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20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包括:包括穿刺针、引流管、筒体、抽气孔、操作隔离膜以及一次性密封膜等,筒体、操作隔离膜与人体表面可以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并注入医用无菌氮气形成保护氛围,避免穿刺伤口长时间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细菌沾染至穿刺伤口而引发感染,同时设置了操作隔离膜,不会妨碍引流管的置入手术操作,并且设置了固定器可以用于固定引流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留置引流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在外科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聚集的脓血、液体引流置体外,在现在的外科临床上,通常是在为病人实施局部麻醉后,在超声探头的引导下,使用引穿刺针进入需要引流的体腔,穿刺针到位后再将引流管沿着穿刺针置入体腔,一端留在体腔内,此时抽出穿刺针,再将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设备或依靠虹吸作用,将体腔内的脓血以及液体引流吸出。由于这个过程花费时间较长,而穿刺部位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细菌可能会进入穿刺部位造成感染,特别是在例如野战医院或临时紧急处理这类特殊场景下,造成感染的几率会更大,会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能够将穿刺部位与外界空气隔绝,避免穿刺伤口长时间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细菌沾染至穿刺伤口而引发感染,同时不会妨碍引流管的置入手术操作,并且可以用于固定引流管。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包括穿刺针、引流管与防污染罩,其中防污染罩包括:
[0005]筒体,其侧壁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的下部与外界相连通,当筒体置于人体表面时,筒体下部与人体紧密接触,中空夹层的下部开口被人体表面所封闭;
[0006]抽气孔,开设于筒体外侧壁上,与中空夹层相连通,能够在中空夹层内形成负压;
[0007]操作隔离膜,其外周与筒体上端的内侧壁连接,操作隔离膜的材料为柔性且具有弹性的透明材料,且操作隔离膜中心处设有通孔;
[0008]一次性密封膜,其材料为弹性材料,一次性密封膜可拆卸连接于通孔处,用以封闭通孔,且穿刺针与引流管能够破坏并穿过一次性密封膜,从而伸进筒体并进入人体。
[0009]筒体侧壁上开设有氮气通道,氮气通道贯穿筒体侧壁,连通筒体外部空间与操作隔离膜下方的筒体内部空间,且在氮气通道内设有气门芯。
[0010]筒体外部轮廓的一侧设有凹陷,能够在筒体置于人体表面时,使得该处的超声探头得以观测到位于通孔下方的人体内部组织结构。
[0011]筒体上端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
[0012]转轴,竖直地固定连接于筒体上端;
[0013]臂杆,水平设置,其一端活动套装于转轴上,且在转轴和臂杆之间设有锁定机构,以锁定臂杆的位置,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爪,能够将引流管卡入其中;
[0014]转轴竖直方向高度比臂杆低,且转轴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一紧固螺丝,作为锁定机构用于锁定臂杆的位置。
[0015]固定爪内表面设有一层粘胶,用以固定引流管与固定爪的相对位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筒体、操作隔离膜与人体表面可以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避免穿刺伤口长时间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细菌沾染至穿刺伤口而引发感染;同时可以抽出上述筒体、操作隔离膜与人体表面之间的封闭空间中的空气,并注入医用无菌氮气形成保护氛围,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细菌感染伤口的可能性;通过抽气孔抽出中空夹层内的空气,使其内部为负压状态,得以吸住中空夹层下方的一圈皮肤,起到固定筒体的作用,并且密封筒体、操作隔离膜与人体表面之间的空间,避免无菌氮气的逸出、外部空气的进入以及筒体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俯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筒体;2、中空夹层;3、抽气孔;4、操作隔离膜;5、一次性密封膜;6、气门芯;7、凹陷处;8、转轴;9、臂杆;10、穿刺针;11、引流管;8

1、紧固螺丝;9

1、固定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包括穿刺针10、引流管11与防污染罩,其中防污染罩包括:筒体1、抽气孔3、操作隔离膜4以及一次性密封膜5等,其中筒体1的侧壁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2,中空夹层2的下部与外界相连通,当筒体1置于人体表面时,筒体1下部与人体紧密接触,中空夹层2的下部开口被人体表面所封闭;抽气孔3,开设于筒体1外侧壁上,与中空夹层2相连通,能够在中空夹层2内形成负压,从而能够让筒体1紧扣在人体表面,且仅仅吸紧筒体1侧壁下方的一圈环形皮肤,不影响筒体内的人体;操作隔离膜4,其外周与筒体1上端的内侧壁连接,用以将筒体1内部与外部空气相隔离,操作隔离膜4的材料为柔性且具有弹性的透明材料,例如聚乙烯与聚丙烯材料,且操作隔离膜4中心处设有通孔,通孔处用于插入穿刺针10与引流管11,医护人员在操作隔离膜4的上方操作穿刺针10与引流管11,由于操作隔离膜4为透明材料,其表面积应当大于筒体1的筒口面积,而且操作隔离膜4柔性并具有弹性,可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正常而不受阻碍地操作穿刺针10与引流管11,从而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筒体1内不受到外部空气中细菌的污染;一次性密封膜5,一次性密封膜5可拆卸连接于通孔处,用以封闭通孔,可以使用黏胶的方式将一次性密封膜5可拆卸连接于通孔处,保证操作隔离膜4下方的筒内空间与外界空气隔离,当进行穿
刺操作时,穿刺针10能够破坏并穿过一次性密封膜5,由于一次性密封膜5的材料为弹性材料,例如乳胶与橡胶这类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刺入一次性密封膜5时被破坏翻开的部分会由于可逆形变的特性,会在弹性驱使下回复形状,从而包覆于穿刺针10上,从而保证外界空气难以进入一次性密封膜5下方。
[0026]进一步地,筒体1侧壁上开设有氮气通道,氮气通道贯穿筒体1侧壁,连通筒体1外部空间与操作隔离膜4下方的筒体1内部空间,且在氮气通道内设有气门芯6,在将筒体1置于人体表面之前,通过气门芯6向操作隔离膜4下方的筒内空间充入医用氮气,排出该空间内的空气,再将筒体1置于人体表面,使准备受术的皮肤处于医用氮气的保护氛围下。
[0027]进一步地,筒体1外部轮廓的一侧设有向筒体1内部凹陷的凹陷处7,能够在筒体1置于人体表面时,使得该处的超声探头得以观测到位于通孔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10)、引流管(11)与防污染罩,其中防污染罩包括:筒体(1),其侧壁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2),中空夹层(2)的下部与外界相连通,当筒体(1)置于人体表面时,筒体(1)下部与人体紧密接触,中空夹层(2)的下部开口被人体表面所封闭;抽气孔(3),开设于筒体(1)外侧壁上,与中空夹层(2)相连通,能够连接抽气泵在中空夹层(2)内形成负压,且抽气孔(3)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操作隔离膜(4),其外周与筒体(1)上端的内侧壁连接,操作隔离膜(4)的材料为柔性且具有弹性的透明材料,且操作隔离膜(4)中心处设有通孔;一次性密封膜(5),其材料为弹性材料,一次性密封膜(5)可拆卸连接于通孔处,用以封闭通孔,且穿刺针(10)与引流管(11)能够破坏并穿过一次性密封膜(5),从而伸进筒体(1)并进入人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感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筒体(1)侧壁上开设有氮气通道,氮气通道贯穿筒体(1)侧壁,连通筒体(1)外部空间与操作隔离膜(4)下方的筒体(1)内部空间,且在氮气通道内设有气门芯(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细菌污染的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晴王巍孙宏治杨涛李东升李强黄寅鹏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