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5155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座,转动座上立式布置有作为动力输出轴的转轴,转轴的周向固定设置有转动架,转动架上铰接有风叶板,所述转动座上固定设置有与转轴同芯的基轮,风叶板的铰接轴上同芯固定设置有从动轮,基轮与从动轮通过链条连接,基轮与从动轮之间的传动比为2: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转动座与风叶板之间的联动结构实现了随动角度的调节,同时转动座可以随风向转动,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风车便可以在任意风向下保持稳定转动,风车便能随风力保持转向不变的转动。转向不变的转动。转向不变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能利用的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立式风车的转塔立式布置,即转塔轴立式布置,风叶板的板面位于铅垂面内,风叶板的转动时需要调整其板面与风向间的角度,以确保其可以收效最大限度的风力功,由于风叶板安装在转塔轴上,转塔轴始终在旋转,风叶板的自转轴芯位置构成的轨迹为圆柱面,其不同时刻则处在圆柱面上的不同周向位置处,此时要实现板面与风向之间保持特定的夹角关系,为此设置一套风叶板绕自转轴轴芯转动的驱动与调节机构是设计人员无法回避的首要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确保风向改变时及时随动调节风叶板与风向之间的适应角度关系。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座,转动座上立式布置有作为动力输出轴的转轴,转轴的周向固定设置有转动架,转动架上铰接有风叶板,所述风叶板的铰接轴轴芯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座(10),转动座(10)上立式布置有作为动力输出轴的转轴(30),转轴(30)的周向固定设置有转动架(40),转动架(40)上铰接有风叶板(50),所述风叶板(50)的铰接轴(51)轴芯方向与转轴(30)轴芯方向平行,风叶板(50)在转轴(30)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风叶板(50)绕转轴(30)轴芯公转(α)时风叶板(50)绕其铰接轴(51)轴芯自转(β),风叶板(50)的公转(α)方向与风叶板(50)的自转(β)方向相同或相反,调向机构驱动转动座(10)依据风向作追随风向的姿态调整转动,姿态调整转动满足以下适配关系,铰接轴(51)轴芯与转轴(30)轴芯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风向时,一侧风叶板(50)的板面垂直于风向,该风叶板(50)随转轴(30)公转180
°
时风叶板(50)自转90
°
使其板面平行于风向,转轴(30)与机架(90)之间设置有转动支撑结构(34)用于轴向支撑转轴(30)及所连风叶板(50);所述转动座(10)上固定设置有与转轴(30)同芯的基轮(13),风叶板(50)的铰接轴(51)上同芯固定设置有从动轮(52),基轮(13)与从动轮(52)通过链条(60)连接,基轮(13)与从动轮(52)之间的传动比为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板(50)的公转(α)与风叶板(50)相对于大地的自转(β)转速比为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叶板(50)的公转(α)方向与风叶板(50)相对于大地的自转(β)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车的风叶板随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51)轴芯与转轴(30)轴芯所在的平面平行于风向时,风叶板(50)板面与风向夹角为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赵东楼严文龙丁鑫贾维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迪纳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