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649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于地沟中的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行走于轨道桥两侧地面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采用差异化构造,三车同步行走、自动吹吸、同步过滤自清洁,形成吹扫局部作业空间负压,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内集成小型化的除尘过滤系统,通过除尘过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入大气,显著提升灰尘收集效果,同时将过滤的粉尘进行集尘处理,一次作业后利用停车时段转移集尘,既实现重复使用,又可以避免在库内规划布设大量的外置固定管道及形成吹扫密闭空间的封挡,减少了库内吹扫设备用地的占用,不影响和干涉其他检修作业,并改善作业环境。并改善作业环境。并改善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
,具体涉及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城轨车辆的运营里程及车辆数量不断增加,检修作业成为重要工作部分。城市城轨车辆的检修内容繁杂且重复性作业较多,传统的吹扫作业主要采用人工目视为主、辅以简单工具的方法,基于检修人员的健康考虑,作业前必须穿戴防护服及呼吸器,但仍存在着作业时库内灰尘大,作业环境恶劣且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等问题,
[0003]部分半自动或自动除尘设备,虽然引入了机械手,但需要在库内规划布设大量的外置固定管道和/或形成吹扫密闭空间的封挡,导致库内其他检修受限,库房空间利用率低,作业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采用差异化构造,三车同步行走、自动吹吸、同步过滤自清洁,形成吹扫局部作业空间负压,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内集成小型化的除尘过滤系统,通过除尘过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入大气,显著提升灰尘收集效果,同时将过滤的粉尘进行集尘处理,一次作业后利用停车时段转移集尘,既实现重复使用,又可以避免在库内规划布设大量的外置固定管道及形成吹扫密闭空间的封挡,减少了库内吹扫设备用地的占用,不影响和干涉其他检修作业,并改善作业环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行走于城轨车辆轨道桥内侧的地沟中;
[0007]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分别位于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横向两侧、相对设置,行走于城轨车辆轨道桥外侧的地面上;
[0008]且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在轨道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始终处于两侧的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的长度范围的中部;
[0009]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均具有设置在走行机构上的挡尘罩及设置在挡尘罩中的自动喷吹系统、气源系统、电控系统、空压机;
[0010]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的挡尘罩内还设有除尘过滤系统,其挡尘罩朝向车轮一侧同时开有喷吹口和吸尘口,所述喷吹口与自动喷吹系统、气源系统及空压机相连通,所述吸尘口与除尘过滤系统相连通并由空压机产生负压;
[0011]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的挡尘罩外还设有多轴机械手及其前端的吹风喷嘴,所述吹风喷嘴与自动喷吹系统、气源系统及空压机相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还设有高清摄像机,用于车底结构和设备的机器识别捕捉。
[0013]优选地,还包括滑触线,沿轨道方向设置,用于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行走时进行接触式供电。
[0014]优选地,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内均安装有供电电池,用于行走及吹扫供电;
[0015]还包括无线充电设备,用于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停放时为所述供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16]优选地,所述多轴机械手前端安装有可切换的多种吹风喷嘴,包括集束式吹风喷嘴、扁平式吹风喷嘴和鸭嘴式吹风喷嘴,用于不同车底部位的针对性吹扫。
[0017]优选地,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的挡尘罩内还设有储尘桶,除尘过滤系统与储尘桶相连通。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的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9]第一步:列车进库停稳后,部分需要提前拆卸的盖板由人工进行拆卸并存放到指定位置,避免对接下来的自动作业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
[0020]第二步:先进行安全巡检,确认作业范围内无人员逗留且作业通道内无障碍物后,到主电柜合闸送电,使供电的三条滑触线上均带电;
[0021]第三步:当滑触线通电正常后,除尘装置的电控系统接收到受电指令,并完成对各硬件的分流供电,让它们进行安全自检;完成自检后,可正常工作指示灯亮起,方可进行除尘装置的启动;
[0022]第四步:在无线终端上点击“一键启动”按钮,程序自动控制各硬件的启动与运行,除尘装置开始智能规划作业流程,并由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实施;
[0023]第五步:针对浮灰积聚严重的部位进行重点清洁,同时吹落的灰尘由除尘过滤系统进行同步收集过滤,达标后排放;通过除尘装置附带的可视化监控系统,对作业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作业的画面投屏到显示器上,随时检阅;
[0024]第六步:当除尘装置完成自动作业流程后,停靠到指定存放点,程序自动切断对各硬件的供电,并发出作业完成的提示,到主电柜进行放闸断电。
[0025]优选地,在第四步中,根据车底结构和设备,制定吹扫方案,规划吹扫路径。
[0026]优选地,在第四步或第五步中,根据车底不同部位,自动调节吹扫速度,保证吹扫的效率及质量。
[0027]优选地,在第四步或第五步中,通过高清摄像机捕捉吹扫不彻底部位,若存在,则从规划吹扫路径模式贴换到人工遥控模式,远程操作加强补吹效果,实现精准清除。
[0028]优选地,在第四步或第五步中,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三者同步运行,起动、停止一键式控制,运行速度可通过现场使用工况来随时调整,运行过程中不影响其他功能同步工作;
[0029]三者在运行过程中,吹扫、除尘功能同步进行,高压气流直接把所需清洁表面的粉尘、污垢吹起,吹起的尘粒被除尘过滤系统因负压瞬间吸走过滤,避免二次扬尘,净化后的空气达标排放。
[0030]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1]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1、本技术的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采用差异化构造,三车同步行走、自动吹吸、同步过滤自清洁,形成吹扫局部作业空间负压,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内集成小型化的除尘过滤系统,通过除尘过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入大气,显著提升灰尘收集效果,同时将过滤的粉尘进行集尘处理,一次作业后利用停车时段转移集尘,既实现重复使用,又可以避免在库内规划布设大量的外置固定管道及形成吹扫密闭空间的封挡,减少了库内吹扫设备用地的占用,不影响和干涉其他检修作业,并改善作业环境。
[0033]2、本技术的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和两侧的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与中央控制系统联动,依托程序算法和大数据的支持,后期可实现自动优化除尘流程,对于灰尘浓度较大的空间,可通过机器识别捕捉,远程操作加强吸尘除尘效果,实现精准清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时吸尘的城轨车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1),行走于城轨车辆轨道桥内侧的地沟中;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2),分别位于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1)横向两侧、相对设置,行走于城轨车辆轨道桥外侧的地面上;且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2)在轨道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1),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1)始终处于两侧的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2)的长度范围的中部;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1)和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2)均具有设置在走行机构上的挡尘罩(7)及设置在挡尘罩(7)中的自动喷吹系统(3)、气源系统(4)、电控系统(5)、空压机;所述车侧智能吹扫吸尘机器人(2)的挡尘罩(7)内还设有除尘过滤系统(6),其挡尘罩(7)朝向车轮一侧同时开有喷吹口(31)和吸尘口(61),所述喷吹口(31)与自动喷吹系统(3)、气源系统(4)及空压机相连通,所述吸尘口(61)与除尘过滤系统(6)相连通并由空压机产生负压;所述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1)的挡尘罩(7)外还设有多轴机械手(8)及其前端的吹风喷嘴(9),所述吹风喷嘴(9)与自动喷吹系统(3)、气源系统(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昊天代刚周小斌史明红廖永亮刘奥姚应峰程春阳肖潜飞张明叶冠宏完颜靖喻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