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69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包括泵车本体、泵送装置和回转装置,泵车本体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履带式行走机构;支腿包括水平调整座竖直调整座,水平调整座铰接在泵车本体上,水平调整座和竖直调整座之间铰接有横向支腿和液压杆,竖直调整座上铰接有竖向支腿;泵送装置和回转装置均设置在泵车本体上,回转装置上固定连接有臂架系统,臂架系统上安装有混凝土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进口与泵送装置的出口连通,输送管道的出口设置在臂架系统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在条件恶劣的场所内作业不便、在空间受限的场所内支架无法完全展开而导致支撑不稳定的问题。定的问题。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泵车
,特别是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泵车是集行驶、泵送、布料等功能于一体的混凝土输送设备,现有的混凝土泵车主要是轮式的,混凝土泵送机构设置在专用的汽车底盘上,而汽车底盘的造价非常高,安装混凝土泵送机构后,混凝土泵车的整体高度较高,就会使得混凝土泵车的重心偏高,稳定性差,而且由于桥梁和涵洞对车辆高度的限制,使得混凝土泵车无法通过一些路段。
[0003]轮式混凝土泵车在一些施工条件恶劣的地方作业不方便,例如:在某些泥泞的施工场地,轮胎会陷入泥土里,混凝土泵车在场地内的移位较困难;在一些带有斜坡的施工场地,容易因轮胎的抓地力不足发生打滑,造成混凝土泵车承载的力量不够;轮式混凝土泵车在施工前需要将支腿展开,以确保臂架安全布料,但是有很多情况下,施工场地的空间不足以使支腿完全展开,支撑不稳定,此时臂架进行布料操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在条件恶劣的场所内作业不便、在空间受限的场所内支架无法完全展开而导致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包括泵车本体、泵送装置和回转装置,泵车本体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泵车本体的四周均匀设置有支腿,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液压马达、主动轮、负重轮和导向轮,主动轮、负重轮和导向轮外侧安装有履带,主动轮通过行走液压马达驱动;支腿包括用于调整支腿水平位置的水平调整座和用于调整支腿竖直位置的竖直调整座,水平调整座铰接在泵车本体上,水平调整座和竖直调整座之间铰接有横向支腿和液压杆,竖直调整座上铰接有竖向支腿;泵送装置和回转装置均设置在泵车本体上,回转装置上固定连接有臂架系统,臂架系统上安装有混凝土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进口与泵送装置的出口连通,输送管道的出口设置在臂架系统的前端。
[0006]可选地,所述竖向支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
[0007]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0008]可选地,所述回转装置包括回转支承、减速机和回转液压马达,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小齿轮,回转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传动连接,减速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所述臂架系统包括转台和折叠臂,折叠臂的末端铰接在转台上,转台固定连接在回转齿盘顶部,所述输送管道的结构与折叠臂相匹配。
[0009]可选地,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收料槽和输送泵,输送泵设置在收料槽内,输送泵的出口与输送管道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主动轮和导向轮设置在履带的两端,所述负重轮有若干个且均匀设
置在履带底部。
[0011]可选地,所述履带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履刺。
[0012]本技术的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具有以下优点:
[0013](1)行走机构由传动的轮式改为履带式,适用于多种条件恶劣的施工场所,履带式混凝土泵车越野性能比较好,道路通过能力比较强对于高速、高铁、风电等野外施工环境比较适用。
[0014](2)车身较轮式混凝土泵车的车身高度低、长度短,占用空间小,移动更加灵活。
[0015](3)多关节仿生支腿可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能够更容易的通过各种地形,而且对施工空间的要求低,能够在更多的施工场所内完全展开,对混凝土泵车起到有效的支撑效果。
[0016](4)在施工作业时可以利用臂架系统进行混凝土布料,也可以在泵送装置收料槽的出口接管,进行混凝土的远距离输送,有效替代拖泵、地泵、车载泵等没有布料杆的功能缺失,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

图2所示,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包括泵车本体1、泵送装置3和回转装置17,泵车本体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2,泵车本体1的四周均匀设置有支腿,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液压马达9、主动轮4、负重轮5和导向轮6,主动轮4、负重轮5和导向轮6外侧安装有履带7,履带7的外侧设置有防滑履刺8,主动轮4和导向轮6设置在履带7的两端,所述负重轮5有若干个且均匀设置在履带7底部,主动轮4通过行走液压马达9驱动,履带式行走机构2适用于多种条件恶劣的施工场所,越野性能比较好,道路通过能力比较强,对于高速、高铁、风电等野外施工环境比较适用,在泥泞或斜坡的施工场所仍能保证足够的抓地力,不会出现移动困难的情况,而且履带式行走机构2能够降低车身的高度、减少车身的长度,减小混凝土泵车占用空间,使混凝土泵车的适用范围更广。
[0021]支腿包括用于调整支腿水平位置的水平调整座11和用于调整支腿竖直位置的竖直调整座12,水平调整座11铰接在泵车本体1上,水平调整座11和竖直调整座12之间铰接有横向支腿13和液压杆10,竖直调整座12上铰接有竖向支腿14,竖向支腿1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16,防滑纹16能够增大支撑板15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支撑更加稳定;支腿类似人体关节,可调节范围广,与传统支腿只能直上直下不同,本申请中的支腿可多角度进行支撑,多关节仿生的支腿可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能够更容易的通过各种地形,而且对施工空间的要求低,能够在更多的施工场所内完全展开,对混凝土泵车起到有效的支撑效果。
[0022]泵送装置3和回转装置17均设置在泵车本体1上,回转装置17上固定连接有臂架系统22,臂架系统22上安装有混凝土的输送管道23,所述回转装置17包括回转支承19、减速机
25和回转液压马达18,减速机2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小齿轮,回转液压马达18的输出轴与减速机25输入轴传动连接,减速机25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19啮合,臂架系统22包括转台20和折叠臂21,折叠臂21的末端铰接在转台20上,转台20固定连接在回转齿盘19顶部,输送管道23的结构与折叠臂21相匹配,即输送管道23能够随着折叠臂21的伸长或收缩同步动作;泵送装置3包括收料槽24和输送泵,输送泵设置在收料槽24内,输送管道23的进口与输送泵的出口连通,输送管道23的出口设置在臂架系统22的前端,也就是臂架系统22的布料端;在施工作业时可以利用臂架系统22调整输送管道23出口的位置,从而进行混凝土布料,也可以在泵送装置3收料槽24的出口接管,进行混凝土的远距离输送,有效替代拖泵、地泵、车载泵等,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0023]上述行走液压马达9、回转液压马达18、液压杆10和臂架系统22等液压驱动件均采用同一个液压动力系统进行驱动,简化了混凝土泵车的结构,减轻了混凝土泵车的重量。
[0024]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车本体、泵送装置和回转装置,泵车本体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泵车本体的四周均匀设置有支腿,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液压马达、主动轮、负重轮和导向轮,主动轮、负重轮和导向轮外侧安装有履带,主动轮通过行走液压马达驱动;支腿包括用于调整支腿水平位置的水平调整座和用于调整支腿竖直位置的竖直调整座,水平调整座铰接在泵车本体上,水平调整座和竖直调整座之间铰接有横向支腿和液压杆,竖直调整座上铰接有竖向支腿;泵送装置和回转装置均设置在泵车本体上,回转装置上固定连接有臂架系统,臂架系统上安装有混凝土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进口与泵送装置的出口连通,输送管道的出口设置在臂架系统的前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混凝土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混凝土泵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华李敬光李增豪
申请(专利权)人:长垣市农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