端电连接、常闭触点与电热丝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RFID芯片、ZigBee模块的信号端分别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所述ZigBee模块通过天线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保温锅,其特征是:所述电池组通过螺纹与电池腔旋合装配,所述电池组上分别安装有电池、无线充电接收器、插头、随动块,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充电磁场信号从而将磁场转换为电能后向电池输送以将电能存储在电池内;所述插头用于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引出以便于和插座插接后引入充放电电路;所述随动块可与磁铁吸附;插头、插座、电池组、电池腔同轴;
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串联在插座与放电电路之间的导线上,且电源开关为触压闭合式开关,其触发端未被触压时为闭合状态、触压后为断开状态;安装在第二外锅隔板上;
所述触发端装入触发座的触发孔内,所述触发孔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触发环,触发环安装在触发杆一端上,触发杆另一端穿出触发座后与触发滚珠可球形滚动装配,所述触发孔位于触发环和触发孔的顶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触发弹簧,触发弹簧用于对触发环施加阻碍其上移的弹力;
所述触发杆装入触发滑孔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密封装配,所述触发滑孔将外锅腔、电池腔连通,所述触发滚珠与电池组的顶面压紧以使得触发杆上移后触发电源开关。


6.一种自动充换电装置,其用于对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保温锅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其特征是: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外罩、充电底架,所述充电外罩安装在充电底架上,所述充电底架上安装有充电底架板,所述充电底架板与充电旋转轴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充电旋转轴的上端与充电安装轴同轴装配;
所述充电安装轴上安装有充电安装槽,所述充电安装槽与充电滑块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充电滑块安装在充电安装座上,充电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槽,充电槽底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器,无线充电发射器用于向无线充电接收器发射无线充电磁场信号,无线充电接收器接收到磁场信号后转化为电能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槽内安装有两根充电带轴,充电输送带绕过;两根充电带并构成带传动机构,且其中一根充电带轴穿出充电安装座后与充电输送带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充电输送带底面与电池组的顶面贴紧;
所述充电旋转轴外套装有充电蜗轮,充电蜗轮与充电蜗杆部分啮合并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充电蜗杆部分设置在充电动力轴上,充电动力轴一端穿出充电底架后与充电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充电安装座卡合、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充电内腔中,充电内腔设置在充电外罩上,充电外罩上还分别设置有充电输入口、充电出口;
所述充电内腔内与充电输入口、充电出口对应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块充电推板,所述充电推板安装在充电螺杆顶部,充电螺杆穿过充电螺套后穿出充电底板,所述充电底板、充电底架分别安装在充电支板上;
所述充电螺套与充电底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充电螺杆与充电螺套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充电螺套安装在空心电机的空心输出轴内且与之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充换电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输送模块,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分别绕过第一一号输送带轴、第一二号输送带轴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一号输送带轴、第一二号输送带轴分别与两块第一输送带立板可圆周转动装配,每块第一输送带立板顶部设置有第一输送导向条,所述第一输送导向条用于和外锅定位环底面贴合以对外锅进行导向、定位;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沿着其运行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输送凸条,第一输送凸条用于和支撑底部配合以输送外锅;
所述第二输送带分别绕过第二一号输送带轴、第二二号输送带轴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一号输送带轴、第二二号输送带轴分别与第二一号输送立板、第二二号输送立板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一号输送带轴一端与第二输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固定;第二输送带上、沿着其运行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输送凸条,第二输送凸条用于和支撑脚底部配合以输送外锅;
第二一号输送立板、第二二号输送立板顶部分别安装有不同的第二输送导向条,所述第二输送导向条用于和和外锅定位环底面贴合以对外锅进行导向、定位;
所述第一二号输送带轴上还安装有输送蜗轮,输送蜗轮与输送蜗杆部分啮合传动,输送蜗杆部分设置在第二输送中间轴上,第二输送中间轴通过辅助输送带与两根第一输送中间轴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两根第一输送中间轴沿着第一输送带运行方向设置,且使用时辅助输送带与外锅定位环的侧壁贴紧以辅助输送外锅;两根第一输送中间轴之间的辅助输送带由第一输送带靠近第二输送带一端延伸至第二输送带上方且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家语陈绍群唐富强贺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置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