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26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具有内腔的壳本体,内腔具有敞口;内腔用于收容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叠置的多个电芯;电芯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一致;电芯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朝向敞口的第一端面;液冷结构,其设置于壳本体上并覆盖敞口;液冷结构靠近电池单元的一侧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各个电芯的第一端面相接触;液冷结构内设置有用于收容冷却液的液冷流道;冷却液用于通过第一表面对各个第一端面进行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其能提高降温效果,且提高使用安全性。且提高使用安全性。且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对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一般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多个动力电池模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池单元。为了对电池单元进行降温,一般壳体上还设置有液冷装置。但是现有的液冷装置位于壳体的底板上。且为了避免电芯内部和边缘的温差较大进而提高电芯使用的安全性,液冷装置与电池单元之间通常设置隔热棉。如此,由于隔热棉的存在,液冷装置与电池单元之间的间隔较大,如此影响液冷装置与电芯单元的降温效果。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壳体,其能提高降温效果,且提高使用安全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壳本体,所述内腔具有敞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壳本体,所述内腔具有敞口;所述内腔用于收容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叠置的多个电芯;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一致;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敞口的第一端面;液冷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壳本体上并覆盖所述敞口;所述液冷结构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端面相接触;所述液冷结构内设置有用于收容冷却液的液冷流道;所述冷却液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表面对各个所述第一端面进行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结构远离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加热,进而通过所述冷却液对所述电芯进行预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结构包括冷却部和限位部;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接触;所述限位部为两个;沿所述冷却部的宽度方向,两个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冷却部的两侧;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相对侧相抵,以能对所述电池单元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冷却部包括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第一板体和远离所述电池单元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内设置有所述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板体背对所述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板体背对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冷却部垂直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具有面对所述电池单元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用于与所述电池单元相抵,以限制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远黄骏黄文雪童邦刘浩高灵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