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颖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66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涉及路基防沉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路基无法对渗透入的雨水进行快速的引导和输送,导致大量雨水渗入在路基内,导致路基松垮并造成沉降的问题。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包括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底部铺设有一层混凝土层,且混凝土层底部铺设有一层上砾石层;所述上砾石层底部铺设有一层土壤填充层,且土壤填充层底部铺设有一层下砂石层;所述下砂石层底部为土壤层。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呈扩散状铺设在上砾石层内海绵分层结构的设置,降低雨水与土壤填充层接触量,避免过多的雨水渗透入土壤填充层内,造成土壤填充层松垮沉降。松垮沉降。松垮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防沉降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同时路基也是由填筑或开挖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的结构,也叫做线路下部结构。路基与桥梁、隧道相连,共同构成线路。路基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路堤和路堑,俗称填方和挖方。
[0003]例如申请号:201911045964.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两侧分别均设置有边坡模块,所述边坡模块下方设置有防水混凝土三角块,所述基体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碎石层与灰土夯土层及砂土层构成;其中,所述碎石层与所述灰土夯土层之间水平设置有防沉降板,所述防沉降板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防沉降柱,所述防沉降柱底部贯穿设置有高强度钢绞线;其中,所述边坡模块朝向所述防沉降柱的一侧中间位置设置有边坡模块接头,所述高强度钢绞线的两端均设置有钢绞线连接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专利可以使路基土体更加紧实,具有良好的防沉降和防止土体侧向位移效果。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纬、高寒地区也开始大力发展公路,但是在高寒多年的冻土地区修建公路时会出现冻胀、融沉的现象,因此需要对高寒冻土地区进行路基的防护,现有的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的渗透,但由于现有的路基无法对渗透入的雨水进行快速的引导和输送,导致大量雨水渗入在路基内,导致路基松垮并造成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路基无法对渗透入的雨水进行快速的引导和输送,导致大量雨水渗入在路基内,导致路基松垮并造成沉降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包括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底部铺设有一层混凝土层,且混凝土层底部铺设有一层上砾石层;所述上砾石层底部铺设有一层土壤填充层,且土壤填充层底部铺设有一层下砂石层;所述下砂石层底部为土壤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土壤填充层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支撑块,混凝土支撑块包括有防沉降混凝土凸起和圆形通孔,混凝土支撑块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呈上下均匀分布状设置有三块
同长度的防沉降混凝土凸起,混凝土支撑块顶端面与底端面呈均匀分布状共同开设有一排圆形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沉降混凝土凸起整体呈直角梯形结构,防沉降混凝土凸起的倾斜面朝上,其平面朝下。
[0010]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通孔内插接有一根柱状海绵条,柱状海绵条包括有海绵分层结构,柱状海绵条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海绵分层结构,柱状海绵条及海绵分层结构内均插接有保持其形状的细铝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分层结构整体结构与植物根系结构相似,柱状海绵条顶部的海绵分层结构呈扩散状铺设在上砾石层内,柱状海绵条底部的海绵分层结构呈扩散状铺设在下砂石层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土壤填充层内每相邻两块混凝土支撑块之间空隙部位均内嵌安装有一排内嵌柱,内嵌柱包括有六边形凹槽和圆锥凸起,内嵌柱底端设置有圆锥凸起,内嵌柱顶端面轴心部位开设有六边形凹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柱包括有螺旋叶片、海绵层和渗透腔,内嵌柱外周面及圆锥凸起外周面共同设置有螺旋叶片,内嵌柱内部开设有一处渗透腔,且渗透腔内部设置有海绵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柱包括有水流渗透排出孔,内嵌柱顶部外周面相对于螺旋叶片空隙区域开设有呈螺旋状排列与渗透腔相连通的水流渗透排出孔,圆锥凸起外周面相对于螺旋叶片空隙区域也开设有呈螺旋状排列与渗透腔相连通的水流渗透排出孔,内嵌柱顶部开设有水流渗透排出孔部位位于上砾石层内,圆锥凸起位于下砂石层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当雨水渗透沥青层和混凝土层流入上砾石层内后,因柱状海绵条顶部的海绵分层结构呈扩散状铺设在上砾石层内,且海绵分层结构整体结构与植物根系结构相似,故渗入上砾石层的雨水将经由海绵分层结构快速吸收,并经由柱状海绵条引导至呈扩散状铺设在下砂石层内的海绵分层结构部位,然后经由下砂石层渗透入土壤层内,通过本专利技术呈扩散状铺设在上砾石层内海绵分层结构的设置,降低雨水与土壤填充层接触量,避免过多的雨水渗透入土壤填充层内,造成土壤填充层松垮沉降。
[0017]本专利技术土壤填充层内每相邻两块混凝土支撑块之间空隙部位均内嵌安装有一排内嵌柱,当部分未与海绵分层结构相接触的雨水从两块混凝土支撑块之间空隙部位向下渗入时,其渗透的雨水将经由内嵌柱顶部外周面所开设的水流渗透排出孔进入渗透腔内,并经由海绵层引导至圆锥凸起部位,经由圆锥凸起外周面所开设的水流渗透排出孔排出,然后经由下砂石层渗透入土壤层内,进一步的降低雨水与土壤填充层接触量。
[0018]本专利技术土壤填充层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支撑块,且混凝土支撑块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呈上下均匀分布状设置有三块同长度的防沉降混凝土凸起,并且防沉降混凝土凸起整体呈直角梯形结构,防沉降混凝土凸起的倾斜面朝上,其平面朝下,通过该混凝土支撑块及防沉降混凝土凸起的设置,增大混凝土支撑块与土壤填充层的接触面积,通过防沉降混凝土凸起的横向支撑,起到优异的抗沉降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内嵌柱外表面展示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柱状海绵条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内嵌柱顶端部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内嵌柱底端部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嵌柱顶端轴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支撑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嵌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8]1、沥青层;2、混凝土层;3、上砾石层;4、土壤填充层;5、下砂石层;6、土壤层;7、混凝土支撑块;701、防沉降混凝土凸起;702、圆形通孔;8、柱状海绵条;801、海绵分层结构;9、内嵌柱;901、六边形凹槽;902、螺旋叶片;903、水流渗透排出孔;904、海绵层;905、圆锥凸起;906、渗透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层(1),所述沥青层(1)底部铺设有一层混凝土层(2),且混凝土层(2)底部铺设有一层上砾石层(3);所述上砾石层(3)底部铺设有一层土壤填充层(4),且土壤填充层(4)底部铺设有一层下砂石层(5);所述下砂石层(5)底部为土壤层(6)。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填充层(4)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支撑块(7),混凝土支撑块(7)包括有防沉降混凝土凸起(701)和圆形通孔(702),混凝土支撑块(7)左端面及右端面均呈上下均匀分布状设置有三块同长度的防沉降混凝土凸起(701),混凝土支撑块(7)顶端面与底端面呈均匀分布状共同开设有一排圆形通孔(7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降混凝土凸起(701)整体呈直角梯形结构,防沉降混凝土凸起(701)的倾斜面朝上,其平面朝下。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702)内插接有一根柱状海绵条(8),柱状海绵条(8)包括有海绵分层结构(801),柱状海绵条(8)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海绵分层结构(801),柱状海绵条(8)及海绵分层结构(801)内均插接有保持其形状的细铝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适用于高寒冻土地区用路基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分层结构(801)整体结构与植物根系结构相似,柱状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颖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