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远程交互的颈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15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远程交互的颈托,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下颌托;前颈肩托;以及后颈头托,下颌托、前颈肩托和后颈头托可共同限定出一佩戴通道以适于容纳用户颈部,下颌托上装配有一下颌缓冲垫,且该下颌缓冲垫上设置有:传感光纤,其铺设在垫体上相对靠近佩戴通道的一端且具有至少一个光纤传感器,其通过引导光线在其光纤内传导的方式实现中央处理模块对用户下颌部的受压相关数据的采集;非传感光纤,其铺设在垫体上相对远离佩戴通道的另一端且不具有任何光纤传感器,其通过引导光线在其光纤内传导的方式可发出落入用户视野的信号光,实现中央处理模块对用户的提示作用。处理模块对用户的提示作用。处理模块对用户的提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远程交互的颈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颈托
,尤其涉及一种可远程交互的颈托。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采用颈托进行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牵引治疗属于是一种可控制的轴性牵引方法,因其治疗效果好,是一种医学界都比较认可的手段。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颈椎牵引技术是利用机械手段完成颈椎的牵拉,实现关节面的分离,使得周围软组织得到明显的牵伸,导致其长度相对变化;同时,颈椎牵引技术的使用能改变骨性结构之间的角度,有助于提高或增加椎间孔面积,尽可能减少神经根压迫,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0003]颈托的常规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3239316B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颈托,其包括前颈肩托、后颈头托、下颌托、后脑托、颈肩托连接件、下颌托调节件以及后脑托调节件,所述的前颈肩托、后颈头托对抱形成与颈部相仿的柱形,其中前颈肩托的下缘向外延伸形成同胸部、肩部前半部接触的下仿形支撑边沿,后颈头托的下缘向外延伸形成同背部、肩部后半部接触的下仿形支撑边沿,下颌托的外侧壁轮廓与前颈肩托的内轮廓相仿,下颌托的上缘向外延伸且与下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远程交互的颈托,包括下颌托;前颈肩托;以及后颈头托,下颌托、前颈肩托和后颈头托可共同限定出一佩戴通道以适于容纳用户颈部,其特征在于,下颌托上装配有一下颌缓冲垫,且该下颌缓冲垫上设置有:传感光纤,其铺设在垫体上相对靠近佩戴通道的一端且具有至少一个光纤传感器,其通过引导光线在其光纤内传导的方式实现颈托对用户下颌部的受压相关数据的采集;非传感光纤,其铺设在垫体上相对远离佩戴通道的另一端且不具有任何光纤传感器,其通过引导光线在其光纤内传导的方式可发出落入用户视野的信号光,实现颈托对用户的提示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非传感光纤包括透明包覆管和至少一个光纤条,光纤条位于透明包覆管内且用于光线的传导,其中,各光纤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窗口,使得光纤段在光纤条内部进行传导时能够通过窗口逃逸至光纤条外部,并透过透明包覆管被外界观察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颈托包括与非传感光纤相对应的一非传感用光源,其中,非传感用光源可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控制指令调整其发光参数,不同发光参数可对应不同提示内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窗口被配置为足够使得透出各光纤条的光线能够共同汇集成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透明包覆管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柔性内管,柔性内管的最外层为反射层,使得透出光纤条的朝向非传感光纤的非发光侧的部分光线能够被柔性内管反射至非传感光纤的发光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托,其特征在于,柔性内管相对透明包覆管呈偏心设置,使至少一个光纤条集中在非传感光纤的发光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家悦纪凡张燕李萌王霜张晓华倪兵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