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生顺专利>正文

一种聚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13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机构槽和第二机构槽,所述转动轴的底端与筒体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构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该聚合反应釜,通过设置支撑柱,能够支撑电机,通过设置电机,能够带动转动轴转动,通过设置转动轴,能够带动搅拌杆转动,通过设置搅拌杆,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能够推动第一直板滑动,通过设置第一直板,能够拉动第一细绳和第二细绳,从而使该聚合反应釜具有加快反应速率的效果。应釜具有加快反应速率的效果。应釜具有加快反应速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聚合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现有市场上的反应釜在搅拌时搅拌叶片与介质接触范围固定,导致搅拌效果不佳,影响反应速率,而且反应釜底部很难清洗,容易干结一些反应杂质,不及时清理干扰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反应釜,以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机构槽和第二机构槽,所述转动轴的底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构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机构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直板,所述第二机构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反应釜,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机构槽和第二机构槽,所述转动轴(4)的底端与所述筒体(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构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所述第一机构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直板(6),所述第二机构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直板(7),所述电动伸缩杆(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直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动机构(8),所述转动轴(4)的侧面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8)包括:第一细绳(801),所述第一细绳(8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802),所述第一弹簧(8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构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03),所述第二弹簧(8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机构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细绳(804),所述第二细绳(8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直板(7)并绕过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构槽底部的绕线轮与所述第二直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细绳(805),所述第三细绳(80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机构(9)包括与转槽内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901),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顺赵组永
申请(专利权)人:王生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