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维邦专利>正文

脊柱内镜破黄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84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一种脊柱内镜破黄刀,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刀杆、刀片、刀刃和刀背,刀杆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主体最大宽度,刀片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刀口的厚度大于刀刃,且小于刀背的厚度;刀杆通过固定套件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外围的环扣与刀片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包括内置于刀片上的凹孔和固定设置于刀杆前端的凸钮,凹孔和凸钮铰接吻合;环扣在刀杆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刀杆上还设置有标识以及环形刻度线。本申请在手术中,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降低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缓解病痛,较快显露神经根,更顺利完成手术。更顺利完成手术。更顺利完成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内镜破黄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刀,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内镜破黄刀,主要用于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属于外科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人类属于高等脊椎动物,经常弯腰劳累或久坐,可以导致脊椎变形,甚至严重病变,比如出现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椎管及神经根管准确而彻底的减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彻底解除压迫因素前提下,尽可能的少破坏结构,尽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黄韧带切除术;局限性腰椎管及根管后方减压术;常规腰椎管减压术;腰椎管扩大减压术;腰椎管成形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
[000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0004]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临床中并非少见,病因多与变性性脊椎病有关,有的病例与椎骨骨质增生和后纵韧带骨化伴发。病变多位于胸椎和腰椎节段,亦可见于颈椎。骨化常发生于邻近关节面部分,多为两侧性骨化,亦可见单侧,骨化灶呈钩形或结节状。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肢体麻木、无力,以至不全性截瘫;一侧病变压迫半侧脊髓时,引起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大龄病人,背痛、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缓慢发展,逐渐行路困难;CT和磁共振(MRI)检查显示椎管后壁“V”字形钙化灶,脊髓受压前移,可考虑骨化黄韧带切除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经脊柱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时,方便打开黄韧带。单纯腰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加上“静脉强化”,主要原因是内镜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创伤小,同时因为手术操作在神经根周围,为了患者安全,术中更好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损伤神经患者无反馈,因局麻手术,患者麻醉成本较低,患者对术中疼痛有部分感觉,因此手术时患者体验感很重要,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逐层显露至黄韧带,根据解剖关系黄韧带下方或周围为神经根,神经根周围或下方伴有突出椎间盘组织,因此对于神经根,相当于黄韧带及突出椎间盘组织给予上下夹击的压迫,怎样方便安全的同时对患者神经根刺激最小的打开黄韧带、从而显露神经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现有医疗对于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中,存在“传统破黄方式多采用射频电极或者蓝钳等钝性器械打开黄韧带,黄韧带为大量弹性纤维构成,质地有弹性,因此钝性破黄多不容易打开,在破黄时会给黄韧带施加压力,患者神经根压迫会突然增大,导视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进一步加重,患者体验感较差,同时患者因疼痛刺激无法很好配合术者手术。”等问
题。
[0008]针对以上问题,申请人结合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过程中的体验及思考,专利技术构想一种破黄刀,其目的在于提供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可以将黄韧带表层打开,将黄韧带中部分弹性纤维组织破坏,降低黄韧带弹性强度,同时又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使用各种钳子处理黄韧带,这样处理黄韧带更简单,同时也大大降低现有手术“钝性破黄”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减轻患者痛苦,使病人体验感更好,缓解病人术中应激性刺激,从而更好更快地显露神经根,更顺利地处理突出椎间盘组织,尽快完成医疗手术。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所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包括:刀杆、刀片,刀片前端下侧为刀刃,刀片后侧为刀背,刀杆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主体最大宽度,这样的宽度设计使整个脊柱内镜破黄刀可以顺利通过内镜;刀片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有利于医生手术中更加灵活地操控刀片,同时也增加刀刃切割时的受力范围,刀口的厚度大于刀刃,且小于刀背的厚度;
[0012]刀杆通过固定套件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外围的环扣与刀片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包括内置于刀片上的凹孔和固定设置于刀杆前端的凸钮,凹孔和凸钮铰接吻合;环扣在刀杆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
[0013]刀杆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识,标识标注该刀的规格、长度、直径等信息,方便区分使用,靠近标识向刀片延伸方向设置有环形刻度线;环形刻度线用于脊柱内镜破坏黄韧带手术操作时候,可以看见进入内镜中刀杆的长度或距离,作为手术中医生的参考。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刀刃端部的弧度为100
°‑
110
°

[0015]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刀杆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实心圆柱体;优选的是,环扣外表面整体呈圆台形,环扣内表面与刀杆前端通过相互吻合的螺纹连接;环扣向刀刃方向移动,覆盖刀片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加固刀片与刀杆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16]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刀口所在弧形角度为60
°
~80
°
。刀口设置为一定角度的弧形,有利于医生在内镜或腔镜手术中更加灵活地操控刀片,同时可以增加刀刃切割时的转动范围。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凹孔为三角形,与之相吻合的凸钮为三角形凸出钮。
[0018]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申请的刀刃规格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刀刃的长度分别为1mm,2mm,3mm。
[0019]3.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1)本技术在手术中使用代替现有的蓝钳等钝性器械,较快显露神经根,更顺利完成医疗手术。
[0022](2)在局麻手术中,患者对术中疼痛有部分感觉,使用本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降低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缓解患者对术中疼痛。
[0023](3)可以将黄韧带表层切割开,将黄韧带中部分弹性纤维组织破坏,降低黄韧带弹性强度,同时又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使用各种钳子处理黄韧带,这样处理黄韧带更简单,同时也大大降低现有手术“钝性破黄”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减轻患者痛苦,使病人体验感更好,缓解病人术中应激性刺激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脊柱内镜破黄刀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脊柱内镜破黄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刀片”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脊柱内镜破黄刀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刀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说明:
[0028]1刀杆,101刻度线,102标识;
[0029]2刀片,3刀刃,4刀背,5刀口;
[0030]6固定套件,601凹孔,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内镜破黄刀,包括:刀杆(1)、刀片(2),刀片(2)前端下侧为刀刃(3),刀片(2)后侧为刀背(4),其特征在于:刀杆(1)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2)主体最大宽度,刀片(2)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5),刀口(5)的厚度大于刀刃(3),且小于刀背(4)的厚度;刀杆(1)通过固定套件(6)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6)外围的环扣(7)与刀片(2)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6)包括内置于刀片(2)上的凹孔(601)和固定设置于刀杆(1)前端的凸钮(602),凹孔(601)和凸钮(602)铰接吻合;环扣(7)在刀杆(1)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2)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6);刀杆(1)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识(102),靠近标识(102)向刀片(2)延伸方向设置有环形刻度线(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维邦
申请(专利权)人:马维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