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孙宝专利>正文

伞杆装置和电动伞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49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伞杆装置和电动伞,其中,伞杆装置包括伞头、中棒和伞杆伸缩组件,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中棒的与伞头连接的套管为第一套管,中棒的位于第一套管外的套管为第二套管;伞杆伸缩组件包括卷绳轮和收伞拉绳,卷绳轮设于伞头内,收伞拉绳的一端设于卷绳轮上,另一端与第二套管远离伞头的一端连接,其中,卷绳轮能在沿第一方向旋转的同时沿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收伞拉绳卷绕于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收伞绳圈,且多个收伞绳圈沿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由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上述伞杆装置能降低对驱动件的扭力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杆装置和电动伞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伞杆装置和电动伞。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动伞包括伞头、中棒和伞杆伸缩组件。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中棒的与伞头连接的套管为第一套管,中棒的位于第一套管外的套管为第二套管。伞杆伸缩组件包括卷绳轮、收伞拉绳和驱动件,卷绳轮设于伞头内,收伞拉绳的一端固定于卷绳轮上,另一端与第二套管远离伞头的一端连接,通过驱动件驱动卷绳轮旋转,可以使得收伞拉绳卷绕于卷绳轮上,从而对第二套管施力,进而可以使得拉开的多个套管缩短,到达收伞的目的。但相关技术中,在卷绳轮旋转以使得收伞拉绳卷绕于卷绳轮过程中,卷绳轮上的收伞绳圈的长度(周长)越来越大,需要驱动件的扭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电动伞具有较大扭力的驱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伞杆装置,旨在降低对驱动件的扭力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伞杆装置,包括:伞头;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所述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中棒的与所述伞头连接的套管为第一套管,所述中棒的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外的套管为第二套管;以及伞杆伸缩组件,包括卷绳轮和收伞拉绳,所述卷绳轮设于所述伞头内,所述收伞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卷绳轮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卷绳轮能在沿第一方向旋转的同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所述收伞拉绳卷绕于所述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收伞绳圈,且多个所述收伞绳圈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所述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由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内设置有内滑轮;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开伞拉绳,所述开伞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卷绳轮远离所述收伞拉绳的一端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套管并绕过所述内滑轮后、设于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上;所述卷绳轮能在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同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所述开伞拉绳卷绕于所述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开伞绳圈,且多个所述开伞绳圈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所述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卷绳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开伞绳圈从所述卷绳轮上释放出,所述卷绳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收伞绳圈从所述卷绳轮上释放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绳轮具有多个线槽,多个所述线槽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当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时,多个所述线槽与多个所述开伞绳圈一对一设置;当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时,多个所述线槽与多个所述收伞绳圈一对一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上,形成于所述卷绳轮上的多个所述收伞绳圈的内径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绳轮呈鸡蛋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绳轮具有多个线槽,多个所述线槽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所述线槽用于容置形成的所述收伞绳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杆、驱动件和螺母,所述连接杆包括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排布的螺纹段和旋转段,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旋转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段旋转;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螺纹段上,并与所述螺纹段螺接,所述卷绳轮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卷绳轮套设于所述螺母上,并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卷绳轮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段配合,以在所述旋转段旋转时,带动所述卷绳轮旋转,并通过所述螺母带动所述卷绳轮在所述连接杆上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段为实心结构,所述旋转段的一端与所述螺纹段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伞头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段远离所述旋转段的一端与所述伞头的壳体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螺纹段为空心结构,且所述螺纹段的一端与所述伞头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旋转段一体成型,所述延伸段穿设于所述螺纹段内,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旋转段的一端和所述旋转段远离所述延伸段的一端均与所述伞头的壳体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辅助绕线机构,所述辅助绕线机构包括辅助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辅助杆位于所述卷绳轮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延伸,且所述辅助杆的两端均与所述伞头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于所述辅助杆上,并限定出限位槽,所述收伞拉绳的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内设置有内滑轮;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开伞拉绳,所述开伞拉绳一端设于所述卷绳轮远离所述收伞拉绳的一端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套管并绕过所述内滑轮后、设于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上;所述卷绳轮能在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同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所述开伞拉绳卷绕于所述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开伞绳圈,且多个所述开伞绳圈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所述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卷绳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开伞绳圈从所述卷绳轮上释放出,所述卷绳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收伞绳圈从所述卷绳轮上释放出;其中,所述开伞拉绳的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开伞拉绳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部分与所述收伞拉绳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部分相对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绕线机构包括辅助架,所述辅助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与所述卷绳轮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开伞拉绳和所述收伞拉绳均自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围合形成的开口引出,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所述辅助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辅助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位槽;其中,当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当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位槽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伞杆装置还包括上巢和下巢,所述上巢设于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所述下巢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套管上,且所述下巢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上巢之间;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伞头一端内设置有外滑轮,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下巢拉绳,所述下巢拉绳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另一端绕过所述外滑轮后设于所述下巢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伞,包括:上述的伞杆装置;以及伞骨装置,包括伞骨架及伞布,所述伞布设于所述伞骨架上;其中,所述伞骨架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拉簧及第三伞骨,所述第一伞骨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巢,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巢,所述第二伞骨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伞头;/n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所述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中棒的与所述伞头连接的套管为第一套管,所述中棒的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外的套管为第二套管;以及/n伞杆伸缩组件,包括卷绳轮和收伞拉绳,所述卷绳轮设于所述伞头内,所述收伞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卷绳轮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卷绳轮能在沿第一方向旋转的同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所述收伞拉绳卷绕于所述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收伞绳圈,且多个所述收伞绳圈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所述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由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头;
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所述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中棒的与所述伞头连接的套管为第一套管,所述中棒的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外的套管为第二套管;以及
伞杆伸缩组件,包括卷绳轮和收伞拉绳,所述卷绳轮设于所述伞头内,所述收伞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卷绳轮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卷绳轮能在沿第一方向旋转的同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所述收伞拉绳卷绕于所述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收伞绳圈,且多个所述收伞绳圈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所述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由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内设置有内滑轮;
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开伞拉绳,所述开伞拉绳的一端设于所述卷绳轮远离所述收伞拉绳的一端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套管并绕过所述内滑轮后、设于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上;
所述卷绳轮能在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同时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做直线运动,以使得所述开伞拉绳卷绕于所述卷绳轮上并形成多个开伞绳圈,且多个所述开伞绳圈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依次排布,从而对所述第二套管施力,进而使得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卷绳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开伞绳圈从所述卷绳轮上释放出,所述卷绳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收伞绳圈从所述卷绳轮上释放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轮具有多个线槽,多个所述线槽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当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时,多个所述线槽与多个所述开伞绳圈一对一设置;
当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缩短时,多个所述线槽与多个所述收伞绳圈一对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上,形成于所述卷绳轮上的多个所述收伞绳圈的内径先增大后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轮呈鸡蛋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轮具有多个线槽,多个所述线槽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所述线槽用于容置形成的所述收伞绳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杆、驱动件和螺母,所述连接杆包括沿所述卷绳轮的旋转轴线排布的螺纹段和旋转段,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旋转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段旋转;
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螺纹段上,并与所述螺纹段螺接,所述卷绳轮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卷绳轮套设于所述螺母上,并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卷绳轮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段配合,以在所述旋转段旋转时,带动所述卷绳轮旋转,并通过所述螺母带动所述卷绳轮在所述连接杆上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为实心结构,所述旋转段的一端与所述螺纹段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伞头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段远离所述旋转段的一端与所述伞头的壳体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螺纹段为空心结构,且所述螺纹段的一端与所述伞头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孙宝
申请(专利权)人:吕孙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