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160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包括缸体、导向杆、第一金属波纹管、蝶形弹簧组、压力传感器和第二金属波纹管,导向杆上分别连接第一金属波纹管、蝶形弹簧组、压力传感器和第二金属波纹管,导向杆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一限位板、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三连接螺栓与缸体连接,缸体和导向杆上分别设有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分别连接在建筑结构受力处。可应用于建筑与桥梁结构的减震控制以及地震后结构使用功能快速恢复等领域。金属波纹管耗能能力稳定,耗能机理明确,受压时不存在平面外失稳的问题,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可应用于建筑与桥梁结构的减震控制以及地震后结构使用功能快速恢复等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可恢复功能结构采用一种新的抗震设计理念,要求结构在保护生命的前提下,能够在震后快速恢复其使用功能,减小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该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在地震后无需修复或在部分使用状态下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因而易于建造和维护,全寿命成本效益高。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可作为基本构件应用于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可更换构件(部件)结构和复合自复位结构等可恢复功能结构当中。这种阻尼器的特点是结构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以及其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够给结构提供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复位力,在耗能的同时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结构的残余变形,降低结构修复所需时间及费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目前的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其自复位功能主要通过预应力钢筋、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等来实现。预应力钢筋其弹性变形范围较小,利用弹性阶段进行自复位,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导向杆(2)、第一金属波纹管(3)、蝶形弹簧组(4)、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金属波纹管(6),导向杆(2)上分别连接第一金属波纹管(3)、蝶形弹簧组(4)、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金属波纹管(6),导向杆(2)通过第一连接板(7)、第一限位板(9)、第一连接螺栓(15)和第三连接螺栓(17)与缸体(1)连接,缸体(1)两侧分别连接左侧封板(101)和右侧封板(102),导向杆(2)上分别连接第一耳板(104)和第二耳板(203),第一耳板(104)和第二耳板(203)分别连接在建筑结构受力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端头上设有端头螺纹连接处(205),导向杆(2)端头的端头螺纹连接处(205)分别与限位螺母(14)和连接接头(202)连接,连接接头(202)上设有第二耳板(203)和第二圆孔(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的中间端上设有两组轴侧螺纹连接处(206),中间端的两组轴侧螺纹连接处(206)分别与压力传导螺母(11)连接,导向杆(2)上套装有蝶形弹簧组(4)、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限位板(10),压力传导螺母(11)通过压紧第二限位板(10)固定蝶形弹簧组(4)和压力传感器(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10)外侧设置第一限位板(9),第一限位板(9)、第二限位板(10)、固定蝶形弹簧组(4)和压力传感器(5)通过预压安装螺杆(13)和螺母预压连接成一体,螺母调节蝶形弹簧组(4)预压力和预压位置,第一限位板(9)通过第三连接螺栓(17)与缸体(1)的管壁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左侧封板(101)和右侧封板(102)通过第四连接螺栓(103)沿缸体轴向与缸体(1)管壁连接,右侧封板(102)中部开有与导向杆(2)直径相同的圆孔,导向杆(2)通过圆孔进入缸体(1)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拉压等强型金属耗能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管壁沿径向均匀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足韩建平张守丽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