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72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底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新风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新风腔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接;蜗壳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蜗壳的进风端与所述新风腔的出风端相连接,所述蜗壳的出风端与所述送风通道的进风端相连接,通过增设滤网可有效的对进入新风腔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通过增设第一密封胶条增加新风腔以及蜗壳之间的密封性,通过增设第二密封胶条增加蜗壳以及送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及送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及送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室内空调器是指利用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或空气净化装置,来对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新风模块一般由进风管、风腔、过滤组件(或净化组件)、新风机组件等部件组成,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空调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壁挂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其中立柜式空调在家用空调领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现有的空调只能单独运行制冷或者制热,无法同时实现换气功能,当人员在较为密闭的空间内时,室内人员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身体不舒适,并且现有设置换气功能的空调,大多将新风出风口开设于空调器的外壳上,不仅影响空调器整体的美观,而且还难以对其进行维护以及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送风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座内部,以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风部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由所述导风部件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解决了现有的空调器大多将新风出风口开设于空调器的外壳上,不仅影响空调器整体的美观,而且还难以对其进行维护以及清洁的问题。
[000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座内部,且所述送风通道进风端连接于所述蜗壳出风端,通过送风通道以引导新风通过风道进入室内,可有效的节省新风出风管。
[000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导风部件,导风部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通过导风部件对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从而将由所述送风通道排出的新风气流沿所述壳体的底端引导至所述壳体上方,无需在壳体内部添加导风管以引导气流方向,进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滑槽,滑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通过滑槽对导风部件进行固定。
[000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滤网,设置于所述新风腔内部,通过滤网可有效的对进入新风腔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一密封胶条,设置于所述新风腔以及所述蜗壳连接处,通过第一密封胶条增加新风腔以及蜗壳之间的密封性。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二密封胶条,设置于所述蜗壳以及所述送风通道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胶条增加蜗壳以及送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风道以及第一进风口;底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出风
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新风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新风腔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接;蜗壳,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蜗壳的进风端与所述新风腔的出风端相连接,所述蜗壳的出风端与所述送风通道的进风端相连接;送风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送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蜗壳的出风端相连接,以限制所述蜗壳内的气流流经所述送风通道,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以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风部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引导气流由所述壳体顶端流向至所述壳体顶端。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连接于所述蜗壳的出风端;第二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弯折部,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垂直设置。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滑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以限定所述导风部件沿所述壳体垂直方向滑动的轨迹。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包括:筋条,容纳于所述滑槽内;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筋条上;导风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导风板的底端与所述挡板相贴合。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挡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导风部件的底端,由所述挡板限制气流由所述导风部件以及所述壳体连接处流出。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滤网,设置于所述新风腔的内部,且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由所述滤网限制经过第一进风口气流中的杂质进入所述蜗壳内。滑轨,设置于所述新风腔的内部,所述滑轨与所述滤网相贴合,由所述滑轨限制所述滤网的运动轨迹。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的内部,由所述风扇引导气流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且经过所述风道,并由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端排出至所述风道外。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由所述热交换器对经过所述风道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接水盘,设置于热交换器的底端,由所述接水盘对所述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第一密封胶条,设置于所述新风腔以及所述蜗壳的连接处,由所述第一密封胶条限制气流经所述新风腔以及所述蜗壳连接处流至风道外。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第二密封胶条,设置于所述蜗壳以及所述送风通道的连接处,由所述第二密封胶条限制气流经所述蜗壳以及所述送风通道连接处流至所述风道外。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送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送风通道的主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送风通道的侧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风部件的主视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风部件的侧视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送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中,
[0031]110、壳体;120、第二进风口;130、第一进风口;140、第一出风口;150、底座;160、新风腔;170、热交换器;180、接水盘;
[0032]210、蜗壳;220、风扇;
[0033]211、第一限位壳;212、第二限位壳;213、卡接口;
[0034]300、送风通道;310、第一通道;320、第二通道;330、弯折部;
[0035]410、滑槽;420、挡板;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底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新风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新风腔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接;蜗壳,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蜗壳的进风端与所述新风腔的出风端相连接;送风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送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蜗壳的出风端相连接,以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由所述送风通道限制所述蜗壳内的气流流经所述送风通道,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导风部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引导气流由所述壳体底端朝向所述壳体顶端的方向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连接于所述蜗壳的出风端;第二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弯折部,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上,以限定所述导风部件沿竖直方向装配于所述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包括:筋条,容纳于所述滑槽内;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筋条上;导风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导风板底端与挡板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功赵现枫孟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