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乔睿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668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包括尾气处理机构,还包括行走机构、除锈机构、驱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筒体、支撑组件,所述筒体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座、外筒、滑杆、支架、行走轮、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座焊接在所述筒体外侧一端,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筒体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外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行走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整个装置自动移动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牵引绳牵引的技术问题;除锈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不仅实现了除锈的功能,其中除锈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控制除锈组件打磨直径的功能,解决了对圆管打磨过度的技术问题,还防止除锈组件出现卡顿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除锈是应用各种手段去除金属表面锈蚀的方法,金属的锈是金属的氧化物;金属圆管在放置一定时间后在其表面和内壁会产生一些铁锈,在使用这些金属圆管时需要对其表面和内壁上的铁锈进行去除。
[0003]公开号为CN2115407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机械加工用圆管内壁除锈装置,包括用于除锈装置支撑的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除锈降尘的降尘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降尘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一侧位置,所述打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另一侧位置;公开号为CN11025340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长距离圆管五金件内壁的抛光除锈装置,涉及到五金加工设备领域,包括打磨电机和除锈装置,打磨电机外壁所设伸缩杆座通过伸缩杆组连接有滚轮座,滚轮座上设有滚轮,打磨电机的转轴连接有除锈装置,除锈装置包括轴芯、铰接杆组和除锈片。以上两种装置都是把整个装置放置在圆管的内侧进行对圆管眉笔进行除锈,但是上述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利用牵引绳拉动整个装置,才能使得整个装置移动,导致在使用前需要把牵引绳从圆管中管过,对于较长的圆管,把牵引绳从圆管中穿过非常不方便;2、上述第一个装置中除锈装置没有对打磨板进行限定,导致打磨板一直对圆管内壁进行挤压,且由于无法观察除锈的情况容易导致打磨过度或打磨不足的情况发生,上述第二个装置中磨砂层位置被固定,对于打磨时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包括尾气处理机构,还包括行走机构、除锈机构、驱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筒体、支撑组件,所述筒体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座、外筒、滑杆、支架、行走轮、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座焊接在所述筒体外侧一端,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筒体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外筒,所述外筒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外筒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外侧设置有凸体,该凸体卡接在该凹槽内侧,所述滑杆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内侧通过销轴连接有所述行走轮,且所述行走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夹角为锐角,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弹簧支撑支架,使得行走轮支撑在圆管的内壁上,所述除锈机构包括圆杆、转动座、第一连杆、除锈组件、第一滑套、支撑杆、第二弹簧、第二滑套,所述圆杆设置在所述筒体一侧,且所述圆杆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焊接有所述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外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除锈组件,所述
圆杆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第二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外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一侧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第二滑套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圆杆外侧,所述第二滑套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组件,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定位组件对第二滑套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得第二弹簧处于原长时,即除锈组件距离圆杆之间的距离最大,实现了控制除锈组件打磨直径的功能,解决了对圆管打磨过度的技术问题,且由于第二弹簧具有被压缩的功能,可以防止除锈组件出现卡顿的现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扇叶、驱动齿轮、联轴器、行星齿轮、内齿轮、转动杆、转动板,所述双轴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转动板一侧,所述双轴电机的一个输出端伸出筒体,且通过键连接有所述扇叶,所述双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端外侧通过键连接有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外侧啮合连接有所述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中央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转动板内侧,所述转动板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筒体内侧,所述行星齿轮外侧啮合有所述内齿轮,所述内齿轮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筒体内侧,所述双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端一侧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侧与所述圆杆通过键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双轴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转动,行星齿轮带动内齿轮转动,内齿轮带动筒体转动,筒体带动固定座转动,进而带动行走轮围绕圆管的内壁做圆周运动,由于行走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夹角为锐角,因此实现了整个装置沿圆管轴线方向移动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牵引绳牵引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双轴电机带动圆杆转动,且圆杆转动的方向与筒体转动的反向相反,圆杆带动转动座转动,转动座带动除锈组件转动,实现了除锈的功能。
[0007]优选的,所述行走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存在的角度为80

85度,这样设置使得整个装置行走的速度较慢,使得除锈更加的彻底。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设置有三或四个,且围绕所述筒体等角度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整个装置更加的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性夹套和螺纹套,所述弹性夹套套设在所述圆杆外侧,且所述弹性夹套远离所述第二滑套的一侧设置有开设有外螺纹的锥形卡板,该锥形卡板外侧螺纹连接有所述螺纹套,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转动螺纹套,螺纹套压迫弹性夹套,使得弹性夹套上的锥形卡板挤压圆杆,实现了对弹性夹套的固定,进而实现了对第二滑套位置的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除锈组件包括安装板、除锈板、弹性支杆,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所述安装板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除锈板,所述安装板内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弹性支杆,且所述弹性支杆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两侧,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弹性支杆的伸缩性使得除锈板外侧面与圆管内壁接触,保证了除锈的正常进行。
[0011]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设置有四个,且等角度的分布在所述驱动齿轮外侧,这样设置使得圆杆受到的周向力达到平衡。
[0012]优选的,所述尾气处理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环、挡板、收集组件,所述固定杆焊接在所述筒体远离所述除锈机构的一侧,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焊接有所述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挡板,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所
述收集组件,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扇叶的转动产生气流,废渣随着气流经过固定杆之间的间隔进入到固定环内侧,最后经过收集组件对废渣进行收集。
[0013]优选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安装环、捕尘袋、网状外壳,所述安装环焊接在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且所述安装环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环的外径,所述安装环外侧通过喉箍连接有所述捕尘袋,所述安装环外侧螺纹连接有所述网状外壳,且所述网状外壳位于所述捕尘袋外侧,这样设置实现了捕尘袋的固定,网状外壳的设置防止捕尘袋下垂与圆管内壁产生摩擦,造成捕尘袋损坏。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内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网状板,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捕尘袋与双轴电机的输出端接触,导致捕尘袋损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圆管内壁除锈装置,包括尾气处理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机构(1)、除锈机构(2)、驱动机构(4),所述行走机构(1)包括筒体(101)、支撑组件,所述筒体(101)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座(102)、外筒(103)、滑杆(104)、支架(105)、行走轮(106)、第一弹簧(107),所述固定座(102)焊接在所述筒体(101)外侧一端,所述固定座(102)远离所述筒体(10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外筒(103),所述外筒(103)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外筒(103)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104),所述滑杆(104)外侧设置有凸体,该凸体卡接在该凹槽内侧,所述滑杆(104)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支架(105),所述支架(105)内侧通过销轴连接有所述行走轮(106),且所述行走轮(106)的滚动方向与所述筒体(101)的轴线方向夹角为锐角,所述除锈机构(2)包括圆杆(201)、转动座(202)、第一连杆(203)、除锈组件(204)、第一滑套(205)、支撑杆(206)、第二弹簧(207)、第二滑套(208),所述圆杆(201)设置在所述筒体(101)一侧,且所述圆杆(201)远离所述筒体(101)的一端焊接有所述转动座(202),所述转动座(202)外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杆(203),所述第一连杆(203)远离所述转动座(2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除锈组件(204),所述圆杆(201)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滑套(205)和所述第二滑套(208),所述第一滑套(205)外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支撑杆(206),所述支撑杆(206)远离所述第一滑套(20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203)一侧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杆(20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滑套(205)和所述第二滑套(208)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弹簧(207),且所述第二弹簧(207)套设在所述圆杆(201)外侧,所述第二滑套(208)远离所述第二弹簧(207)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双轴电机(401)、扇叶(402)、驱动齿轮(403)、联轴器(404)、行星齿轮(405)、内齿轮(406)、转动杆(407)、转动板(408),所述双轴电机(40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转动板(408)一侧,所述双轴电机(401)的一个输出端伸出筒体(101),且通过键连接有所述扇叶(402),所述双轴电机(401)的另一个输出端外侧通过键连接有所述驱动齿轮(403),所述驱动齿轮(403)外侧啮合连接有所述行星齿轮(405),所述行星齿轮(405)中央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转动杆(407),所述转动杆(407)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转动板(408)内侧,所述转动板(408)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筒体(101)内侧,所述行星齿轮(405)外侧啮合有所述内齿轮(406),所述内齿轮(406)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筒体(101)内侧,所述双轴电机(401)的另一个输出端一侧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联轴器(404),所述联轴器(404)一侧与所述圆杆(201)通过键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乔睿
申请(专利权)人:任乔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