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05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的背面左侧壳体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一连接在分离箱的正面左侧壳体内壁上,且转轴一的中部外圈固定套设有椭圆转盘,所述椭圆转盘的右侧壳体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右端焊接有筛框,所述筛框的右侧壳体外壁焊接有两个套杆,所述套杆的右端外圈活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右侧壳体外壁固定连接在分离箱的右侧壳体内壁上,所述筛框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食用油内部存在的杂质进行分离,且在分离过后可以对食用油定量下料,方便客户对其进行收取,避免洒漏的情况。避免洒漏的情况。避免洒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0003]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10694433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包括有底板、左侧板、第一支杆、第一收集框、顶板、第二支杆、第二收集框、滑轨、气缸、滑块、楔形块、第一导套等;底板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侧板、第一支杆、第一收集框、第二支杆和第二收集框,左侧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顶部连接。
[0004]根据专利号为CN106944334A所公开的中国专利,该装置仅通过对食用油的晃动完成分离,该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有效的提高对食用油的分离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包括分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的背面左侧壳体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一(4),所述转轴一(4)远离电机(3)的一端通过轴承一连接在分离箱(1)的正面左侧壳体内壁上,且转轴一(4)的中部外圈固定套设有椭圆转盘(5),所述椭圆转盘(5)的右侧壳体设有移动杆(6),所述移动杆(6)的右端焊接有筛框(7),所述筛框(7)的右侧壳体外壁焊接有两个套杆(8),所述套杆(8)的右端外圈活动套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右侧壳体外壁固定连接在分离箱(1)的右侧壳体内壁上,所述筛框(7)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的背面壳体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分离箱(1)的顶部壳体内壁上,所述伸缩杆(12)的底端通过连接杆(14)连接有不锈钢圈(15),所述不锈钢圈(15)的底部设有漏网(16),所述分离箱(1)的左侧底部壳体内壁通过轴承二连接有转轴二(20),所述转轴二(20)的右端外圈转动套设有收集盒(22),所述收集盒(22)的顶部壳体外壁固定连接在分离箱(1)的壳体内壁上,且收集盒(22)的内部设有分料板(23),所述分料板(23)的内圈固定套设在转轴二(20)的外圈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的顶部壳体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圈固定套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位于所述筛框(7)的顶部上方,所述分离箱(1)的底部壳体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收集盒(22)的底部壳体外圈固定套设在出料口的内圈里,且收集盒(22)的顶部位于所述筛框(7)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荣汪治国汪柳英
申请(专利权)人:绩溪大会山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