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36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2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其包括有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组件、推动片以及接触组件;所述推动片在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在壳体内滑动,所述推动片与接触组件实现联动;所述磁路组件包括有线架,设置在所述线架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垂直于推动片;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衔铁件,所述衔铁件背离电磁线圈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推动片上设置有朝向插块的插槽,所述插块通过插槽插入在推动片内。本申请具有使壳体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的合理,减小了壳体的整体长度,使壳体内部的空间更加的紧凑的效果。更加的紧凑的效果。更加的紧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


[0001]本申请涉及继电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置位时,只需要用正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线圈励磁后产生的磁极与永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同极性相互排斥,异极性相互吸引,使得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复位到置位的状态转换。
[000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1208343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推动片、磁路系统、三个动触片组和三个静触块组,推动片由磁路系统驱动其水平移动,进而控制三个动触片组与三个静触块组的同步分合,磁路系统包括安装于壳体内的线架、连接在线架上的电磁线圈、设于线架两端并与电磁线圈连通的轭铁以及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衔铁组件。壳体靠近推动片的一侧安装有与外部指示灯电连接的微动开关,当动触片组和与其相近的静触块组分开时,推动片抵压微动开关并使外部指示灯亮起。该技术具有方便人们直观判断继电器工作状态的效果。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由于上述电磁线圈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平行于推动片的滑动方向,从而导致壳体的整体长度规格偏长,过长的壳体需要更长的推动片才能与衔铁组件相配合,壳体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因壳体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而导致壳体长度过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有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组件、推动片以及接触组件;所述推动片在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在壳体内滑动,所述推动片与接触组件实现联动;所述磁路组件包括有线架,设置在所述线架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垂直于推动片;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衔铁件,所述衔铁件背离电磁线圈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推动片上设置有朝向插块的插槽,所述插块通过插槽插入在推动片内。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磁线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垂直于推动片,使得电磁线圈的长度方向与壳体的宽度方向相适配;从而改善了壳体内部的空间布局,使得壳体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的合理,减小了壳体的整体长度;并且通过设置在衔铁件上的插块与推动片上插槽的相互插接配合,便能顺利驱动推动片移动,无需采用过长的推动片,优化了壳体内部的布局,使得壳体内部的空间更加的紧凑。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位于接触组件一侧的滑道,所述推动片滑动设置在滑道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道能对推动片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滑道还能保证推动片稳定且顺利的实现对接触组件的控制。
[0011]优选的,所述滑道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推动片上设置有位于限位条一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滑道内侧壁接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片在滑道内滑动时,通过设置在滑道内侧壁上的限位条能对推动片的最大移动范围进行限位,从而能降低推动片发生过度滑移的概率。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磁路组件与接触组件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朝向插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向远离插块的方向倾斜。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能增大磁路组件与接触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能减小工作时磁路组件与接触组件间的电磁干扰,使两者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可靠;而通过斜面能进一步增大插块的摆动范围,从而保证衔铁件能顺利的带动推动片滑移。
[0015]优选的,所述接触组件包括有设置在壳体上的静触块,以及一端设置在所述推动片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块与动触片上均设置有靠近推动片一侧的触头,所述触头呈相对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触片一端跟随推动片向靠近静触块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触头间的相互接触,从而便实现了外接电路的导通;由于触头靠近推动片一侧,从而能使触头间的接触与分离更加的迅速、灵敏。
[0017]优选的,所述推动片上设置有朝向动触片的限位槽,所述动触片插入至限位槽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动触片一端安装在推动片上时,先将动触片一端插入至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能实现对动触片的初步限位固定,从而方便了后期再对动触片进行固定。
[0019]优选的,所述推动片上设置有朝向动触片的弹片,所述弹片另一端设置在动触片背离静触块的侧壁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动触片上的触头在弹片的作用下能更加稳定且牢靠的与位于静触块上的触头紧密压紧;从而大大增强了两侧触头在相互接触时的可靠性。
[0021]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隔座,所述分隔座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静触块设置在对应的容纳槽内;所述分隔座上形成有位于相邻静触块之间的分隔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能将静触块稳定且牢靠的限位在分隔座上,通过分隔块能增大两个相邻静触块之间的间距,增加两者间的爬电距离;从而能有效减小相邻静触块间工作时的相互干扰。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改善了壳体内部的空间布局,使得壳体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的合理,减小了壳体的整体长度;优化了壳体内部的布局,使得壳体内部的空间更加的紧凑;
[0025]2.由于触头靠近推动片一侧,从而能使触头间的接触与分离更加的迅速、灵敏。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凸显壳体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凸显衔铁件与推动片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磁路组件;21、线架;22、电磁线圈;23、衔铁件;231、插块;3、推动片;31、插槽;32、限位块;33、限位槽;34、弹片;4、接触组件;41、静触块;42、动触片;43、触头;5、滑道;51、限位条;6、隔板;61、斜面;7、分隔座;71、容纳槽;72、分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参照图1、图2,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依次安装有磁路组件2、推动片3以及三组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呈依次均匀间隔分布的接触组件4。推动片3一端与磁路组件2联动,推动片3另一端在磁路组件2驱动下能实现对连接在三组接触组件4上的外接电路进行同步导通或断开。
[0033]如图2、图3所示,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有壳体(1),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磁路组件(2)、推动片(3)以及接触组件(4);所述推动片(3)在磁路组件(2)的驱动下在壳体(1)内滑动,所述推动片(3)与接触组件(4)实现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2)包括有线架(21),设置在所述线架(21)上的电磁线圈(22),所述电磁线圈(22)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垂直于推动片(3);所述磁路组件(2)还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的衔铁件(23),所述衔铁件(23)背离电磁线圈(22)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块(231),所述推动片(3)上设置有朝向插块(231)的插槽(31),所述插块(231)通过插槽(31)插入在推动片(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位于接触组件(4)一侧的滑道(5),所述推动片(3)滑动设置在滑道(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5)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条(51),所述推动片(3)上设置有位于限位条(51)一侧的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与滑道(5)内侧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波陈诚盛林秀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