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94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包括预制墙体本体和阻隔层体,阻隔层体包括设置于外侧的防水层和设置于内侧的减震层,减震层设置有多个吸能块和减震块,吸能块设置有聚丙烯发泡板,减震块内设置有聚氨酯弹性层,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层增加防潮功能,用聚丙烯(PP)发泡板作为吸能块,环保,质量轻、刚性好,抗形变、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而在采用聚氨酯弹性层,其优点为隔热和隔音效果强,同时具有与喷涂泡沫材料接触的结构和表面的机械完整性的优势,使得防水层和减震层能够无缝连接;而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在成型过程中易与所述预制墙体本体紧密贴合,增强预制墙体本体和阻隔层体连接的紧密性。层体连接的紧密性。层体连接的紧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的不断追求、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2019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建筑房屋的隔音减震需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建筑墙体通常为钢筋混凝土层或者砖砌墙,对声音的阻隔效果较差;现有技术在进行墙体进行隔音施工时,会在在墙体表面直接覆盖一层或多层隔音板,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但是对声音的阻隔还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施工较为困难,施工费用较高,然而目前建筑用的隔音板,难以同时兼顾便安装和稳定两方面,往往在主板稳定与减震性能之间产生冲突,功能比较单一,仅仅只有隔音效果而没有防潮功能,使用寿命低,应用具有局限性,消费者接受度和满意度不高。
[0003]传统材料的其中一种做法:隔音砂浆,一款以水泥、无机材料及橡胶颗粒混合而成的无机干粉材料,具有施工厚度大,需要施工30

50mm的厚度才能满足建筑楼板GB/T50121

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标准隔音减震要求,并且施工成本高,周期慢,施工后减少了楼层间的净层高,完工后容易空鼓开裂等缺点,并且增加了建筑楼板的承重,不建议推广;传统材料的第二种做法:橡胶隔音垫,一款以废旧塑胶颗粒通过树脂发泡在经过挤压切割的卷毡,材料为易燃、易吸水、易空鼓的一款产品,并且材料还具有抗压强度低、施工步骤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包括预制墙体本体和阻隔层体,所述阻隔层体包括设置于外侧的防水层和设置于内侧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设置有多个吸能块和减震块,所述吸能块设置有聚丙烯发泡板,所述减震块内设置有聚氨酯弹性层,所述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减震层起到减震隔音效果,用聚丙烯(PP)发泡板作为吸能块,具备以下优点:环保,其无毒无污染;质量轻、刚性好,具有刚性的同时能更好的抵抗形变;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因其是封闭式泡孔结构,具备保温隔音功能,在大面积铺装时不会发生低温收缩缝隙明显、高温容易出现拱起等现象;而在减震块内采用聚氨酯弹性层,其优点为隔热和隔音效果强,同时具有与喷涂泡沫材料接触的结构和表面的机械完整性的优势,使得防水层和减震层能够无缝连接,增强减震层的防潮性能,同时增加阻隔层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设置防水层防止水份渗漏,增加防潮功能,而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在成型过程中易与所述预制墙体本体紧密贴合,增强预制墙体本体和阻隔层体连接的紧密性。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吸能块为正六边形,所述吸能块六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所述吸能块大小相同,所述减震块上设置有Y字型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有3个端口,所述减震块对应所述端口的侧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减震块,减震块未设置有端口的侧边则与所述吸能块相连,所述减震块与所述吸能块围绕所述减震块间隔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能块为正六边形,其吸能减震性能好,稳定性强,吸能块六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减震块,减震块上设置有Y字型的连接槽,吸能块被减震块所包围,尤其在南方,空气中湿度较高,当空气遇冷液化,减震层出现水滴或水汽时,会快速进入连接槽之间,不易停留于吸能块表面,虽然聚丙烯(PP)发泡板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能,但连接槽的设计加强了减震层的防潮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减震块与所述吸能块围绕所述减震块间隔设置,第一控制成本,第二保障了吸能减震性能,而连接槽不仅可进行排水的作用,同时减震块内设置间隔,可作为力的缓冲,进一步加强吸能减震性能。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减震块中空设置并遭所述Y字型的连接槽分割为3个格间,所述聚氨酯弹性层设置于所述格间内,所述聚氨酯弹性层由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配合原料水与喷涂气体化学反应形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弹性层因材料特性由液体转为胶化连结与防水层无缝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聚氨酯弹性层内部为闭孔式发泡结构,密度为0.4

0.6g/cm3。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弹性层内形成具有能防止水穿透的闭孔式发泡结构,具有吸能减震的功用。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槽相连构成排水通路,所述吸能块相邻的减震块,其连接槽相连呈正六边形,所述排水通路由多个正六边形相连构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通路即可方便排水,同时可往排水通路通过气体促使聚氨酯弹性层快速成型,效率高,同时连接槽相连呈正六边形,进一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预制墙体本体底部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预制墙体本体相连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设置的轨道轴,所述轨道轴与所述减震块形状相适配,所述阻隔层体可沿所述轨道轴滑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组件,使安装更方便,设置轨道轴使安装更省力,所述轨道轴与所述减震块形状相适配,使阻隔层体与预制墙体本体连接更加稳定。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轨道轴还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轨道轴对应所述端口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上方楼层渗漏水时,渗漏的水会从通过排水通路穿过所述减震层然后通过排水通道排出,避免水份渗入吸能块和减震块,长时间停留于减震层而影响减震层的寿命和性能。
[0019]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制墙体本体表面清理干净后,在预制墙体本体之间安装连接组件;S2:在预制墙体本体表面喷涂以湿气反应型的聚氨酯,使其渗入混凝土内进行反应生成防水层;S3:将减震层与轨道轴对齐并将
减震层架设于轨道轴上并使减震层一面与所述防水层贴合;S4:通过静态混和器将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生成原料水经由喷出口进行混和产生化学反应后,再通过静态混和器前端喷出口喷至于格间内;S5:在5分钟内,聚氨酯弹性层基本成型,此时通过减震层上方的排水通道通入气体,气体通过排水口进入减震层内的排水通路,加快聚氨酯弹性层的稳定成型;S6:在聚氨酯弹性层稳定成型后,在减震层表面喷涂防水涂料。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常混凝土大部分都含有一定百分比的水量,当湿气反应型聚氨酯涂饰于该预制墙体本体时,将产生反应而黏着于该预制墙体本体上;施工简单,施工时间短,效率高,且生成的阻隔层体的厚度薄,隔音效果好,同时防潮隔温,质量高,稳定性强,可增加楼层空间的使用率。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S4喷涂时,需将相对湿度控制于45

50%内,原料水为整体喷涂量的0.4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体本体和阻隔层体,所述阻隔层体包括设置于外侧的防水层和设置于内侧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设置有多个吸能块和减震块,所述吸能块设置有聚丙烯发泡板,所述减震块内设置有聚氨酯弹性层,所述防水层采用聚氨酯涂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为正六边形,所述吸能块六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所述吸能块大小相同,所述减震块上设置有Y字型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有3个端口,所述减震块对应所述端口的侧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减震块,减震块未设置有端口的侧边则与所述吸能块相连,所述减震块与所述吸能块围绕所述减震块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中空设置并遭所述Y字型的连接槽分割为3个格间,所述聚氨酯弹性层设置于所述格间内,所述聚氨酯弹性层由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配合原料水与喷涂气体化学反应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层内部为闭孔式发泡结构,密度为0.4

0.6g/cm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相连构成排水通路,所述吸能块相邻的减震块,其连接槽相连呈正六边形,所述排水通路由多个正六边形相连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潮式建筑用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本体底部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预制墙体本体相连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继群潘一中麻晓宗林楠柳上好
申请(专利权)人:一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