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15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8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墙体,墙体底部开设有插接槽,墙体底部四周侧设置有围板,墙体底部设置有隔板,两个隔板长度方向的一侧相互连接,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分割隔板与墙体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墙体的墙面开设有连通至第一腔室的进料孔,墙体的墙面开设有连通至第二腔室的出料孔,出料孔位于靠近其中一个长度方向围板的位置,挡板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第一腔室与灌注腔的连通孔,隔板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二腔室与灌注腔的灌注孔,灌注孔分别位于出料孔的两侧。本申请具有减少墙体与楼板连接部分产生气泡的可能的效果。泡的可能的效果。泡的可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工厂中加工、预制成建筑构件,然后将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接着将建筑构件装配连接即可。
[0003]参见图1,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包括墙体1,安装时通过起吊设备将墙体1起吊至安装楼层的楼板顶部。楼板上预留有多个外凸的钢筋,墙体1底部开设有插接槽2,墙体1放置时将钢筋插入插接槽2内,同时在墙体1下方放置垫块。当墙体1底部抵接在垫块顶部时,墙体1底部与楼板顶部之间形成间隙,接着通过速干水泥填补墙体1周侧边缘与楼板之间的间隙,使得墙体1与楼板之间形成灌注腔3。墙体1的墙面上开设有连通至灌注腔3的进料孔4与出料孔5,出料孔5位于进料孔4上方,连接固定时将水泥从进料孔4灌入,接着水泥落至灌注腔3,当灌注腔3被水泥灌满之后,水泥从出料孔5溢出,最后堵塞进料孔4与出料孔5即可完成墙体1的装配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水泥具有一定的张力、粘稠性,在水泥逐渐填满灌注腔3并从出料孔5溢出时,灌注腔3远离出料孔5的位置可能存在气泡,未被水泥完全填充,导致墙体1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墙体与楼板连接部分产生气泡的可能,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底部开设有用于供钢筋插入的插接槽,所述墙体底部四周侧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底部抵接在楼板顶部,所述围板与墙体、楼板围绕形成灌注腔,所述墙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分割灌注腔的隔板且钢筋穿过隔板,所述隔板有两个且倾斜对称设置在墙体底部,两个所述隔板长度方向的一侧相互连接,两个所述隔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连接在围板顶部,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墙体宽度方向的围板相抵接,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分割隔板与墙体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墙体的墙面开设有连通至第一腔室的进料孔,所述墙体的墙面开设有连通至第二腔室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位于靠近其中一个长度方向围板的位置,所述挡板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第一腔室与灌注腔的连通孔,所述隔板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二腔室与灌注腔的灌注孔,所述灌注孔分别位于出料孔的两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连接时,先通过起吊设备将墙体吊至楼板需安装位置,使得钢筋对准插接槽。然后将墙体缓慢放下,使得钢筋先穿过隔板后再插入插接槽内,直至围板底部抵接在楼板顶部,然后可以通过速干水泥涂抹墙体底部与楼板顶部之间的间隙,增加灌注腔的密封性。之后将水泥从进料孔灌入,接着水泥先落在第一腔室内,从第一
腔室底部开始水泥的灌注高度逐渐升高,直至接近墙体底部位置。由于水泥存在一定的张力以及粘稠性,当水泥灌注高度接近墙体底部时,水泥容易粘覆在墙体底部,减少第一腔室内存在气泡的可能。当第一腔室被灌满水泥后,水泥从连通孔进入灌注腔,并随着水泥的不断灌注,水泥灌注高度上升,直至灌注腔被水泥灌满,再从灌注孔进入第二腔室,当第二腔室被灌满后水泥从出料孔溢出,再将进料孔与出料孔堵住即可完成墙体的连接装配。整个装配过程简单,通过隔板将灌注腔分割,水泥需要先后灌满第一腔室、灌注腔、第二腔室才能从出料孔溢出,当水泥从抢一个腔室进入下一个腔室时需要的压力增大,有利于降低连接部分出现气泡的可能。
[0008]可选的,所述墙体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位于插接槽正上方且与第一腔室正上方的插接槽相连通,所述进料孔与第一连接槽相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腔室被灌满时,水泥继续进入第一腔室需要的压力增大,此时水泥通过第一连接槽对填充压力较小的插接槽进行填充,当插接槽被填满后再在灌注压力的推动下进入第一腔室,有利于减少插接槽内出现气泡的可能。
[0010]可选的,所述进料孔远离墙面的一侧连通于第一连接槽中间位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孔连通至第一连接槽的中间位置,水泥进入第一连接槽后可以向两侧传输,有利于降低水泥对插接槽进行灌注的难度。
[0012]可选的,所述连通孔有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腔室顶部四角位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腔室被灌满后,水泥从第一腔室中间的位置向四角的连通孔涌去,水泥涌动的过程中将第一腔室内水泥顶部与墙体底部之间的空气朝连通孔推动,排出第一腔室中的空气,减少第一空腔内出现气泡的可能。
[0014]可选的,所述连通孔成竖直向下延伸的状态。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孔成竖直状态,方便第一腔室内的水泥进入灌注腔。
[0016]可选的,所述隔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嵌设在墙体内的连接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通过连接板与墙体进行连接,有利于增强隔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倾斜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倾斜设置,使得隔板被拉出墙体需要的作用力上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隔板与墙体的连接强度。
[0020]可选的,所述墙体内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位于第二腔室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槽与位于第二腔室正上方的插接槽相连通,所述出料孔与第二连接槽相连通,所述出料孔位于第二腔室顶部四角部分。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从第二腔室四角位置灌入第二腔室,当第二腔室被灌满水泥时,水泥从四周向中间涌动,能够尽可能排出第二腔室四角部分的空气,有利于降低第二腔室内出现气泡的可能。
[0022]可选的,所述出料孔远离墙面一侧连通于第二连接槽中间位置。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先进入插接槽内时,插接槽内的空气可以从两侧向中间的出料孔涌动,方便空气排出。
[0024]可选的,所述灌注孔沿水平方向延伸。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水泥进入第二腔室时由于水泥
的张力、粘稠性,粘覆在墙体底部的水泥会逐渐向灌注孔周侧扩散,使得第二腔室被灌满时出现气泡的可能降低。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灌注腔被分割成多个腔室,灌注时水泥依次灌注第一腔室、灌注腔以及第二腔室,最后再从出料孔排出,使得向下一腔室灌注时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将水泥从前一腔室挤出,能够通过增大挤压水泥的作用力,降低出现气泡的可能;2.隔板与墙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加强隔板的安装强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相关技术墙体与楼板连接时的内部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墙体与楼板连接时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第一腔室结构的内部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第二腔室结构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墙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底部开设有用于供钢筋插入的插接槽(2),所述墙体(1)底部四周侧设置有围板(6),所述围板(6)底部抵接在楼板顶部,所述围板(6)与墙体(1)、楼板围绕形成灌注腔(3),所述墙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分割灌注腔(3)的隔板(7)且钢筋穿过隔板(7),所述隔板(7)有两个且倾斜对称设置在墙体(1)底部,两个所述隔板(7)长度方向的一侧相互连接,两个所述隔板(7)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连接在围板(6)顶部,所述隔板(7)的两端分别与墙体(1)宽度方向的围板(6)相抵接,两个所述隔板(7)之间设置有挡板(8),所述挡板(8)分割隔板(7)与墙体(1)之间的空腔形成第一腔室(9)与第二腔室(10),所述墙体(1)的墙面开设有连通至第一腔室(9)的进料孔(4),所述墙体(1)的墙面开设有连通至第二腔室(10)的出料孔(5),所述出料孔(5)位于靠近其中一个长度方向围板(6)的位置,所述挡板(8)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第一腔室(9)与灌注腔(3)的连通孔(11),所述隔板(7)开设有多个连通第二腔室(10)与灌注腔(3)的灌注孔(12),所述灌注孔(12)分别位于出料孔(5)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3),所述第一连接槽(13)位于插接槽(2)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运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万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