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70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搅拌组件、箱体、污泥消化池、放置管、出水管、消化口、沉淀口、MBR膜组、二沉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一穿孔管、清水处理口、第二接触氧化池、缺氧池、缺氧处理口、第二穿孔管、清水池、第一接触氧化处理口、第二接触氧化处理口和进水孔,该装置,通过将MBR膜组放置在二沉池的内部,当MBR膜组损坏无法使用,通过将所需处理的污水放置在二沉池中进行处理,有利于该装置的正常使用,进而便于对污水进行正常处理,同时利用安装的搅拌组件,有利于带动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中污水与氧气的接触率,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缩短了打氧时间,进而有利于节能。进而有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严峻,城市及农村污水处理和回用势在必行。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存在污水收集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和施工不方便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率,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已经成为集中式污水处理的一种有益而必需的补充措施。国内外现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也已琳琅满目,但有的仅采用单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脱氧除磷效果不理想;有的采用单一曝气方式,能耗太高;有的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法,占地面积大,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运行不稳定;有的设备集成度不高,占地面积仍较大;有的污泥排放量大且无法集中处理造成二次污染。针对以上情况,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逐渐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0003]随着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有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MBR膜工艺,对运行过程中人员技能要求较高,应具备一定污水处理知识以及对膜工艺技术参数有了解,能够根据现场仪表数据情况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广大农村,具备知识技术的人员较少,受地理位置影响,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全面覆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也有局限性,因此,在运行MBR一体化设备中,人员存在一定风险;其二,农村污水受居民用水习惯的影响,水质较城镇污水恶劣,因此,在MBR膜工艺在运行时,本身也较容易出现问题,由于MBR膜工艺可以取代二沉池,因此,当MBR膜工艺不能正常使用时,该一体化设备面临停止运行,上游污水不能被接收处理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搅拌组件、箱体、污泥消化池、放置管、出水管、消化口、沉淀口、MBR膜组、二沉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一穿孔管、清水处理口、第二接触氧化池、缺氧池、缺氧处理口、第二穿孔管、清水池、第一接触氧化处理口、第二接触氧化处理口和进水孔,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相邻,且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位于缺氧池和二沉池之间,所述二沉池的内部放置有放置管,且放置管的底端开设有通孔,同时出水管的一端位于该通孔的内部,所述放置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二沉池的外部,所述箱体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分别位于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的正上方;
[0006]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电机、拨动板、转动轴、转动片、保护罩、百叶窗、安装板、支撑管、滑块、底板、圆形滑轨、偏心限位环、转动盘和限位块,所述箱体的顶端分别固定
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边缘处分别与支撑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分别与安装板的底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端边缘处与保护罩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百叶窗,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且电机位于由保护罩和安装板组成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盘的中心处套接固定,所述安装板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处嵌入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盘的底端中心一侧与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限位块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所述圆形滑轨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中心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的中心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片,所述转动轴的底端与搅拌叶的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的底端中心两侧分别与拨动板的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别形成有污泥消化池、清水池、二沉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二接触氧化池和缺氧池,所述箱体的顶端分别开设有消化口、清水处理口、沉淀口、第一接触氧化处理口、第二接触氧化处理口和缺氧处理口,且消化口、清水处理口、沉淀口、第一接触氧化处理口、第二接触氧化处理口和缺氧处理口分别位于污泥消化池、清水池、二沉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二接触氧化池和缺氧池的上方。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缺氧池的一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位于靠近二沉池的一侧,所述污泥消化池和清水池分别位于二沉池远离第一接触氧化池的一侧,所述二沉池的内部安装有MBR膜组,且MBR膜组包括MBR膜和安装支架。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管,且第一穿孔管之间通过U型管道相连,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第二穿孔管,且第二穿孔管之间通过U型管道相连。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盘的顶端中心一侧与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位于安装板的底端中心边缘处开设的圆形凹槽内部滑动。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套接有偏心限位环,所述偏心限位环的底端中心一侧与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底端位于圆形滑轨上滑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通过将MBR膜组放置在二沉池的内部,当MBR膜组损坏无法使用用,通过将所需处理的污水放置在二沉池中进行处理,有利于该装置的正常使用,进而便于对污水进行正常处理,同时利用安装的搅拌组件,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转动盘的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搅拌叶和拨动板的转动,从而带动污水的流动,利用污水的流动有利于与第一穿孔管和第二穿孔管中喷出的空气接触,进而有利于带动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中污水与氧气的接触率,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缩短了打氧时间,进而有利于节能,同时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埋入地下,减少了该装置的空间占用率,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剖视图;
[0016]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剖视图;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安装板的立体图;
[0020]图中:1、搅拌组件;2、箱体;3、污泥消化池;4、放置管;5、出水管;6、消化口;7、沉淀口;8、MBR膜组;9、二沉池;10、第一接触氧化池;11、第一穿孔管;12、清水处理口;13、第二接触氧化池;14、缺氧池;15、缺氧处理口;16、第二穿孔管;17、清水池;18、第一接触氧化处理口;19、第二接触氧化处理口;20、进水孔;101、搅拌叶;102、电机;103、拨动板;104、转动轴;105、转动片;106、保护罩;107、百叶窗;108、安装板;109、支撑管;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搅拌组件(1)、箱体(2)、污泥消化池(3)、放置管(4)、出水管(5)、消化口(6)、沉淀口(7)、MBR膜组(8)、二沉池(9)、第一接触氧化池(10)、第一穿孔管(11)、清水处理口(12)、第二接触氧化池(13)、缺氧池(14)、缺氧处理口(15)、第二穿孔管(16)、清水池(17)、第一接触氧化处理口(18)、第二接触氧化处理口(19)和进水孔(20),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3)相邻,且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3)位于缺氧池(14)和二沉池(9)之间,所述二沉池(9)的内部放置有放置管(4),且放置管(4)的底端开设有通孔,同时出水管(5)的一端位于该通孔的内部,所述放置管(4)和出水管(5)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二沉池(9)的外部,所述箱体(2)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搅拌组件(1),且搅拌组件(1)分别位于第一接触氧化池(10)和第二接触氧化池(13)的正上方;所述搅拌组件(1)包括搅拌叶(101)、电机(102)、拨动板(103)、转动轴(104)、转动片(105)、保护罩(106)、百叶窗(107)、安装板(108)、支撑管(109)、滑块(110)、底板(111)、圆形滑轨(112)、偏心限位环(113)、转动盘(114)和限位块(115),所述箱体(2)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底板(111),所述底板(111)的顶端边缘处分别与支撑管(109)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109)的顶端分别与安装板(108)的底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08)的顶端边缘处与保护罩(10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106)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百叶窗(107),所述安装板(108)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102)的底端固定连接,且电机(102)位于由保护罩(106)和安装板(108)组成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电机(102)的输出端与转动盘(114)的中心处套接固定,所述安装板(108)与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处嵌入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盘(114)的底端中心一侧与转动轴(10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04)的轴线与限位块(115)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所述圆形滑轨(112)的底端与底板(111)的顶端中心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胜霞王庆玺周秀丽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润达金源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