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48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3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及其施工工艺,属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多组连廊组件,连廊组件均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两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槽体,顶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垂直于顶板设置的侧墙板,侧墙板固定连接有插接块,插接块均能够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体内,底板固定连接有承托板,底板开设有搭接槽,底板开设有多个通槽,每个通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梁,底板开设有注浆孔,每根连接梁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拉绳均由注浆孔伸出底板设置;每个侧墙板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滑槽,每个侧墙板另一端均固设有定位滑轨,定位滑轨滑动连接于定位滑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快速对连廊构件进行定位,加快安装速度的效果。加快安装速度的效果。加快安装速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连廊,原是中国古建的一种形式,即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上有顶,没有围护结构。连廊设置一方面出于建筑功能上的要求,它可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同时连体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广阔的视野而可以用做观光走廊或休闲咖啡厅等。现在连廊也使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进行建造,较短的连廊可以直接一体成型并通过吊机吊装到施工位置,较长的连廊需要分为多段,依次通过吊机吊装到施工位置。
[000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较长的连廊在施工时由于需要分段吊装,每次吊装都需要找准连廊构件的位置,吊装过程比较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快速对连廊构件进行定位,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及其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连廊组件(1),连廊组件(1)均包括底板(11)和顶板(12),底板(11)两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底板(11)设置的安装槽体(111),底板(11)和安装槽体(111)内共同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一连接钢筋(112),第一连接钢筋(112)由两个安装槽体(111)内伸出,顶板(12)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垂直于顶板(12)设置的侧墙板(121),侧墙板(121)远离顶板(1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合安装槽体(111)的插接块(1211),插接块(1211)对应每根第一连接钢筋(112)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12),顶板(12)和侧墙板(121)内共同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二连接钢筋(122),第二连接钢筋(122)由第一连接孔(1212)处伸出插接块(1211),插接块(1211)均能够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体(111)内,第一连接钢筋(112)均能够插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212)内;底板(1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沿底板(11)宽度方向设置的承托板(115),底板(11)底部另一侧开设有沿底板(11)宽度方向设置的搭接槽(116),承托板(115)能够卡接于搭接槽(116)内,底板(11)开设有多个通槽(113),通槽(113)均沿底板(11)宽度方向设置,每个通槽(113)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梁(114),连接梁(114)均能够滑动连接于相邻底板(11)的通槽(113)内,底板(11)顶部对应每个通槽(113)位置处均开设有注浆孔(1131),注浆孔(1131)均与对应的通槽(113)连通,每根连接梁(114)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141),拉绳(1141)均由注浆孔(1131)伸出底板(11)设置;每个侧墙板(121)一端均开设有定位滑槽(1213),定位滑槽(1213)沿侧墙板(121)长度方向设置且打通侧墙板(121),每个侧墙板(121)另一端均固设有定位滑轨(1214),定位滑轨(1214)能够滑动连接于相邻侧墙板(121)的定位滑槽(12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其特征在于:连接梁(114)一端开设有弧面(1142),连接梁(114)另一端开设有配合弧面(1142)的凹槽(11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其特征在于:底板(11)对应每个通槽(113)内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管套(1132),连接梁(114)滑动连接于管套(113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廊,其特征在于:顶板(12)和侧墙板(121)内均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三连接钢筋(123),第三连接钢筋(123)沿顶板(12)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连接钢筋(123)均由顶板(12)或侧墙板(121)两侧伸出,相邻两连廊组件(1)的所有相互抵接的第三连接钢筋(123)上共同抵接有U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甲赵长海薛桂儒李彩霞刘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巩现代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