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17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子开关管、第四电子开关管、第五电子开关管、第六电子开关管和或非门模块;通过增加能够相互耦合的正反馈结构的第三电子开关管和第四电子开关管,能够在第二电源被关断时,避免电平转换电路中出现电压浮空节点导致输出信号的状态发生翻转;通过引入或非门模块,能够可靠的实现当输入端信号供电电源被关断后再次重新启动时跨电压域的信号传送和锁定,提高了电平转换的稳定可靠性。提高了电平转换的稳定可靠性。提高了电平转换的稳定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平转换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新一代的电子电路设计中,随着低电压逻辑的引入,系统上会经常出现输入与输出逻辑电平不匹配的情况,为解决这种不匹配的问题,就需要引入电平转换。随着不同工作电平的数字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不断涌现,逻辑电平转换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处理器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口电平正在往更低的电压水平发展,外围设计组件的工作电平也呈现低电压化,但是一般来讲,处理器IO的工作电压水平会比外围组件的工作电压更低,这样处理器在和外围设备进行通讯时就需要进行电平的转换。
[0003]然而目前的电平转换的电路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目前的电平转换的电路结构中存在无电控,有电的情况;
[0005]2、需要的电子开关管的数量较多,导致电平转换的速率较低;
[0006]3、无法保留上一阶段的电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
[0008]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子开关管、第四电子开关管、第五电子开关管、第六电子开关管和或非门模块;
[0009]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用于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0010]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一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二电平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的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的电平相反;
[0011]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用于与第二电源连接;
[0012]所述或非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使能控制端连接,所述或非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或非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信号输出端连接。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平反相模块和第二电平反相模块,所述第一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入端用于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
电平输入端,且与所述第二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使能电子开关管,所述使能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所述使能控制端连接,所述使能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使能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导通电平相同,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导通电平相同,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导通电平相同。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导通电平相异。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为NMOS。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为NMOS。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为PMOS。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的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的第二电平输入端的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源的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关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关断;
[0021]当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的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的第二电平输入端的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电源的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关断,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关断,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导通。
[002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平转换电路。
[0023]上述电子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通过增加能够相互耦合的正反馈结构的第三电子开关管和第四电子开关管,能够在第二电源被关断时,避免电平转换电路中出现电压浮空节点导致输出信号的状态发生翻转;通过引入或非门模块,能够可靠的实现当输入端信号供电电源被关断后再次重新启动时跨电压域的信号传送和锁定,提高了电平转换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电路逻辑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平转换电路的在测试中的转换速率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M1、第二电子开关管M2、第三电子开关管M3、第四电子开关管M4、第五电子开关管M5、第六电子开关管M6和或非门模块NOR。
[0030]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M5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M6的第一端分别用于与第一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M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M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M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M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M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M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M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M6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M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M5的控制端连接;
[0031]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M1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M1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一电平输入端INN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M2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M2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二电平输入端INNN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子开关管、第四电子开关管、第五电子开关管、第六电子开关管和或非门模块;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用于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一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与第二电平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的电平和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的电平相反;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用于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或非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使能控制端连接,所述或非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或非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信号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平反相模块和第二电平反相模块,所述第一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入端用于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且与所述第二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反相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能电子开关管,所述使能电子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春生荣家敬陆霄张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