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35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蚂蚁行为研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所述杯D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且杯D通过吸管一与杯A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且杯D通过吸管二与杯B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且杯D通过吸管三与杯C连接,所述杯D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个吸管对杯D和杯A、杯B、杯C的中转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清晰观察的同时,又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快捷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三个吸管的中转连接下,能够确保实验的严格、精准性,且在实验完毕后,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收放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蚂蚁行为研究
,具体是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蚂蚁具有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其个体间得到多方面的相互了解,化学通讯是蚂蚁采取的基本信息交流方式,蚂蚁的主鄂腺分泌物起防卫、报警作用,又称报警信息素,蚂蚁的直肠附近有一个直肠腺能分泌示踪激素,混在粪便中来标记蚁群的领地,腹腺分泌物起着对近距离物体的定位作用,毒囊附近有一种杜氏腺,其分泌物起报警、召集作用,常与毒液一起从螫针泌出,蚂蚁的视觉信号经常与化学通讯信号混在一起,能看到几米外的物体特别是对活动物体较敏感,当发现食物时,可召集同伴迅速聚集到有食物的地方。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实验装置结构较为单一,实验精准性较差,且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便,易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影响实验数据的测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所述杯D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且杯D通过吸管一与杯A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且杯D通过吸管二与杯B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且杯D通过吸管三与杯C连接,所述杯D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三组,且连接孔相对于杯D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管一、吸管二、吸管三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吸管一、吸管二、吸管三的孔径大小均与连接孔的孔径大小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A、杯B、杯C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同大小的通孔,且杯A、杯B、杯C通过通孔分别与吸管一、吸管二、吸管三一一对应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D、杯A、杯B、杯C均采用透明PVC材质构件,所述杯A、杯B、杯C相对于杯D的圆心呈正三角形排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A、杯B、杯C的大小相同,且杯A、杯B、杯C均为台阶形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三个吸管对杯D和杯A、杯B、杯C的中转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清晰观察的同时,又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快捷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三个吸管的中转连接下,能够确保实验的严格、精准性,且在实验完毕后,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收放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中杯D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杯D;2、吸管一;3、杯A;4、吸管二;5、杯B;6、吸管三;7、杯C;8、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1,杯D1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2,且杯D1通过吸管一2与杯A3连接,杯D1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4,且杯D1通过吸管二4与杯B5连接,杯D1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6,且杯D1通过吸管三6与杯C7连接,杯D1、杯A3、杯B5、杯C7均采用透明PVC材质构件,杯A3、杯B5、杯C7相对于杯D1的圆心呈正三角形排列,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透明PVC材质的杯D1、杯A3、杯B5、杯C7,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清晰的观察蚂蚁的移动路径及方向,进而便于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呈正三角形排列的杯A3、杯B5、杯C7与杯D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能够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精准性,杯A3、杯B5、杯C7的大小相同,且杯A3、杯B5、杯C7均为台阶形结构,在实验完毕后,台阶形结构的杯A3、杯B5、杯C7能够相互套接在一起,便于工作人员对实验器具进行收放整理工作,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杯D1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连接孔8的数量为三组,且连接孔8相对于杯D1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在对蚂蚁通讯行为功能进行实验时,将蚂蚁放入至杯D1内进行培养,同步的将连接孔8堵住,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孔径大小均与连接孔8的孔径大小相同,杯A3、杯B5、杯C7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连接孔8相同大小的通孔,且杯A3、杯B5、杯C7通过通孔分别与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一一对应连接,在对蚂蚁通讯行为功能进行实验过程中,在蚂蚁培养完毕后,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一端与杯D1上的连接孔8连接,同步的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另一端分别与杯A3、杯B5、杯C7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将食物放在杯A3中,杯B5、杯C7中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探究蚂蚁通讯情况,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物,并将吸管一2、吸管二4调换,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对蚂蚁通讯行为功能进行实验时,将蚂蚁放入至杯D1内进行培养,同步的将连接孔8堵住,在蚂蚁培养完毕后,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一端与杯D1上的连接孔8连接,同步的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另一端分别与杯A3、杯B5、杯C7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将食物放在杯A3中,杯B5、杯C7中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探究蚂蚁通讯情况,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物,并将吸管一2、吸管二4调换,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在实验过程中,透明PVC材质的杯D1、杯A3、杯B5、杯C7,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清晰的观察蚂蚁的移动路径及方向,进而便于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呈正三角形排列的杯A3、杯B5、杯C7与杯D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能够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精准性。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D(1)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2),且杯D(1)通过吸管一(2)与杯A(3)连接,所述杯D(1)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4),且杯D(1)通过吸管二(4)与杯B(5)连接,所述杯D(1)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6),且杯D(1)通过吸管三(6)与杯C(7)连接,所述杯D(1)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D(1)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2),且杯D(1)通过吸管一(2)与杯A(3)连接,所述杯D(1)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4),且杯D(1)通过吸管二(4)与杯B(5)连接,所述杯D(1)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6),且杯D(1)通过吸管三(6)与杯C(7)连接,所述杯D(1)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8)的数量为三组,且连接孔(8)相对于杯D(1)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可吴志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