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96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2
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包括支脚、釜体和釜盖,所述支脚焊接固定在所述釜体底部,所述釜盖活动安装在釜体上部,还包括缓冲釜,所述缓冲釜一端通过尾气管与所述釜体相连,另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所述釜体相连;所述釜盖上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消泡桨。新型结构的染料染料釜,添加了缓冲釜,能有效回收染料逃液,降低了污水处理负荷;搅拌轴上设置了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染料时可以增加溶氧量,保持溶氧均匀,使用后清洗时可以充分清洗染料釜的难清洗部位,保证清洗效果;在蒸汽加热盘管上添加冷却水管,并且添加了温度传感器,能够提高温度控制效果,保证染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印染。保证染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印染。保证染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印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


[0001]本技术工材料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洗和控制温度的无水印染染色釜。

技术介绍

[0002]无水印染整个染色过程不需要高温高压,不需要一滴水,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清洁化印染,目前,在无水印刷领域中,均采用染料釜来实现。
[0003]在染料生产过程中,对于溶氧的要求较高。现有技术的染料釜,溶氧搅拌功率是主要的能耗指标。目前提高溶氧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个是增加通气量,这样会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能耗;二是提高搅拌转速,这样往往能耗很高;三是根据亨利定律提高釜压,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溶氧,且使能耗降低。但是过高的釜压会影响染料,并使空气的压力上升,空气增压机能耗增加。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染料釜由于体积较大,还存在清洗不方便的问题。此外,目前的染料釜均为手动调节,需要人工添加原料、染料材料等,还需要手工调节各种气阀来使得釜内气压达到标准值,最后还需要人工对染料釜进行调温,使得染料釜内的温度保持适合染料的生长。人工调节具有误差大、调节效率低、以及调节过程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洗、搅拌充分并且能实现自动温控的无水印染染色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包括支脚、釜体和釜盖,所述支脚焊接固定在所述釜体底部,所述釜盖活动安装在釜体上部,还包括缓冲釜,所述缓冲釜一端通过尾气管与所述釜体相连,另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所述釜体相连;所述釜盖上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消泡桨,所述搅拌轴上消泡桨下方对称安装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将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搅拌桨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端设置有止逆气阀,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端设置有止逆水阀,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1

2cm,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为0.3

1.6cm;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加热盘管,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的一端,所述蒸汽出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的另一端,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置有开关和冷却水进水管,所述蒸汽出气管上设置有开关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釜体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所述釜体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止逆气阀、止逆水阀、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和开关电性连接。
[0006]为了排放从染料釜进入到缓冲釜的气体,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缓冲釜顶部开设有排气孔。
[0007]为了保证冷却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开关和釜
体之间的蒸汽进气管上,所述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开关和釜体之间的蒸汽出气管上。
[0008]为了加强对染料釜的清洗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搅拌桨为扇环形,扇环形内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垂直的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扇环形弧边和进水通道连通。
[0009]为了增强溶氧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二搅拌桨为扇环形,扇环形内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垂直的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扇环形弧边和进气通道连通。
[0010]为了保证染料处于最佳的酸碱性下染料,本技术改进有,所述釜体内侧壁设置有pH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1]为了防止染料釜温度下降过快,本技术改进有,所述釜体外侧壁设置有保温石棉层。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新型结构的无水印染染料釜,添加了缓冲釜,能有效回收染料逃液,降低了污水处理负荷;搅拌轴上设置了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染料时可以增加溶氧量,保持溶氧均匀,使用后清洗时可以充分清洗染料釜的难清洗部位,保证清洗效果;在蒸汽加热盘管上添加冷却水管,并且添加了温度传感器,能够提高温度控制效果,保证染料在适当的温度下染料。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蒸汽加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说明:1

釜体,101

出液口,102

支脚;2

釜盖;3缓冲釜,301

尾气管, 302

回流管,303

排气孔;4

电机;5

搅拌轴,501

进水通道,502

进气通道, 503

止逆水阀,504

止逆气阀;6

第一搅拌桨,601

第一横管,602

出水孔;7
‑ꢀ
第二搅拌桨,701

第二横管,702

出气孔;8

蒸汽加热盘管,801

冷却水进水管, 802

冷却水出水管,803

开关;9

温度传感器;10

压强传感器;11

pH传感器;12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包括支脚102、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体1外侧壁设置有保温石棉层,提高保温效果;所述支脚102焊接固定在所述釜体1底部,所述釜盖2活动安装在釜体1上部,染料釜底端设置有出液口101。
[0018]所述无水印染染色釜还包括缓冲釜3,所述缓冲釜3一端通过尾气管301与所述釜体1相连,另一端通过回流管302与所述釜体1相连,能有效回收染料逃液,所述回流管302从缓冲釜3的下端底部引出后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后弯曲向上与所述釜体1相连,使得回流管302进入釜体1时管口高于弯曲段,以保证空气不会从回流管302窜出;所述缓冲釜3顶部开设有排气孔303,用以排放从染料釜进入缓冲釜3的气体。
[0019]所述釜盖2上部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上安装有消泡桨,所述搅拌轴5上消泡桨下方对称安装有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7,所述
搅拌轴5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501和进气通道502,所述第一搅拌桨6与所述进气通道502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将与所述进水通道 501连通,所述第一搅拌桨6上设置有出气孔702,所述第二搅拌桨7上设置有出水孔602,所述进气通道502的进气口端设置有止逆气阀504,所述进水通道 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印染染色釜,包括支脚、釜体和釜盖,所述支脚焊接固定在所述釜体底部,所述釜盖活动安装在釜体上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釜,所述缓冲釜一端通过尾气管与所述釜体相连,另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所述釜体相连;所述釜盖上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消泡桨,所述搅拌轴上消泡桨下方对称安装有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搅拌将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搅拌桨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第二搅拌桨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端设置有止逆气阀,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端设置有止逆水阀,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1

2cm,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为0.3

1.6cm;所述釜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加热盘管,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的一端,所述蒸汽出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蒸汽加热盘管的另一端,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置有开关和冷却水进水管,所述蒸汽出气管上设置有开关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釜体内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鑫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