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热传递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753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热传递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其中,管道热传递装置包括热泵机组、抽水管、回水管、热水箱、循环水泵、循环出水管、循环进水管以及热水管网;热泵机组用于通过抽水管抽取地下水,并通过回水管将地下水送回地底;热水箱与热泵机组之间相互连通有第一流水管和第二流水管,第一流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循环出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循环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至热水箱内,其另一端伸入生化池内,循环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至热水箱内,其另一端伸入生化池内,热水管网沿生化池长度方向设置,且热水管网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与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连通。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少量的电能来获取大量的热量,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热传递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热传递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由于国内水资源的缺乏,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污水处理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于垃圾渗滤液来说,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成分比较复杂。
[0003]目前,公开号为CN11073414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培育菌种,并将菌种加入到待处理的垃圾渗滤液中,降解待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有机物。
[0004]虽然,上述专利申请中通过菌种可以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但是,其并未考虑到环境对于菌种的影响,特别是,菌种在低温条件下的新陈代谢速率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节能的管道热传递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管道热传递装置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管道热传递装置,用于将地下水的热能传递至含有微生物的生化池内,包括热泵机组、抽水管、回水管、热水箱、循环水泵、循环出水管、循环进水管以及热水管网;所述热泵机组、抽水管、回水循环出水管、循环进水管以及热水箱均用于设在生化池外,所述热水管网均用于设在生化池内。
[0009]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用于通过所述抽水管抽取地下水,并通过所述回水管将抽取的地下水送回地底;
[0010]所述热水箱与所述热泵机组之间相互连通有第一流水管和第二流水管,所述第一流水管上设有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热水箱内存储的介质水通过循环水泵流通至所述热泵机组内,以吸取地下水的热能,并通过第二流水管回流至热水箱内;
[0011]所述循环出水管上设有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循环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热水箱内,其另一端伸入生化池内,所述循环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热水箱内,其另一端伸入生化池内,所述热水管网沿生化池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热水管网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和所述循环进水管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循环出水管远离所述热水箱的一端连通有两个出水分支管,且两所述出水分支管对应设于生化池上部和下部,所述循环进水管远离所述热水箱的一端连通有两个进水分支管,两所述进水分支管对应设于生化池上部和下部,两所述出水分支管和两所述进水分支管一一对应;所述热水管网设有两个,且两所述热水管网对应设于生化池上部和下部,且所述热水管网的两端对应与所述出水分支管和进水分支管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热水管网包括多个热传递水管,多个所述热传递水管沿生化池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热传递水管两端对应连通至所述出水分支管和进水分支管,且所述热传递水管与所述出水分支管和进水分支管之间均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位于生化池上部的多个所述热传递水管和位于生化池下部的多个所述热传递水管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两所述热传递水管之间相互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供生化池内微生物栖息的挂膜填料。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热传递水管均布有多个。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铝合金杆,所述铝合金杆上下两端对应固定于相互对应的两所述热传递水管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管道热传递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热水箱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冷水室、混合室以及热水室,且所述冷水室、混合室以及热水室之间填充有隔热件,所述冷水室、混合室以及热水室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室和所述热水室均位于所述混合室上方,所述冷水室和所述热水室下部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混合室内的连通管,所述冷水室与所述热水室之间通过所述连通管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上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8]所述第一流水管和第二流水管的两端均对应连通至所述热水室内和所述热泵机组内,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热水箱内的混合室连通,所述循环进水管与所述冷水室连通。
[0019]优选地,所述冷水室、热水室以及混合室内均设有水位传感器,且所述水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管道热传递装置还包括用于吸收太阳能的集热板和导热棒,所述集热板设于所述热水箱顶部,所述导热棒一端与所述集热板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热水箱内的热水室内。
[0021]作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上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应用方法,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生化池、混凝反应池、加药装置、清水池、气浮装置以及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混凝反应池与所述气浮装置连通,所述气浮装置与所述生化池连通,所述生化池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与所述清水池连通,所述管道热传递装置用于给所述生化池加热;
[0022]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1)所述混凝反应池通过吸取垃圾渗滤液,并通过加药装置加入药剂进行混合;
[0024](2)所述气浮装置接收混凝反应池混合后的垃圾渗滤液,并将垃圾渗滤液的絮体升至水面上,然后清除絮体;
[0025](3)所述生化池接收所述气浮装置流出的垃圾渗滤液,并加入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内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0026](4)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用于接收并净化所述生化池处理后的废水;
[0027](5)所述清水池用于接收并存储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后的清水。
[002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所述热泵机组将地下水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水箱内的介质水中,然后介质水流通至热水管网内,以将介质水的热量传递至生化池内的垃圾渗滤液内,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温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效率,以提高生化池处理垃
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并且,通过少量的电能可以获取大量的热量,可以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30]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应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中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生化池的侧视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压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管道热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管道热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0039]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热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1、混凝反应池;11、进液管;12、垃圾渗滤液抽取泵;13、加药装置;14、桨式搅拌机;15、混合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热传递装置,用于将地下水的热能传递至含有微生物的生化池(5)内,其特征是:包括热泵机组(61)、抽水管(62)、回水管(63)、热水箱(64)、循环水泵(65)、循环出水管(66)、循环进水管(67)以及热水管网(68);所述热泵机组(61)、抽水管(62)、回水循环出水管(66)、循环进水管(67)以及热水箱(64)均用于设在生化池(5)外,所述热水管网(68)均用于设在生化池(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热泵机组(61)用于通过所述抽水管(62)抽取地下水,并通过所述回水管(63)将抽取的地下水送回地底;所述热水箱(64)与所述热泵机组(61)之间相互连通有第一流水管(641)和第二流水管(642),所述第一流水管(641)上设有所述循环水泵(65),所述热水箱(64)内存储的介质水通过循环水泵(65)流通至所述热泵机组(61)内,以吸取地下水的热能,并通过第二流水管(642)回流至热水箱(64)内;所述循环出水管(66)上设有所述循环水泵(65),所述循环出水管(6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热水箱(64)内,其另一端伸入生化池(5)内,所述循环进水管(6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热水箱(64)内,其另一端伸入生化池(5)内,所述热水管网(68)沿生化池(5)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热水管网(68)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66)和所述循环进水管(67)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66)远离所述热水箱(64)的一端连通有两个出水分支管,且两所述出水分支管对应设于生化池(5)上部和下部,所述循环进水管(67)远离所述热水箱(64)的一端连通有两个进水分支管,两所述进水分支管对应设于生化池(5)上部和下部,两所述出水分支管和两所述进水分支管一一对应;所述热水管网(68)设有两个,且两所述热水管网(68)对应设于生化池(5)上部和下部,且所述热水管网(68)的两端对应与所述出水分支管和进水分支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热水管网(68)包括多个热传递水管(681),多个所述热传递水管(681)沿生化池(5)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热传递水管(681)两端对应连通至所述出水分支管和进水分支管,且所述热传递水管(681)与所述出水分支管和进水分支管之间均通过法兰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其特征是:位于生化池(5)上部的多个所述热传递水管(681)和位于生化池(5)下部的多个所述热传递水管(681)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两所述热传递水管(681)之间相互连接有连接件(69),所述连接件(69)沿高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供生化池(5)内微生物栖息的挂膜填料(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69)沿所述热传递水管(681)均布有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热传递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博亚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