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日胜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88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用于外界基础的渗水区域的堵漏补强,包括开凿部,根据所述开凿部内的渗水点开设若干深度孔,所述开凿部位于沿所述外界基础的渗水区域中心向外未渗水区域方向延伸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堵漏补强
,具体是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基础的一部分,在保证整个建筑物基础结构耐久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地下室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渗水现象尤为突出。然而,现有的地下室渗水堵漏补强结构复杂,堵漏效果差,一次堵漏后往往会发生泄漏,导致需要二次返工。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用于外界基础的渗水区域的堵漏补强,包括开凿部,所述开凿部内的渗水点开设若干深度孔,所述深度孔的底端为圆台状,深度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转孔一,深度孔的底面外侧设有若干不同角度转孔二,转孔二的集中在渗水集中的一侧,所述开凿部的边缘等距设有若干个转孔三,且在渗水集中的区域设有若干转孔三,转孔三之间的距离位于10

20mm之间,通过在转孔一、转孔二和转孔三内埋设注浆埋嘴,即止水针头,使注浆埋嘴与钻孔的内壁之间无间隙,不漏水,再依次对转孔一、转孔二和转孔三进行高压灌浆,在灌注过程中,从漏水较大的转孔一开始向四周进行,当灌浆液从裂缝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灌注,移入临近的注浆埋嘴内继续灌注,直到所有的转孔被填满,干燥后用水泥粉吸干水后,重新用扫把均匀撒一层水泥粉,小时左右,观察是否有哪处水泥洇湿,如果有洇湿,证明还有渗漏的地方,在渗漏处开始新的转孔,重新用高压注浆机,注入灌浆液,重新补漏,直至没有渗漏发生,再在深度孔内安装堵头,所述开凿部内填充有高强灌浆层,灌浆层由高强灌浆料干燥固化后形成。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凿部位于沿所述外界基础的渗水区域中心向外未渗水区域方向延伸10

20mm,边角做圆滑处理。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深度孔和开凿部的面上均匀涂抹抗裂防渗涂料。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堵头与深度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从内到外逐渐减小,且堵头与深度孔之间填充有堵漏剂。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堵头的左部外侧设有若干环形凹槽,凹槽内卡接有环形的PN腻子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形成二次封堵。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堵头的外侧固定有若干凸块,凸块的左端
小于右端,堵头的外侧与开凿部的内侧平齐。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浆层的外侧涂抹防水涂料,完成渗水处的堵漏补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深度孔,深入渗水区域,并进行多方位的灌浆堵漏,保证封堵的深入和全面,同时,通过堵头和灌浆层形成二次封堵,保证外侧的防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中封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开凿部;2、深度孔;3、转孔一;4、转孔二;5、转孔三;6、外界基础;7、PN腻子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8、堵头;9、灌浆层;1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用于外界基础6的渗水区域的堵漏补强,包括开凿部1,所述开凿部1内的渗水点开设若干深度孔2,所述开凿部1位于沿所述外界基础6的渗水区域中心向外未渗水区域方向延伸10

20mm,边角做圆滑处理,所述深度孔2的底端为圆台状,深度孔2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转孔一3,深度孔2的底面外侧设有若干不同角度转孔二4,转孔二4的集中在渗水集中的一侧,所述开凿部1的边缘等距设有若干个转孔三5,且在渗水集中的区域设有若干转孔三5,转孔三5之间的距离位于10

20mm之间,通过在转孔一3、转孔二4和转孔三5内埋设注浆埋嘴,即止水针头,使注浆埋嘴与钻孔的内壁之间无间隙,不漏水,再依次对转孔一3、转孔二4和转孔三5进行高压灌浆,在灌注过程中,从漏水较大的转孔一3开始向四周进行,当灌浆液从裂缝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灌注,移入临近的注浆埋嘴内继续灌注,直到所有的转孔被填满,所述深度孔2和开凿部1的面上均匀涂抹抗裂防渗涂料,干燥后用水泥粉吸干水后,重新用扫把均匀撒一层水泥粉,12小时左右,观察是否有哪处水泥洇湿,如果有洇湿,证明还有渗漏的地方,在渗漏处开始新的转孔,重新用高压注浆机,注入灌浆液,重新补漏,直至没有渗漏发生,再在深度孔2内安装堵头8,所述堵头8与深度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从内到外逐渐减小,且堵头8与深度孔2之间填充有堵漏剂,所述堵头8的左部外侧设有若干环形凹槽,凹槽内卡接有环形的PN腻子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7,形成二次封堵,所述堵头8的外侧固定有若干凸块10,凸块的左端小于右端,堵头8的外侧与开凿部1的内侧平齐,所述开凿部1内填充有高强灌浆层9,灌浆层9由高强灌浆料干燥固化后形成,灌浆层9的外侧涂抹防水涂料,完成渗水处的堵漏补强。
[0019]本技术通过深度孔2,深入渗水区域,并进行多方位的灌浆堵漏,保证封堵的深入和全面,同时,通过堵头8和灌浆层9形成二次封堵,保证外侧的防水。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用于外界基础(6)的渗水区域的堵漏补强,包括开凿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凿部(1)内的渗水点开设若干深度孔(2),所述深度孔(2)的底端为圆台状,深度孔(2)的底面中心开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转孔一(3),深度孔(2)的底面外侧设有若干不同角度转孔二(4),转孔二(4)的集中在渗水集中的一侧,所述开凿部(1)的边缘等距设有若干个转孔三(5),且在渗水集中的区域设有若干转孔三(5),转孔三(5)之间的距离位于10

20mm之间,深度孔(2)内安装堵头(8),所述开凿部(1)内填充有高强灌浆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凿部(1)位于沿所述外界基础(6)的渗水区域中心向外未渗水区域方向延伸10

20mm,边角做圆滑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日胜苏海峰卢艺
申请(专利权)人:朱日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