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电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83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冷电机,所述油冷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转子和第一喷油环,机壳具有内腔,机壳上设有机壳进油口;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的外周壁与机壳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冷却油道,冷却油道与机壳进油口连通;第一喷油环设在第一端盖的内侧面上,第一喷油环的外周壁与机壳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与冷却油道连通的喷油空间,第一喷油环上设有第一喷油孔,第一喷油孔与喷油空间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冷电机,通过第一喷油环对定子绕组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效率由外部冷却油的压力和流量调整,可控性高;且冷却针对性强,提高了冷却效果及电机性能。及电机性能。及电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冷电机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冷电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逐步趋向高功率密度、高速化,这也对电机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机的高热量直接影响电机绝缘材料的寿命以及电机运行的可靠性,特别是对于电机,高温将增大永磁体退磁风险,且会降低永磁体的性能,由于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所处的位置不能与外界直接传递热量,定子绕组端部的温度是整个电机的最高温度点。
[0003]相关技术中的电机油冷的方式主要是针对定子进行冷却,包括在机壳内部设计有油路,并在绕组上方增设引流结构;或采用油浴的方式,在电机内部添加冷却油,使转子浸到冷却油中,通过转子的转动将油甩到电机上进行冷却;或采用定子油路与转子油路串联方式进行冷却。但是上述几种方式均有缺陷,如电机体积增大、结构复杂、电机气隙不均匀和容易造成油积压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却效果提高的油冷电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内腔,所述机壳上设有机壳进油口;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设在所述机壳的内腔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壁与所述机壳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与所述机壳进油口连通;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安装在所述机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机壳的第二端;转子,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定子内且与所述定子间隔开;第一喷油环,所述第一喷油环设在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所述第一喷油环的外周壁与所述机壳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的喷油空间,所述第一喷油环上设有沿所述第一喷油环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喷油孔,所述第一喷油孔与所述喷油空间连通,用于从所述定子的外周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的第一端喷射冷却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油环,所述第二喷油环设在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所述第二喷油环的外周壁与所述机壳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的喷油空间,所述第二喷油环上设有沿所述第二喷油环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喷油孔,所述第二喷油孔与所述喷油空间连通,用于从所述定子的外周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的第二端喷射冷却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或与所述第一端盖一体形成,和/或所述第二喷油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或与所述第二端盖一体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相邻两个第一喷油孔中,位置高的第一喷油孔的横截面积大于位置低的第一喷油孔的横截面积,和/或所述第二喷油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相邻两个第二喷油环中,位置高的第二喷油孔的横截面积大于位置低的第二喷油孔的横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环分为位于该第一喷油环的中心以上的第一上环段和位于该第一喷油环的中心以下的第一下环段,所述第一上环段上的第一喷油孔的横截面积在该第一喷油环的径向上沿由外向内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下环段上的第一喷油孔的横截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晓敏王飞高劲军胡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