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化铁道AT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7761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道AT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通过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两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接触线T首端电压相量和首端电流相量末端电压相量和末端电流相量负馈线F首端电压相量和首端电流相量末端电压相量和末端电流相量列写电路方程,解出故障位置x或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化铁道AT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


技术介绍

[0002]高速铁路无一例外地采用电力牵引。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增加,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良好运行不能不受到高度重视。
[0003]AT(Auto 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具有更长的供电区段、更大的供电能力之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速铁路行车密度较大、运行速度高、供电容量大的要求,成为了我国高速铁路在现阶段的主流供电方式。
[0004]牵引网没有备用,且暴露于大自然中,加之弓网高速接触,容易导致故障的发生,引起断电,影响正常运行。高速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结构复杂,故障定位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发现和排除故障,将延长停电时间,干扰正常运输。因此,AT牵引网故障的精确定位对于铁路的高效、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AT牵引网的故障定位(测距)方法容易受到线路结构、牵引网的运行方式及供电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降低其稳定性和精度。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872786B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化铁道AT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设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AT段长度为D,电源为系统阻抗为Z
S
,接触线T的自阻抗为Z
T
,钢轨R的自阻抗为Z
R
,负馈线F的自阻抗为Z
F
,接触线T与钢轨R的互阻抗为Z
TR
,接触线T与负馈线F的互阻抗为Z
TF
,负馈线F与钢轨R的互阻抗为Z
FR
;在AT段首端设有测距装置DA1,在AT段末端设有测距装置DA2,测距装置DA1与测距装置DA2之间通过光纤g1通信,它们分别同步测量牵引网AT段首、末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包括接触线T首端电压相量和首端电流相量末端电压相量和末端电流相量负馈线F首端电压相量和首端电流相量末端电压相量和末端电流相量当电气化铁路AT段内发生短路故障需要进行测距时,根据现有测距公式:测距时,根据现有测距公式:测距时,根据现有测距公式:测距时,根据现有测距公式:分别计算得到短路故障位置距离AT段首端的长度为x,短路故障位置距离AT段末端的长度为D

x,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气化铁路AT段内发生短路故障需要进行测距时,会出现牵引网参数不对称的情况,即负馈线F与钢轨R的互阻抗Z
FR
的值比接触线T与钢轨R的互阻抗Z
TR
的值大于或小于20%以上时,用公式(1)、(2)、(3)、(4)计算接触线T与负馈线F故障位置时测距有误差,故需采用下述公式对接触线T与负馈线F故障位置进行测距:时测距有误差,故需采用下述公式对接触线T与负馈线F故障位置进行测距:式中:长度D、x的单位均为km,各种阻抗Z单位均为Ohm/km;各首端电压相量式中:长度D、x的单位均为km,各种阻抗Z单位均为Ohm/km;各首端电压相量和末端电压相量的单位均为V,各首端电流相量和末端电流相量和末端电流相量的单位均为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东李群湛黄小红李亚楠张丽余俊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