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212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置于潜水泵内部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支架中的第一通孔A和第一通孔B,设置于所述电机端盖中的连接孔A和连接孔B,第一通孔A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通孔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腔室和连接孔A连通;连接孔B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连接孔B还和连接孔A垂直相交,在两者交点的位置设有控制所述连接孔A和所述连接孔B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三腔室中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通孔A与所述第三腔室通断的第二控制阀。通断的第二控制阀。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

技术介绍

[0002]大功率高速潜水泵采用湿式电机以保证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在现有机组中,采用独立的内部冷却循环回路对湿式电机进行冷却散热,同时对轴承等部件进行冷却润滑。具体循环方式为设置在电机腔一端的推力盘作辅助叶轮提供动力源,冷却液经冷却循环管到达电机腔远离推力盘一端,再经过下滑动轴承、电机气隙、上滑动轴承等区域回到推力盘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此种回路方式下,从供应端流出的冷却液需要先行经过电机气隙再进入上滑动轴承,电机气隙处是电机内部的主要热量集聚处,再加上滑动轴承自身发热量也较大,容易造成上滑动轴承处温度较高。特别是在大功率工况下,此种现象更为明显,从而进一步会引起冷却液温度过高失效而无法对泵机后面的零件进行有效的冷却,导致整个潜水泵机组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潜水泵中所设置的冷却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受电机气隙处发热量过大的影响而容易造成上滑动轴承冷却失效,尤其是在大功率的状态下容易失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包括设置于潜水泵内部的第一腔室,位于电机端盖和推力盘底部所围成区域;第二腔室,位于电机端盖、电机内壁,轴承支架和推力盘顶部所围成区域;第三腔室,位于轴承支架、滑动轴承压盖、滑动轴承、推力盘和推力轴承压盖所围成区域;第四腔室,位于电机底盖和电机端盖所围成区域;还包括冷却循环支路,所述冷却循环支路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支架中的第一通孔A和第一通孔B,设置于所述电机端盖中的连接孔A和连接孔B,所述第一通孔A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通孔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连接孔A连通;所述连接孔B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所述连接孔B还和所述连接孔A垂直相交,在两者交点的位置设有控制所述连接孔A和所述连接孔B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三腔室中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通孔A与所述第三腔室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控制阀为温度控制阀,根据所处环境的温度调节阀门的开口度连通或断开所述冷却循环支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A的出液端口处,所述包括节温器、节温器固定支架,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轴承支架上,以及设置在节温器固定支架内部的阀盖,将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的内部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通过第一通孔A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所述第六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相通;在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内部的中间位置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阀盖外边缘相互配合的密封端面,所述阀盖的下端与所述节温器的阀杆相连,所述阀杆随温度的升高而伸长调节所述阀盖和节温器固定支架的切合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五腔室和所述第六腔室的通断,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盖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阀盖A和位于外圈位置的阀盖B,所述阀盖A和所述阀盖B固定连接,所述阀盖B外边缘和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中间位置的内壁设有相互配合的密封端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孔A的进液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通孔B的出液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连接孔A的另一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弹性控制阀,开设有平行于所述连接孔B方向的阀口;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断开的状态,所述连接孔A的压力低,其作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底端向上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上端所受弹簧力,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连接孔A的孔径中,其阀口处于密封状态;当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连通状态,所述连接孔A压力增大,推动所述第一控制阀向所述连接孔A的另一端移动,直至其阀口移动到所述连接孔A和所述连接孔B的交点处,连通所述连接孔B。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相互连接的弹簧连接件和活塞,所述活塞的下端有所述的阀口,所述弹簧连接件的最大伸长量小于所述连接孔A超出所述连接孔B的部分,所述活塞位于所述阀口上端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B的直径,所述活塞与连接孔A内壁贴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力盘的径向方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径向孔,轴向方向有连通径向孔和第三腔室的轴向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还连接有冷却液循环管。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潜水泵中围绕上滑动轴承处所设置的冷却循环回路能够根据泵机运行的功率情况自动的通断,对发热聚集处附近的上滑动轴承进行有效的冷却降温,避免循环在泵机主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温度过高,保证整个泵机能进行有效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流体在冷却循环回路中流动的路径图;其中:1

电机底盖,2

电机端盖,3

电机外壁,4

电机内壁,5

主轴,6

冷却循环管,7

推力盘,8

推力轴承压盖,9

轴承支架,10

滑动轴承压盖,11

滑动轴承,12

连接管,13

密封圈,14

节温器固定支架,15

节温器,16

节温器阀盖A,17

节温器阀盖B,18

活塞,19

弹簧连接件;201

连接孔A,202

连接孔B,901

第一通孔A,902

第一通孔B,1401

第二通孔,1801

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0017]如图1

5所示,在泵机的起始左端沿着机组的轴向方向,从左往右,依次安装电机底盖1,电机端盖2,电机外壁3,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构成整个机组的外端及电机左腔。电机内壁4位于电机端盖2右侧,与电机端盖2通过紧固件连接,与电机端盖2构成了电机右腔,与电机外壁3构成了介质输送通道,冷却循环管6安装在电机内壁4上。
[0018]在电机左腔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潜水泵内部的第一腔室,位于电机端盖和推力盘底部所围成区域;第二腔室,位于电机端盖、电机内壁,轴承支架和推力盘顶部所围成区域;第三腔室,位于轴承支架、滑动轴承压盖、滑动轴承、推力盘和推力轴承压盖所围成区域;第四腔室,位于电机底盖和电机端盖所围成区域;还包括冷却循环支路,所述冷却循环支路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支架中的第一通孔A和第一通孔B,设置于所述电机端盖中的连接孔A和连接孔B,所述第一通孔A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通孔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连接孔A连通;所述连接孔B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所述连接孔B还和所述连接孔A垂直相交,在两者交点的位置设有控制所述连接孔A和所述连接孔B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三腔室中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通孔A与所述第三腔室通断的第二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为温度控制阀,根据所处环境的温度调节阀门的开口度连通或断开所述冷却循环支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A的出液端口处,所述包括节温器、节温器固定支架,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轴承支架上,以及设置在节温器固定支架内部的阀盖,将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的内部分隔为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通过第一通孔A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所述第六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相通;在所述节温器固定支架内部的中间位置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阀盖外边缘相互配合的密封端面,所述阀盖的下端与所述节温器的阀杆相连,所述阀杆随温度的升高而伸长调节所述阀盖和节温器固定支架的切合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五腔室和所述第六腔室的通断,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宇星杨雪梅许丽娇苗婧孙铖涛王义云董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