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梦云专利>正文

一种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02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包括外布片、内布片、支撑件和绑带;外布片水平布置,内布片间距设于外布片下端;外布片上设有外弧形槽;内布片上设有与外弧形槽配合的内弧形槽;支撑件有多个,支撑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片和夹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件将外布片和内布片隔开,使内布片搭设在伤口处,而外布片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伤口被抓挠或被衣物摩擦,且不会影响伤口透气性,伤口恢复更快;内弧形槽和外弧形槽可根据伤口大小和位置调节支撑件位置,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


[0001]本技术属于心胸外科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

技术介绍

[0002]心胸外科的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胸腔上,但随着伤口的恢复,伤口处会伴有瘙痒感,病人会忍不住对伤口进行抓挠,这种抓挠会导致伤口恶化,简单的在伤口贴一块纱布并不能阻碍病人抓挠伤口。伤口瘙痒主要是因为新生血管刺激新生神经,导致新生神经受到刺激后产生痒的感觉。而病人抓挠伤口同样也会刺激伤口处的新生神经,造成越挠越痒的现象;另外,伤口的这种刺激有时候也是被动的,比如,伤口处搭设有衣物或棉被时,衣物或棉被摩擦伤口处也易刺激伤口引发瘙痒感。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伤口防护器,不仅具备纱布的基础防护效果,还能避免伤口被抓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伤口防护设备防护效果不好,不具备防抓挠功能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病人抓挠伤口的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包括外布片、内布片、支撑件和绑带;
[0005]所述外布片水平布置,所述内布片间距设于所述外布片下端;所述外布片上设有外弧形槽;所述内布片上设有与所述外弧形槽配合的内弧形槽;
[0006]所述支撑件有多个,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设于支撑杆一端的支撑片和设于支撑杆另一端的夹持片;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弧形槽和外弧形槽配合;所述夹持片有两块,其中一块夹持片设于所述外布片与内布片之间,另一块夹持片设于所述外布片上端;所述支撑片设于所述内布片背对所述外布片的一端;
[0007]所述绑带有两条,分别设于所述外布片/内布片的两对侧,所述绑带一端与所述外布片和内布片连接,绑带另一端为自由端。
[0008]进一步,所述外弧形槽/内弧形槽至少有两条;每条所述外弧形槽/内弧形槽上至少有两个所述支撑件。
[0009]进一步,所述内弧形槽和所述外弧形槽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延伸槽。
[0010]进一步,所述内布片为无纺纱布。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件将外布片和内布片隔开,使内布片搭设在伤口处,而外布片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伤口被抓挠或被衣物摩擦,且不会影响伤口透气性,伤口恢复更快;内弧形槽和外弧形槽可根据伤口大小和位置调节支撑件位置,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后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支撑件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外布片1、内布片2、支撑件3、绑带4、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支撑杆7、支撑片8、夹持片9、延伸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如图1~3所示的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包括外布片1、内布片2、支撑件3和绑带4;
[0018]外布片1水平布置,内布片2间距设于外布片1下端;外布片1上设有外弧形槽5;内布片2上设有与外弧形槽5配合的内弧形槽6;
[0019]支撑件3有多个,支撑件3包括支撑杆7、设于支撑杆7一端的支撑片8和设于支撑杆7另一端的夹持片9;支撑杆7两端分别与内弧形槽6和外弧形槽5配合;夹持片9有两块,其中一块夹持片9设于外布片1与内布片2之间,另一块夹持片9设于外布片1上端,夹持片9用于撑开外布片1,使其与内布片2保存合理的间距,外布片1可以是软质塑料布或橡胶布材料制成,为保证透气性,其上可以设置透气孔;支撑片8设于内布片2背对外布片1的一端。
[0020]绑带4有两条,分别设于外布片1/内布片2的两对侧,绑带4一端与外布片1和内布片2连接,绑带4另一端为自由端,两条绑带4的自由端可以设置相配合的魔术贴,通过两条绑带4可以将内布片2和外布片1绑紧在病人胸腔处,并通过调节支撑件3的位置,使得伤口处的内布片2与胸腔贴合,而外布片1与伤口处保存间距,此状态时,支撑件3的支撑片8贴紧在胸腔处的伤口外周,支撑片8优选为软橡胶材料制成,避免胸腔有压迫感,当然,绑带4也不易捆绑过紧。
[0021]如图1或2所示,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至少有两条;每条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上至少有两个支撑件3。本实施例中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优选为同心同径的半圆弧形,使用时,使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的圆心区域处于伤口处,支撑件3沿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设置于伤口的四周,以保证伤口处的内布片2和外布片1充分隔开,并且使外布片1处于紧绷状态。
[0022]内弧形槽6和外弧形槽5上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延伸槽10,延伸槽10可以有多个,并沿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周向均匀布置。延伸槽10使得支撑件3不仅限于在外弧形槽5/内弧形槽6中移动,还可以在延伸槽10中移动,可以更好的调节支撑件3相对伤口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形状的伤口。为了保证透气性,内布片2为无纺纱布,内布片2使用时依然是搭设在伤口处,或在伤口处搭设一层无纺布后,再将内布片2搭设在伤口的无纺布上,以保持内布片2的干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术后防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布片、内布片、支撑件和绑带;所述外布片水平布置,所述内布片间距设于所述外布片下端;所述外布片上设有外弧形槽;所述内布片上设有与所述外弧形槽配合的内弧形槽;所述支撑件有多个,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设于支撑杆一端的支撑片和设于支撑杆另一端的夹持片;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弧形槽和外弧形槽配合;所述夹持片有两块,其中一块夹持片设于所述外布片与内布片之间,另一块夹持片设于所述外布片上端;所述支撑片设于所述内布片背对所述外布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梦云陶红杨志敏邴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朱梦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