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盖脱模机构及试管盖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83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试管盖脱模机构及试管盖注塑模具,试管盖脱模机构,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顶板,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具有第二通孔且其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缺口,所述缺口延伸到所述支撑块的第二通孔的孔壁处,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一组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相对的芯杆,所述芯杆的顶部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可自转,所述芯杆伸出到所述支撑块外部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支撑块通过缺口与试管盖卡接,保证试管盖可在脱膜过程中保持不动,芯杆自转后,支撑块上移,试管盖即脱离芯杆,使得试管盖可无损脱模,既提高了试管盖的合格率又提高了试管盖的脱模效率。的脱模效率。的脱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管盖脱模机构及试管盖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试管盖加工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试管盖脱模机构及试管盖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各种实验的过程中,试管是常见的实验器材。为了放置试管内的试剂或试验品的泄露,试管一般包括管身和管盖,现有的密封性的试管口多为螺纹扣,以方便管身和管盖之间的连接。
[0003]为了方便开启解封试管,现有的试管多采用具有螺纹的旋转型管盖,通过旋转的方式可以较容易地打开试管,可尽量避免使试管内的试验品产生振荡。现有的旋转型管盖在制造过程中,多为一体注塑成型。但由于旋转型的管盖的内壁具有螺纹,如专利号201310752929.5揭示的一种塑料瓶盖模具的脱模机构及其实现方法中揭示的直接向上顶起瓶盖的方式,很容易对管盖内壁的螺纹造成损坏,使其无法进行螺接。现有的脱模方式多为通过一可上下旋转伸缩的支撑杆通过旋转后退的方式与管盖分离,但是这种方式中管盖极容易与支撑杆同步旋转,脱膜效果不理想;并且这种方式的耗时较长,脱模效率较低。因此,如何高效无损地使管盖脱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试管盖脱模机构及试管盖注塑模具。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试管盖脱模机构,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顶板,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缺口,所述缺口延伸到所述支撑块的第二通孔的孔壁处,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一组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相对的芯杆,所述芯杆的顶部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可自转,所述芯杆伸出到所述支撑块外部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螺纹。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顶面突出到所述顶板的顶面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缺口为一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扩大,所述芯杆的直径自所述螺纹的底部向下逐渐扩大。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具有凸台,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凹部。
[0011]优选的,所述芯杆连接有驱动其自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0012]优选的,所述芯杆为多排,它们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同一动力源。
[0013]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每个所述芯杆共轴连接的从动齿轮,至少两个芯杆上的所述从动齿轮与一中心齿轮啮合,所述中心齿轮共轴连接一可自转的传动轴,所述传
动轴共轴连接一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连接驱动其自转的动力源。
[0014]优选的,所述动力源的驱动轴共轴连接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位于其两侧的传动齿轮啮合,每个传动齿轮通过连接轴共轴连接一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所述链条连接一排所述链轮。
[0015]试管盖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试管盖脱模机构。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7]1、支撑块通过缺口与试管盖卡接,保证试管盖可在脱膜过程中保持不动,芯杆自转后,支撑块上移,试管盖即脱离芯杆,使得试管盖可无损脱模,既提高了试管盖的合格率又提高了试管盖的脱模效率;
[0018]2、第二通孔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扩大,使得芯杆易于伸入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并且第二通孔的顶部口径对锥状的所述芯杆有限位作用;
[0019]3、采用链条和链轮相结合的结构可以仅使用同一动力源,精简结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试管盖脱模机构的剖视图;
[0022]图2: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3:试管盖脱模机构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4:试管盖脱模机构的示意图;
[0025]图5:试管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7]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试管盖脱模机构,包括具有第一通孔101的顶板1,所述第一通孔101优选为多个且呈多排分布,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内部设置有一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具有第二通孔201,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缺口202,所述缺口202延伸到所述支撑块2的第二通孔201的孔壁处,所述顶板1的每个所述第二通孔201中同轴插设有一芯杆3,所述芯杆3的顶部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01且可自转,所述芯杆3伸出到所述支撑块2外部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螺纹301。
[0029]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为直径自上而下逐渐扩大的圆台状,
并且所述支撑块2的顶面突出到所述顶板1的顶面上方。所述圆台状的顶部便于安装过程中,所述支撑块2快速从所述第一通孔101内伸出。
[0030]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缺口202为一圈均布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01的孔径边缘。在注塑成型后的试管盖15的底部边缘形成有与所述缺口202对应的卡口1501,当所述试管盖15放置于所述支撑块2上时,所述卡口1501与所述缺口202相卡合,使得所述试管盖15无法跟随所述芯杆3转动。
[0031]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通孔201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扩大。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芯杆3可以更容易地从所述第二通孔201的底部伸入其内部。此外,所述芯杆3的直径自所述螺纹301的底部开始向下直径扩大,且所述芯杆3的螺纹301的厚度与其顶部的直径之和等于所述第二通孔201的开口直径,使得所述芯杆3仅仅只有具有螺纹301的部分可以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201的外部,所述第二通孔201的结构对所述芯杆3起到一定的限位功能。
[0032]为了限定所述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底部具有凸台203,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凸台203相匹配的凹部102。所述凹部102与所述凸台203相卡合,避免所述支撑块2从所述第一通孔101内滑出。
[0033]为了驱动所述芯杆3进行自转,所述芯杆3连接有驱动其自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本技术中具有若干个所述芯杆3,具体的,所述顶部1上设置有多排第一通孔101,所述顶板1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试管盖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通孔(101)的顶板(1),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内部设置有一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具有第二通孔(201),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缺口(202),所述缺口延伸到所述支撑块(2)的第二通孔(201)的孔壁处,所述顶板(1)的下方设置有一组与所述第一通孔(101)同轴相对的芯杆(3),所述芯杆(3)的顶部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01)且可自转,所述芯杆(3)伸出到所述支撑块(2)外部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螺纹(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盖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的顶面突出到所述顶板(1)的顶面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盖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02)为一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盖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01)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扩大,所述芯杆(3)的直径自所述螺纹(301)的底部向下逐渐扩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盖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的底部具有凸台(203),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凸台(203)相匹配的凹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晨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