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虫料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37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3
一种黑水虻虫料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它涉及一种养殖技术,它包含它包含分离装置组件,分离装置组件包含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和收集室,上层区域设置在下层区域正上方,上层区域右端为无顶面的开口设置,上层区域的左端与收集室连通,分离装置组件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的右端跨过转轴,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的右端面设置在转轴右下方,转轴的下方设有料斗,料斗与转轴之间通过左连杆和右连杆连接,转轴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架,转轴的右侧设有右支撑架,转轴的右端轴上连接有驱动电机,它利用旋转机构并采用自落料的方式,将幼虫倒入在通道上,同时采用阶梯式的温差和温度变化通道,利用了黑水虻幼虫的避光性和避热性,实现了幼虫的自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虫料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黑水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虫料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可被用来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有研究表明,经过黑水虻处理过的畜类留下的粪便,其存在有害菌的含量和种类明显下降,并且污染物中存在的有机质的含量与黑水虻减少废弃物地指数成正比。而且,经过黑水虻处理过的粪便质地会变得松软,没有臭味,可以当有机肥进行使用。所以,黑水虻能够处理有机物垃圾,同时使它们变废为宝,再次进行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条途径。目前的分离方法主要通过传统的人工筛选分离和机器筛分的方法,前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后者分离效果也不好,对于一些湿度稍大的养料,分离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黑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虫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分离装置组件(1),所述的分离装置组件(1)包含上层区域(11)、下层区域(12)和收集室(13),所述的上层区域(11)设置在下层区域(12)正上方,所述的上层区域(11)右端为无顶面的开口设置,所述的上层区域(11)的左端与收集室(13)连通,所述的分离装置组件(1)的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的右端跨过转轴(2),所述的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的右端面设置在转轴(2)右下方,所述的转轴(2)的下方设有料斗(4),所述的料斗(4)与转轴(2)之间通过左连杆(3)和右连杆连接,所述的转轴(2)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架(5),所述的转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虫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分离装置组件(1),所述的分离装置组件(1)包含上层区域(11)、下层区域(12)和收集室(13),所述的上层区域(11)设置在下层区域(12)正上方,所述的上层区域(11)右端为无顶面的开口设置,所述的上层区域(11)的左端与收集室(13)连通,所述的分离装置组件(1)的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的右端跨过转轴(2),所述的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12)的右端面设置在转轴(2)右下方,所述的转轴(2)的下方设有料斗(4),所述的料斗(4)与转轴(2)之间通过左连杆(3)和右连杆连接,所述的转轴(2)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架(5),所述的转轴(2)的右侧设有右支撑架,所述的转轴(2)的右端轴上连接有驱动电机(6);
所述的料斗(4)的的横截面为上端面的左侧一半为缺口的三角形;
所述的上层区域(11)的上顶面设有第一发光组件(111),所述的第一发光组件(111)的右侧设有第二发光组件(112),所述的第二发光组件(112)的右侧设有第三发光组件(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谷丰何能顺李建祥赖路花王永鹏梁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杭县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